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ua Tree沙漠公園親子遊(四)
大家上了車,回到公園主幹道,繼續前進。不知開了多久,看到一塊咖啡色的景點指示牌”Cholla Cactus Garden“(全羅仙人掌),團爸說我們就去這裏看看,這裏是一個很大的仙人掌園。 車窗外出現了遊客停泊的車輛,而且看到了三三倆倆的遊人,這個景點一定有看頭。
這個Cholla Cactus Garden全羅仙人掌園可真是大呀!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成片仙人掌。園中的仙人掌比我見過的所有仙人掌要高,但又稱不上是樹。遠處是南加州的平托山脈(Pinto Mountain)我們到達時,已經是夕陽西下的時刻了。
Joshua Tree由於地理環境和氣候地質的不同,一共有四十多種類別,大都生長在幹燥的沙漠裏,生長過程很緩慢,一年才長2-3英寸。枝葉是帶刺的多球。
停車場旁邊有一條小道,遊人可以向平托山脈方向走進仙人掌園的深處。路邊的圍欄上有指示牌告知行人不要跨入園內,以防被仙人掌刺傷,一旦發生一定要去遊客中心專人治療。(沒拍那牌子,大致就這個意思,仙人掌尖有個倒鉤,刺進了肉裏不容易拔出來)
人都有好奇性,況且遠觀這密密層層一大片的仙人掌很不過癮,還是有人跨進了圍欄與仙人掌合影。
突然聽見團爸“哎呀!”叫喚了一聲,他被仙人掌刺到了。他並沒有跨越欄杆,隻是手不小心觸摸到了路邊的仙人掌球;團爸甩著手,接連叫了好幾次“好痛啊!”正蹲在地上找小鬆鼠的團團聽到了,立即飛跑過來問”是誰弄痛我爸爸了?“一邊彎腰在地上撿了一塊石子。”nobody, it's tree!"圓圓平靜地回答哥哥。
團團舉著小石子問,“哪棵樹?我要給Daddy報仇!”,說著把手裏的石子朝前方的一棵仙人掌扔去,嘴裏還恨恨地說,“不喜歡你這棵妖怪樹!”他一本正經的樣子引得我們全都哈哈大笑。
在一大片碎石子的荒地上團團圓圓真的發現了一隻小鬆鼠。(圖中間那個黑點),我跑過去剛要開口,團團把一根食指放在嘴上,示意我不要出聲。團爺爺拍到了小鬆鼠啃樹枝的可愛摸樣
沒有陽光的仙人掌園灰蒙蒙,陰森森一片。我們結束了今天的沙漠公園遊。
朝北大門出去。遠望漸行漸遠的 仙人掌地,它們“張牙舞爪”的樣子真的讓人有一種恐怖感,這些樹真像團團說的是妖怪樹,感覺它們是一大片“墳地”裏的無數孤魂鬼影。。。。
我正胡思亂想時,團團突然把頭埋進我的胸前,“奶奶,好可怕!好多妖怪樹!”我們祖孫倆不謀而合想到一起去了。 可是這夕陽西下時的Joshua Tree公園,是攝影愛好者們的最愛,因為逆光裏的Joshua樹更神秘,更顯神韻。
出了公園的北大門我們按GPS提示,尋找預定的旅館。天色全黑了,高速公路上幾乎隻有我們一部車,因為是山區到處是黑漆漆的一片,沒有燈光也沒有房子。我好擔心迷路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前麵的團爸團媽卻若無其事地依然談笑風生。
終於遠處出現燈光了!終於公路邊有街道和商店可見了!終於到了29棵棕櫚樹小鎮!到了Marriott Hotel了--一座座落在荒山郊野的孤零零的建築。

Marriott Hotel是美國有名的連鎖大旅館。進門一看,裏麵的設施還行,跟城裏的Marriott Hotel 幾乎一樣。
團團圓圓和爸爸媽媽住一個套房:裏間是主臥房,一張雙人大床,外間是一張打開就是一張雙人大床的沙發,團團圓圓和爸爸媽媽一家四口夠睡的了。團團圓圓最開心的是電視裏還有動畫片看哦!爺爺奶奶住樓下一個標準房。
感恩節過後就是聖誕佳節了,旅館裏煥然一新地聖誕節的裝扮,漂亮的聖誕樹燈熠熠閃亮


