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z 2014 guanhairuan

歡聚一堂約貓緬,得意忘形出洋相。家是國是天下有民王民主少一點。神州澳洲公開賽男單女單冠軍杯昨天今天與明天過去未來和現在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共黨報發文首次形容“占中”是“動亂” 2014年 10月 11日 分享 示威者 一些示威者周六(10月11日)上午繼續在金鍾政

(2014-10-11 16:54:11) 下一個

中共黨報發文首次形容“占中”是“動亂”

  • 2014年 10月 11日
示威者
一些示威者周六(10月11日)上午繼續在金鍾政府總部附近的主幹道上休息留守(BBC中文網照片)。

《人民日報》海外版周六(11日)發表了一篇署名評論文章,文中多次以“動亂”形容已經進入第14天的香港“占中”示威抗議行動。

這篇評論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的《望海樓》專欄裏,題為《香港還有多少家底可供糟蹋?》,作者是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

文章認為“在公民黨等泛民陣線製造的一場又一場武力無聊政治惡鬥”中,香港付出的顯性經濟成本和隱性損失已經太多。

文章指出,,“‘占中’動亂的顯性經濟成本主要是特區政府為應付動亂增加的開支、香港股市下跌蒸發的市值、餐飲零售旅遊行業在國慶黃金周損失的營業收入”,而隱性損失則是“讓香港居民、特別是香港青年失去賴以安身立命和向上流動的機會”。

但文章強調,“香港的動亂撼動不了大陸經濟的全局”,並表示,香港碼頭倘若不能使用,出口企業和航運公司會改用鄰近的內地港口,而香港金融市場紊亂,自有內地、美國金融市場頂上,就連香港作為自由港的地位,也有上海自貿區可望替代。

四二六社論

《人民日報》的評論員文章把香港“占中”行動形容為“動亂”,也使人聯想起25年前八九學運期間,《人民日報》在四月二十六日發表的一篇社論把當時的學運定性為“動亂”。

普遍認為,《人民日報》當時發表的這篇社論是八九學運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它觸發更多學生聚集天安門廣場示威抗議,要求黨報撤銷有關社論,而且不肯撤離廣場,直到六月四日出現了解放軍武力清場的行動,導致市民和學生的傷亡,雖然有關清場行動時的傷亡數字至今仍有不少爭議。

而到目前為止,中國官方媒體都隻是把香港“占中”行動形容為“非法行動”。因此,《人民日報》海外版最新發表的評論員文章,把香港“占中”行動形容為“動亂”,也就備受關注。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也可能意味著北京方麵對香港“占中”行動的態度轉趨強硬,而且也為香港警方對“占中”人士采取清場行動發出了信號。

“不會武力鎮壓”

不過,香港前保安局長、現任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日前在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則表示,現階段香港不可能發生所謂“小天安門”式的武力鎮壓清場行動。

她還強調說,中央政府絕對支持特區政府依法處理這次“占中之亂”,而且是以文明合法處理。

葉劉淑儀還補充說,現在的中國領導人與時並進,有足夠的智慧處理大規模的人群事件,而且中央領導人對香港的事情十分掌握,因此特區政府會采取對話,希望和平解決事件,聚集的人群可以自然離開。

香港特區政府與參與“占中”的學生組織學聯原定周五(10日)舉行對話,但政府方麵在周四宣布擱置對話,理由是學聯方麵發起新一輪的不合作運動並就對話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缺乏對話的誠意。

至於學聯方麵則反指政府缺乏對話的誠意,並號召更多的人繼續留守街頭。學聯秘書長周永康還表示,如果政府在周日仍不對話,將考慮把行動升級。

(撰稿:李文/責編:蕭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