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東籬:山楂樹下

(2007-09-01 05:59:35) 下一個

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清·納蘭性德

淩晨時分,終於一口氣看完了艾米的《山楂樹之戀》,寂靜的夜色中,我的心依然停留在那個遠去的時代。

這部小說講述的是一段發生在文革後期的真實愛情故事。蘇聯歌曲《山楂樹》是一首文革時代在青年中秘密傳唱的歌曲。1974年初春, 18歲的靜秋和24歲的孫建新(老三)在有著一棵高大而傳奇的山楂樹的西坪村,因這首歌相識、相愛。他們陽光般的愛情超越了那個時代的種種苦難,可當希望終向他們招手時,26歲的建新因病死去,按著他的遺願,葬在了那棵記錄他們愛情的山楂樹下。靜秋承襲著建新的希望,努力的幸福的生活。三十年後的2006年,已任教於美國一所大學的她帶著女兒飛回那棵山楂樹下,她對女兒說:“這裏長眠著我愛的人。”

有評論說《山楂樹之戀》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一曲美麗淒婉的情歌。我以為不盡然。這不是一個現代人理解中的童話般的愛情悲劇,它記載的,是在苦難歲月中人性的美和光芒。我是那樣的喜歡建新,他超越那個時代的清醒和理性與他在愛情麵前的熱烈和稚氣是那樣和諧的並存,真實的沒有一絲造作和偽飾。而靜秋,年少的靜秋自尊堅韌而又懵懂天真,如果說她對建新的一見鍾情是純出天然,那麽是建新無畏而無私的愛幫助她長大,讓她懂得了什麽是真正的愛和生活。

是的,這個故事讓我的心也經曆了一次洗禮。什麽是真正的愛情?當迷茫的現代人輾轉歎息時,30年前的建新早已給出了一個最清晰的答案——愛情,是最天然的情感,是尊重,是憐惜,是她的意願她的笑容就是他最大的滿足,是為了她的幸福克製忍耐,是穿越死亡的祝福和陪伴,是今生不夠來生的諾言。在他的愛裏,隻有她,隻有她的幸福,沒有自己。想到重病的建新一次次悄悄伴在靜秋的身邊,她的幸福仿佛是他最好的良藥,我淚流滿麵,想起那句曾令我痛徹心扉的話——“愛是那麽的多,時間卻是那麽的少”。

“老三生前把他的日記、寫給靜秋的信件、照片等,都裝在一個軍用掛包裏,委托他弟弟保存,說如果靜秋過得很幸福,就不要把這些東西給她;如果她愛情不順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這些東西給她,讓她知道世界上曾經有一個人,傾其身心愛過她,讓她相信世界上是有永遠的愛的。”世界上有著永遠的不老的愛,不懂的人永遠不能體會。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這是建新在他日記本扉頁上寫的一段話。開滿紅色花朵的山楂樹下,立著穿著整潔的白襯衣的英俊青年,他燦爛的笑容如同濁世中怒放的花朵,足以照亮塵世昏暗的天空,永不老去。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