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什麽?是建城三千(年),定都八百(年)的厚重曆史;是裏九外七皇城四的神秘格局;是三山五園的秀美山水;是五潭八廟的肅穆莊嚴;是一句京腔兩句二黃三餐佳肴四季衣裳的精致韻味;是北京人無論到哪兒都扔不下,撇不開的鄉情!
是張恨水筆下的《啼笑姻緣》;是老舍嘴裏的祥子虎妞;是“吃貨”汪曾祺眼裏的“一塊兒大豆腐”被無數胡同切得“四方四正”見棱見角。
胡同成了北京的名片——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多如毛。
史家胡同,是胡同裏的“戰鬥機”。每座滄桑的大宅門後都有著悲歡離合的故事。從李蓮英到傅作義再到淩叔華,章含之,還有著名的北京老人藝。
當我走到胡同口,看到“史家胡同”那幾個字的時候,就開始醞釀情緒,準備穿越了——
24號,是淩叔華的故居,一座有著99間房屋的大宅院。現在是“史家胡同博物館”!
跨過厚厚的大宅門,我聽到了下麵的對話:
“你知道淩叔華嗎?”一個老師模樣的中年男人問。
“不知道”20歲左右的女孩子幹脆利索地回答。
“那你該知道徐誌摩吧?”
“不知道”女孩兒一點兒不猶豫。
其實女孩兒沒錯!那麽多的作業,考試,那麽忙的“抖音”,“直播”,“朋友圈”,她哪有時間管什麽徐誌摩淩叔華?
(此圖來自史家胡同博物館)
站在大門洞裏,穿堂風送來了絲絲涼意,驅散了7月的炎熱,我在留言簿上寫“不論我們最後駐足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北京,是我們永遠的家!”
傅作義曾經在這條胡同裏做出了和平解放北京的曆史決定。保護了整個北京城;
焦菊隱在史家胡同導演了一出出至今無人企及的精品話劇,成就了北京人藝;
淩叔華在這兒出生長大;泰戈爾,齊白石也在這裏走進了馳名中外的“小姐的書房”(一位英國女記者曾經在自己的文章裏介紹了“小姐的書房”)
淩叔華這間“小姐的書房”甚至比林徽因著名的“太太的客廳”還早了十幾年;
章含之在51號大紅門裏長大,結婚離婚,走進走出中南海,並寫下了《穿過厚厚的大紅門》一書。現在此宅已還給了國家;
53號大院是曾經全國婦聯所在地,有鄧穎超寫的“好園”兩個字。 “好”即女子之意。
生命的歎息—
文壇有句趣話“嫁君要選梁實秋,娶妻先看淩叔華”
這趣話一定是很早以前說的。因為梁公子實秋在原配程季淑去世不到7個月就狂追小28歲的女歌手韓菁清了。那麽國民媳婦淩叔華呢?
她女兒回憶說,媽媽曾多次對她說“女人,就不該結婚!”
怎麽聽這都不像是幸福婚姻的陳述與總結,反倒是一聲對命運無奈的歎息!
唯一的女兒叫陳小瀅,用了丈夫西瀅名字中的“瀅”字,在當時是一種西式的時尚,也當然是愛情的必然。當年,他們一定是相愛的。
但在漫長的顛簸流離中,從北京到武昌再到歐洲,淩叔華經曆了怎樣的婚姻生活?又與丈夫之間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她為什麽去愛一個英國詩人,(女兒陳小瀅說確有其事!)婚外情,當然不可能發生在美滿婚姻中!
所以,當淩叔華麵對女兒的未來,她沒有送上祝福,也沒有傳授什麽生活秘籍,而是感歎“女人,就不該結婚!”
作為民國才女,淩叔華會寫小說會畫畫,還出版了英文版的自傳體小說《古韻》。這樣的女子又正好與風流才子徐誌摩成了知己,怎麽能不懂浪漫與愛?
她的小說纏綿悱惻,她的畫兒清新精致;又是含著銀鑰匙出生,大家庭,大房子,大寵愛。
然而,在90歲高齡,身染重疾不久於世時,她躺在擔架上回到了史家胡同的大宅門裏。那時,她不是民國才女;不是陳西瀅的太太;不是徐誌摩的紅顏知己;她隻是一個渴望回到媽媽身邊的小女孩兒
因此才有了那生命中最後的歎息“媽媽等我回家吃飯!”
(此圖片來自史家胡同博物館)
/* 文壇有句趣話“嫁君要選梁實秋,娶妻先看淩叔華” */
不懂淩叔華 有什麽優奌為人妻,她不也劈腿了庅?
淩叔華因為女人的嫉妒心理,把徐誌摩記述和林徽因戀愛的最重要的那段日記湮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