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但那是對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小孩子說的。成年之後,我們,或者說很多人,都渴望交流!
當旅途成了我的日常,當獨自上路成了無法選擇的事實時,我就用“與陌生人聊天”讓自己隨處“熱鬧”著,孤獨但不寂寞!
而且,我發現與陌生人“搭訕”聊天,非常輕鬆。因為我們不需要知道彼此的底細,不需要承擔什麽責任,更不需要什麽特殊話題。隻是在旅途中有緣相遇,別“錯過”這份緣分,給彼此一個微笑,聊上幾句天,既排解了寂寞又多了份回憶。
不信你就試試,跟陌生人聊,沒有壓力,沒有負擔,沒有痛苦,隻有愉快。
剛剛從蘇格蘭度假回來。這次是單獨行動,先到倫敦與家人會麵再去蘇格蘭自駕遊。悉尼——倫敦往返飛行,獨來獨往,但我知道不會寂寞,因為我到哪兒跟誰都能聊!我要不時告誡自己“別多嘴”才行。
你不信?哈哈,
飛行工作很適合我,因為每個航班都是不同機組,不同航線,不同乘客,可以聊不同話題,聽到不同故事。多爽!
在悉尼機場等座位時,我就跟那個見過幾麵的地勤聊了起來,然後,在拿到登機牌的時候也拿到了她的電話和微信。什麽?聊什麽?看情景呀,當時在等座位,我們就聊飛行,聊乘客,聊假期
然後在飛機上,鄰座是個英國女孩,其他航空公司的空姐,剛飛沒多久,但畢竟是同行,很快熟絡起來。聊航班,她剛剛執行完新加坡到悉尼的飛行,現在飛返倫敦,放假了。她馬上結婚,婚禮在西班牙,因為她與未婚夫都非常喜歡西班牙,然後他們考慮搬去西班牙住。因為倫敦太貴了。
看得出來,她其實很疲倦,我幾次說,你快休息吧,她比我還能聊,直到她喝了酒,臉都紅紅的了,我們才各自閉眼休息了一會。
倫敦希思羅機場的海關係統出乎意料的“落後”,E-Gate,隻能給歐共體的護照用,其他國家的護照都不得不排在曲裏拐彎的隊伍裏。(足足等了一個小時)。本來與一對英國母女聊天,後來就和一位來自美國波特蘭的女生聊。她也是一個人來倫敦看朋友。她曾經在英國讀博士。然後我們說到“911”,她說當時正好在英國,看到新聞完全不敢相信。我告訴她自己當時正在執行從新西蘭到洛杉磯的航班,我們是最後一架降落在洛杉磯機場的飛機......我們像朋友一樣一直聊到過了海關,取了行李,然後互相道別,祝願對方有一個愉快的假期。
像朋友一樣分手,但彼此連名字都不知道。這又有什麽關係?重要的是在我們彼此生命中的這一時刻,像兩顆星星交匯,相逢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是不是緣分?我們像朋友一樣無拘無束地聊天,彼此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和微笑,這時候名字還重要嗎?因為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再見。所以,重要的是在這個時刻,這個地方,遇見了,就珍惜。
她說,預定的酒店還有幾個小時才能入住,我建議說“把行李先放在酒店前台,然後到街上走走,或去咖啡館坐坐,歐洲不像美國,步行就可以幹很多事的”我們都笑著同意了。我想,她一定像我記得她一樣,直到今天都不會忘掉我,一個在倫敦機場遇見的陌生人!
後來在地鐵站,又遇見一對兒從南非來的母子,他們拿了4個大箱子,滿頭大汗。相識一笑,開聊:原來我們要乘同一班地鐵呐。那個母親驕傲地說,兒子剛剛大學畢業,在倫敦找到了工作,3年的合同,所以,他們帶了大包小包,原來是要“安家”。他們來自德班,兒子是第一次出國,父母不放心(是不是天下父母統一的心情?)男孩趕快糾正說“曾經來倫敦麵試過”母親滿眼慈愛看著兒子,告訴我“本來他爸爸也要來,我說不要請假了,我先來看看”我就建議“是呀,等聖誕節再一起過來嘛,全家都來倫敦過聖誕多好!”那個媽媽“心有靈犀”般看著我說“是呀,我就是這麽想的呀!”
我隻有一個不大的旅行箱,快到站時那個媽媽好心地讓兒子來幫我,這時一個站在我旁邊聽我們說話的英國人熱情地說,“我幫你,我也在這一站下車”哇,那一刻,我們好像都是朋友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笑。
那個英國人說他曾經來過澳洲,他的表親住在墨爾本。如果不是我和他都要轉車,我想我們還會聊更多。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我覺得還要加上聊萬人天。
旅遊度假,風景不會變,看風景的人卻不同,感受風景的心情也不同,最重要的是,走在路上,我們不孤獨,我們的生命因為彼此相遇而豐富多彩。這,就是我們的詩和遠方吧!
獨自站著,望向遠方。請欣賞風景,你並不孤獨(拍攝於馬賽馬拉)
本人不是馬甲,有博客的。
不過現代女孩子也有這樣的情形:一次在巴黎機場轉機,一個女孩主動搭訕我,說是一個人有點寂寞,正好我們是目的地相同,於是就熱心解答幫忙她的一些問題,稍後在機場候機時她又遇到另外一個陌生女孩,經過搭訕想談甚歡,把我晾在一邊了,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多少覺得有點缺乏禮貌,這樣的社交純利用方式,不是社交禮儀中的起碼準則。從這件小事上,也可以看出,中國年輕一代在走向世界的同時,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都是學到一點皮毛,骨子裏的人際交往的起碼禮儀還沒有學到,功利主義目的性是她們的主要動機。
獨遊的時候,老愛逗拉丁姑娘,她們人美,笑點低,天性自然。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和葡萄牙姑娘都不錯,神聊在旅途中挺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