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是春秋戰國時期南方大國-楚國的發祥地之一,也是楚國詩人屈原的故鄉,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在自己被放逐的情況下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姊歸是屈原故鄉, 而今已將淹沒於水底.香溪是王昭君的誕生地,它一下就令人記起杜甫的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而現今, 因大壩建成, 香溪已經變成香江.
三峽庫區全部被淹的自然景觀包括:兵書寶劍峽、龍門峽、鳳凰泉、牛肝馬肺峽、倒吊和尚、水簾洞、七道門洞、巴堰峽、關刀峽;全部被淹的人文景觀包括:大溪文化、屈原祠、白鶴梁、張飛廟、丁房闕、無名闕、大昌古城、奉節古城、孔明碑、粉壁牆、孟良梯、龍脊石、故陵楚墓、瞿塘峽古棧道等。
西陵峽西起香溪口,東至南津關,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灘多水急、行舟驚險而聞名, 現水勢已趨於平緩,景觀北岸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南岸有“燈影峽”等。燈影峽出口處,南岸馬牙山上,有四塊酷似《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眾的奇石 船出西陵峽南津關,三百裏峽江航程即告結束,長江自此進入中遊,視野豁然開闊,江流東去千裏,兩岸平野萬頃,“極目楚天舒”
過了葛洲壩,小火輪停靠宜昌, 這段三峽之旅也就告一段落, 那對新加坡兄妹要轉道南下遊張家界, 而我們雖有心同遊, 但一來是出來已近一月, 人有點累了, 二來一路吃喝是我們身上的錢糧已經所剩不多, 太多的美味吸引, 使開消大大超過預算, 囊中已有幾分羞澀. 打算遊完葛洲壩就和他們分手.
等我們打算登壩參觀時, 才發現不開放, 壩前停著不少小車, 其中還有幾輛大紅旗, 原來是有首長駕臨, 本來想就此離去, 不想竟看見熟人, 原來是家父老長官的大秘書, 這下有門了. 喊一聲叔我推開警衛跑了過去,叫這個舉動把在場的人們都搞得有點錯愕, 當大秘書楞了一下之後認出風塵仆仆的我後就忙把我們幾個都請了進去, 參觀完大壩和未全部完成的發電機房後還讓我們去招待所洗澡休息, 然後再同進午餐, 其間我問他是伯伯來了嗎, 他告之是夫人陪幾個客人來參觀, 這下更好, 哄老太太高興是咱的強項, 這下我們在湖北的行程全搞定了.
艄公號子魚
南山泉水雞
吃完飯, 他派人派車讓我們去三遊洞看看, 住一晚後, 另外在找人陪我們遊三國故地.
宜昌西北在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山洞, 它背靠西陵峽口,麵臨下牢溪,洞奇景異,山水秀麗,是著名三遊洞 相傳唐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人會於彝陵,同遊此洞,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作《三遊洞序》,寫在洞壁上,三遊洞即由此而得名,這後人們稱之為“前三遊”. 到了宋代,蘇洵、蘇東坡、蘇轍父子三人,也來遊洞中,各提詩一首於洞壁之上,後人稱之為“後三遊”
三遊洞地勢險峻,形如覆蓬,冬暖夏涼,洞室開闊,洞中岩石褶皺起伏,斷裂縱橫,千姿百態,有似圓若方的鍾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橫列,將洞隔成相通的前後兩室:前室明曠,詩文滿壁;後室幽奧,旁有耳洞,可通於外。後室頂部空圓若懸鍾,以石投擊,其聲如鍾,石子落地,其響如鼓,故有“天鍾地鼓”之說.
三遊洞毗鄰長江的柱型懸崖邊,有個險峻的台地三遊洞毗鄰長江的柱型懸崖邊,有個險峻的台地,這便是“張飛擂鼓台”. 據清《宜昌府誌》記:“張飛守郡日督兵於此,今故壘猶存。”建安十四年孫權封劉備為荊州牧,改夷陵為宜都郡,也就是今天的宜昌。次年劉備定江南,這期間劉備封張飛為宜都郡太守,征虜將軍新亭侯,鎮守夷陵各郡。張飛在太守任上,為了扼守八峽進川通道,曾在西陵峽口這個險要的關隘修築擂鼓台,督兵練武,擂鼓不息。 一尊高6.4米,重百餘噸的巨型張飛石塑像。這尊塑像背依幽深的峽穀,下臨滾滾長江,張飛豹頭環眼,燕頷虎須,左手按劍,右手執槌,左足蹬石,怒目凜然,麵江而立,相貌威猛而有生氣。遊人至此,仿佛身臨其境聽到峽穀中震蕩著張飛聲震山川的擂鼓聲和他聲若洪鍾督兵演練時的勃勃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