住宿安頓好了,我們又開車出門找飯店解決進口問題。大家都累了,我們就近選了一家墨西哥餐廳用晚餐。
團團有了長長後,到哪裏都帶著它,吃晚飯了,還把長長帶進了餐廳。
團團在玩的時候,什麽也不想吃,每次喝水都是媽媽提醒要求了才喝。到了餐廳,團團狼吞虎咽地吃開了。墨西哥餐廳餐前的免費炸玉米片,團團的最愛。
第二天早晨,我們在旅館睡到自然醒,到餐廳用早餐。
必須要說的是小鎮的旅館真的很親民溫馨。早餐是自助餐,沒有特別的小灶服務,如煎雞蛋香腸,麵條之類,但新鮮的麵包,煎餅,DIY現烤香腸,牛奶飲料,水果等足夠吃飽和營養了。特別好的是,吃了還讓人帶走。在這不見商店和人煙的沙漠地區,真正是“雪裏送炭”啊!
我們帶走了香蕉蘋果,酸奶和三明治。原路返回上29棵棕櫚樹高速,從公園北大門返回Joshua Tree公園。
早晨藍天陽光下的Marriott 旅館在一覽無餘的荒漠土地上亭亭玉立, 停車場上的視野很開闊。我們在旅館舒舒服服用了早餐後,開始了我們第二天的沙漠公園之行。

29棵棕櫚樹的故事和Joshua Tree公園的由來是我在網上補做Joshua Tree國家公園homework時才知道的。
傳說在遠古時代,大約500年前吧,Joshua Tree國家公園這片土地就已經開始有了土著印第安人。一天一個懂醫藥的老者經過此地,告訴當地的印第安人說,這裏是一塊寶地,你們在這裏生一個男孩就種一棵棕櫚樹,你們的日子一定會好起來。
JoshuaTree國家公園地區的原住民被叫做Serrano印第安人,Serrano原意是生長在墨西哥山區的一種辣椒,未成熟時是綠色的,成熟後會變成多種顏色,常被生吃,口感清新爽口,辣味比一般青辣椒辣些。
Serrano印第安人在第一年就種植了29棵棕櫚樹(palm tree)那裏的土地從此有所改善,天長日久,引來了各式不同的植物和飛禽走獸,真的興旺起來了。所以說是先有29棵棕櫚樹才有了後來的Joshua Tree。據說29棵棕櫚樹小鎮的最矚目的景色就是那挺拔衝天的29棵棕櫚樹,我們因為天黑後才到達,早晨離開旅館就上了公路離開了小鎮,沒注意到。
沙漠裏的樹為什麽叫Joshua樹呢?又有一個典故。
傳說1850年美國摩門教的先驅西行路過這片沙漠,發現了一大批這樣枝杈向上的樹,好像無數向上天祈禱的手,他們覺得這是上帝指引他們繼續西行祈福成功的象征,就用他們的先知Joshua的名字來命名。
根據聖經Joshua是摩西之後的以色列人的領袖,他帶領以色列人取得了許多的輝煌成就,被老百姓視為神派來的人,老百姓都很敬畏他,Joshua就是希伯來文的耶和華-基督耶穌。
1936年美國羅斯福總統宣布了Joshua樹荒涼地區80萬畝土地為國家曆史紀念地(Joshua Tree National Monument);1994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加州沙漠保護法,Joshua樹80萬畝沙漠成了美國58個國家公園之一,從此有了Joshua樹國家公園。
全家人上了車,坐好了位子,團爸就說,“我們今天去看大石頭,去攀岩。”“Daddy,什麽是攀岩啊?”團團第一個發問,“攀岩就是rock climbing。"團爸答,”Joshua公園的攀岩和露營比JoshuaTree的名氣還響呢。“團爸的話音還沒落,團團圓圓幾乎是異口同聲:”I like rock climbing!“我心想真正的Joshua Tree都沒看到呢?怎麽又要去看石頭了?
在進入公園朝巨石陣(Jumbo Rocks)景點開的路上,沿途不斷看到孤零零長在沙漠裏的Joshua樹,我們沒有在Hiden Valley(隱藏的山穀)Joshua樹最密集的地方停留,隻是從車裏經過遠望。最高的Joshua Tree據說有幾十米高。
我們在巨石陣旁下了車。就我們一部車哦!
Joshua樹國家公園裏的磷峋怪石隨處可見。這些光溜溜的造型各異的岩石群是一億多年前形成的。地殼的運動,熱的融化流體從地殼內部滲出,又在地表下冷卻,形成了最初的錯縱交迭的岩石塊,隨著沙漠氣候的變化,經年累月山洪暴發,強風暴雨日曬的風化,腐蝕,它們周邊的土層慢慢剝落,縫隙處的砂子流失,磨光了它們棱角,成了今天這個樣子,不得不讓人感歎造物主鬼斧神工的神奇偉大。
有個人做對比,就知道這石頭有多巨大了
這塊 石頭被團團叫做猴子臉。我表揚他很有想象力
團團圓圓看到大石頭高興極了。團團一路走一路注意地上,總想發現什麽會爬的小烏龜啊,蜥蜴啊,甚至會蹦跳的野兔子,小鬆鼠。

