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遠望晴空:老三原型還活著

(2007-09-30 05:09:01) 下一個
昨晚看了<山楂樹之戀>,看到淩晨4點多,大概看了三分之二,一時找不到餘下的文章,而且(不是由於困)我害怕這樣好的文章被我一口氣讀完了沒有一點餘念回旋,會出現激情過後的鬆懈,於是我關了電腦.

     今天8點多醒來了,處理完一些瑣事,我通過另外一個鏈接找到了餘下未讀的段落,又花了兩個多小時,讀完了這本小說.

    關於這本書,網上有諸多評論,我最不能容忍的一個博客中這樣寫道:"文筆稚嫩,作者一定沒在中國文壇混過;故事性不強,說明沒有什麽處心積慮的“圈套”;有些清新明亮的場景和一些非常揪心的細節----可以肯定,該作者是草根派的。"

     <山楂樹之戀>的文筆稚嫩嗎?隻能說評價者自身的判斷力低下了,艾米的文筆老道,幾乎達到了不露痕跡的地步,其功底直追<水滸>,許多場麵的描寫,落筆簡單卻溫馨流暢,如靜秋與三哥相會那段,三哥蹭亂靜秋頭發,書中寫:

他歪著個頭看她,說:'你---披著頭發----真好看----'

她齜牙咧嘴:'你說話----太惡心了---'"


即使是出場不多的"銅婆婆",也是栩栩如生,靜秋尋打工的那段,甲方要招打夯大聲唱歌的,靜秋想唱,少女的羞澀讓她開不了口:

靜秋說,我不怕,我敢唱。

“甲方”就說你唱個我聽聽。

靜秋覺得那人有點流裏流氣的,又礙著“弟媳婦”在旁邊,就不肯唱。

“甲方”說:“我說了吧?你根本不敢唱,這活隻能找中年婦女幹,人家那嘴,什麽都唱得出來。”

“銅婆婆”說:“我敢唱,我也會唱。”當即就癟著嘴唱起來,“尼姑和尚翻了身,嗨,吆呀霍呀,日裏夜裏想愛人,也呀嗎也吆霍呀----”

靜秋一聽,那唱的什麽玩意啊,都是男男女女的事,雖聽不太懂,但是也知道是有關半夜裏女想男、男想女的事的。她想自己肯定幹不了這活,隻好看著“銅婆婆”金榜高中,欣欣然地跟“甲方”去了。


    杜甫的<贈衛八處士>"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蘇軾吊亡妻的"小軒窗,正梳妝"意境也隻在咫尺之間.沒有深刻的功底是絕難達到的,瓊瑤阿姨寫不出如此清新而有意境的文章.

   
另外談幾個個人的觀點

********作者真的是兩位嗎?

<山楂樹之戀>成文的由來據說是兩位華僑作者,一位原作者,我們也把她叫靜秋吧,將自己保留的資料給了艾米,艾米通過第三人稱的敘事,將這個故事記錄了下來.我寧願相信這是個善意的騙局,或者說--真實的謊言.

這個說法荒唐嗎?首先,書中的靜秋,是一個文章寫的很好的女孩子,很有才氣,她的作文老師將兩個班上絕大多數的同學作文讓她評改就是明證.以前我們經常聽說過作者深入生活采訪,發現許多民間傳說,由不善文字表達的老人傳出,他們成了原作者,這樣采集傳說的人就成了再作者.原作者本身是敘事能力很強的人再轉手他人寫作的現象非常罕見,中外文學史上倒是不乏真實第一作者借用第二作者的口吻描述自己故事或者思想的例子,連大名鼎鼎的<紅樓夢>也借口是"假語村言".

其次,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30年前的初戀應該比現在年輕人的初戀更珍貴和純潔)作為一個女人,是很少有將它和盤托出獻給世界上第三個人的,連自己的結發愛人和兒女也不能,因為它隻屬於兩個人或者全世界.除非艾米和靜秋有極不尋常的關係,古人說"患難見真交",這種關係基本上隻可能在74--76年那段存在,(大家都明白工作後,或者成人後,很難再結交這樣的知音,男人之間如此,女人之間更談何容易?)或者是我不明白海外華人的思想和內地的差別,總之覺得若是靜秋在出國後認識的艾米然後成能夠將初戀感情分享的知音,可能性太小了,此外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艾米也是靜秋在74-76年段最要好的閨中好友,並且一直觀察了這一整段戀情,那麽她在書中應該有體現,可是書中與靜秋關係親密的女友,從大嫂到小妹到秀芳,都沒有這種再創作的可能性.

最後,<山楂樹之戀>雖然傷婉,但是創作過程中的恬美與幸福(包括艱辛)是可貴的,如果真的愛這樣一個初戀情人的話,靜秋不至於放棄親自品嚐這份滋味的機會,就象一個有生育功能的母親,即便生產的過程再痛苦,輕易不會讓她人代替懷孕.而書中清清楚楚表示,靜秋是個文字功底極其深厚的才女.況且,如果不是本人親身經曆,很難寫出那種少女情懷的感覺,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少女情懷私自坦露在另外一個同性麵前.

大家都認為艾米不是第一原作者,是真是假,隻有比我更好奇的人親自去追問了.

我的直覺和繆覺是,靜秋就是艾米,艾米就是靜秋,沒有一個原作者和再作者的過程,或者說靜秋,不願意讓人們特別是自己的親人和子女知道這是自己心底最深的故事,隻想借此委婉表達對三哥那種揮之不去的情感.(當然隻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故事完全真實嗎?

直覺告訴我,現實中沒有這麽巧的故事,我並不是說故事不真實,而是說在某些細節方麵,肯定經過了藝術的加工,故事的情感是完全真實的,但是當時的細節有一些或者較大出入.

********生活中的三哥原型真的死於白血病嗎?

這更象個善意的謊言.我的理解是,生活中的靜秋和三哥確實發生了一段最純潔的戀情,然後由於時代的原因,他們後來不能再見麵,彼此各自成立了家庭,但是內心深處還藏著對彼此最深的回憶,靜秋應該是個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者,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將三十年的間隔濃縮在咫尺.所以寧願在小說中給三哥安排了一個美麗的結局,因為,三哥是確確實實真心地愛靜秋的,不帶任何雜念.

我相信,三哥還在中國的某個角落生活著.他一定會讀到<山楂樹之戀>,知道大洋彼岸,有他少年時代最深的回憶.

    昨晚讀到淩晨三點多的時候,我忍不住給她發了個短信,告訴她有這樣一部感人的小說,並說裏麵的靜秋和她一樣的性格,一樣的美,告訴她以後我也要寫一本這樣的書來.她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跟母親一塊長大,自立而且堅強.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是那麽短暫,分手了之後才發覺我是那麽愛她,倔強的她一直不肯再見麵,再聯係,我隻能在心中祝願平安.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