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喝牛奶還是喝豆漿

(2009-04-23 06:21:18) 下一個

雲無心 發表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songshuhui/archives/291163.aspx

每當我們的球隊踢不過外國,就會有人說“沒辦法,人家是喝牛奶長大的”,於是“喝奶”和“強壯”就被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在英語裏,milk並不專指牛奶,“dairy milk”或者“cow milk”才是牛奶。而另一種奶,soy milk,並不是中文裏的“豆奶”(豆漿和牛奶的混合物),而是現代化生產的“豆漿”。很多初到美國的人會很驚奇:美國的豆漿,原來比牛奶要貴多了!那麽,牛奶和豆漿,有什麽相同和不同呢?

牛奶是很好的食物。它的氨基酸組成和人體需求很接近,消化吸收效率很高;還含有比較多的鈣,一杯牛奶就能提供人體鈣需求量的四分之一。除此以外,它還含有比較多的維生素D、維生素B12等等。至於其它的成分,人們很容易從其它的食物中獲得,也就不是那麽關鍵。因為喝牛奶很方便,所以西方人把牛奶當作所有人的日常飲食,而不是象我們在過去把它當作“營養品”,通常給老人、孩子或者病人喝。

不過牛奶也並非某些商家宣傳的那樣是“完美食品”。全脂牛奶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這對於心血管健康比較不利。避免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是 “健康食品”的關鍵之一。脫脂牛奶能夠解決脂肪的問題,但是脫脂同時也會去除脂溶性的維生素比如維生素D。脫脂也有利於降低膽固醇含量,不過脫脂奶中的膽固醇依然還是不低。

對於多數人來說,每天喝一兩杯牛奶,是一種很好的飲食習慣。不過對於那些高血脂、高膽固醇的人,喝牛奶不僅不利健康,反而是雪上加霜。牛奶本身也是一種過敏原,有的人喝了就會腹脹、腹瀉、腹痛,還有皮膚瘙癢、嘔吐等症狀。牛奶中還含有大量乳糖,許多人,尤其是亞洲人,體內缺乏乳糖酶,無法分解這些乳糖,被稱為“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的人,喝牛奶也會導致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

豆漿是來自於大豆的產品,它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中唯一一個氨基酸組成接近人體需求的。換句話說,在滿足人體蛋白質需求上,豆漿基本上跟牛奶一樣高效。另一方麵,豆漿中的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不含有膽固醇,這對於心血管健康很有利。豆漿中還含有一些纖維,也是現代人的食譜中缺乏的。跟牛奶一樣,豆漿中也含有許多礦物質和維生素,不過種類不盡相同。

豆漿中還有一些通常所說的“生物活性成分”,比如卵磷脂和異黃酮。科學家們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檢測這些成分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不過,迄今為止還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異黃酮作為一種植物雌激素,有一些研究表明它能減輕女性更年期症狀,甚至減輕某些癌症的發生風險,另一些研究認為它不具有這樣的功能,還有研究甚至顯示它對健康有不利影響。美國心髒協會的總結意見是沒有傳說中的“保健功能”。而卵磷脂,主要是用作乳化劑,一些零星的“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也沒有得到廣泛認可。

不過,不管這些“活性成分”的功能(有益的或者有害的)存不存在,在豆漿等豆製品中的作用都很微弱。對於人們來說,“無害”比“有益”更為重要。在這個前提下,豆漿的“優質蛋白”和“降低膽固醇”使得它成為了優質食品。在美國,學術界、工業界、主管部門和多數消費者,傾向於認為用豆漿代替牛奶是一種更健康的選擇。不過,絕大多數西方人很不喜歡豆味,尤其是豆製品在保存中有一些成分容易被氧化而產生很糟糕的味道。所以美國的豆漿有一步去除或者掩蓋豆味的操作,而中國人都不喜歡,覺得“一點豆漿味也沒有”。對奶味的偏好和豆味的排斥,是豆漿在西方不夠受歡迎的原因。近年來,隨著對健康的關注和豆漿加工技術的改進,豆漿在美國的市場也越來越大。另外,豆漿在保存過程中比牛奶容易發生聚集下沉,這也給豆漿成為牛奶那樣的方便食品帶來了難度。保存難度高,加上市場需求量不是那麽大,導致了美國豆漿的價格大大高於牛奶。

對中國人來說,豆味和保存的問題都不存在。中國人中喜歡豆味的可能比喜歡奶味的還多一些。人們願意在家裏自己打豆漿,或者在早點攤上買,都是新鮮的,不需要保存。

相比於牛奶,豆漿最大的劣勢是含鈣量低。用石膏點的豆腐腦對此有一定的改善,商業化的豆漿則是直接往裏補充鈣。另外豆製品也是一種過敏原,能導致一部分人過敏。

總的來說,牛奶和豆漿都是很好的食品,在補充蛋白質上同樣高效。牛奶的長處在於補鈣,短處是不利於心血管不利於減肥;而豆漿則正好相反,長處是有利心血管有利減肥,短處就是天然沒有鈣。

© 本文來自科學鬆鼠會http://songshuhui.net,轉載請注明出處。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