《名星》記者柯宇倩/中美問題知名學者藍普頓(David M. Lampton)在最新著作《追蹤領導人:統治中國,從鄧小平到習近平》(Following the Leader:Ruling China, from Deng Xiaoping to Xi Jinping)中,穿插了許多中國領導人與外賓的對話、公開談話、內部講話,勾勒出每個領導人不同的性格與思維模式。
鄧小平是雙贏領導人
鄧小平身為推動中國轉型的重要人物,《追蹤領導人》用了較多篇幅來介紹鄧的政策與觀點。
藍普頓寫道,1977年的時候,中國的問題是:這個國家是否能變得更強大、更繁榮?35年後,這個問題已顯得可笑,現在該問的應該是:更加強大的中國是否能控製好自己、變得更公正、並且能為世界穩定和發展做出貢獻?
鄧小平接手時的中國,非常貧窮,外界大都不認為中國的現代化會帶來如今這樣大的改變。1977年到1985年之間,鄧小平的策略性決定主要包含七大類的考量,第一類是“從戰爭革命到和平發展”——不同於毛澤東的戰爭與革命,鄧小平重視的是中國的和平發展。
第二類為“實用實驗主義”,鄧小平抱著“咱們來看看怎樣有效促成經濟增長”的心態,讓各階級各領域都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第三類為“物質刺激、市場和國家社會的平衡”。藍普頓分析,每個領導對於各種統治手法的運用,有不同的喜好,毛澤東相信高壓、物質獎賞和意識型態,因此需要一個強勢的國家和黨,鄧小平倚賴的是報償性的力量,他隻在政治體製受威脅時才使用高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