圓圓不知什麽時候爬到山洞後麵,在喊”奶奶,看我!“原來是跟著哥哥爬上去的。
團爸登高望遠
團團在山下尋尋覓覓
朝巨石陣的對麵看過去,山上的石頭地貌完全不一樣。
山頂上有攀岩上去的人。
公園設有好幾個露營區,準備有燒烤爐和野餐桌子等設備
露營的地方有好幾處

別看這裏沒什麽人,巨石陣露營區入口處的沙漠科普知識宣傳板, 野營自付費箱及指示牌, 管理條律,環保設施樣樣齊全
團爺爺心疼小孫女了,讓圓圓騎坐在自己脖子上前進
團團終於在地上發現了什麽喜歡的寶貝,高興地叫著秀給我看
一到巨石陣,我就跟團團說這裏的石頭奇形怪狀,你可以發揮你的想象力,給它們取名字;團團看到這堆石頭時,說”看上麵的石頭像是很多趴著的狗頭!“像嗎?



團團跟著爸爸爬上了石頭,圓圓在巨石麵前就是一個小不點
團爸說到這裏一定要攀岩,團團也想試試,實在太陡了,爸爸自顧不暇,團團隻好放棄了

團爸爬到山頂了!媽媽帶著圓圓轉到巨石背後,給攀岩歸來的爸爸留影接風
岩縫裏長出來的Joshua Tree,屹立在山巒之巔,拉近看像雞還是像長頸鹿?
團團在地上發現了好幾個洞洞,蹲在地上等了好久,希望裏麵有他的好朋友小鼴鼠跑出來;突然團團把”長長“圍到脖子上,一本正經地對我說,”奶奶,給我們拍照吧!“

左圖那片平平的石頭像不像有人故意放上去的?右圖的石頭像不像熊媽媽與她的孩子們?左麵兩個山頭,好像是一家人。右麵那個爸爸仰麵躺著曬太陽,媽媽抱著baby在爸爸旁邊,左麵那個孩子貼著媽媽的胸接吻。奶奶也發揮一下想象力,給團團圓圓講故事
Joshua Tree國家公園怪石磷峋名不虛傳啊!是公園又一道亮麗的風景。難怪遊客特別是攀岩,野營和攝影愛好者們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
Joshua Tree國家公園的一草一木一樹一石頂得住強烈的日照,遮天的飛沙,抗得住幹熱少雨缺水,展現了頑強的生命力,讓荒無人煙,氣候惡劣的沙漠倍受世人的矚目。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