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麵那個媽媽為女兒著急,我真是同情小姑娘,可是自己和孩子都沒有這種經曆,沒法子開導。我倒有一些平時用的小法子給您看看能管用嗎?
我小時候感冒發燒,爸爸就三步走:給一大杯熱水喝,用熱毛巾敷臉,睡下。爸爸一麵做這些,一麵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這樣包好!”慢慢就成了一種習慣,做起來很程式化,仿佛儀程。後來獨立生活,曾經孤單病倒異鄉,也從來沒有傷感害怕,隻是按照應有步驟一一做來,就沒事了。
據說現代士兵訓練作戰都是用遊戲模擬,第一做什麽,第二做什麽,程式化之後,真在戰場上殺人不過就是執行步驟一二三,心理負擔會小,戰後心理若有創傷恢複也容易。
而程式化的東西就可以量化管理了,就可以濾掉很多不必要的情感波動。仿佛禮儀,大家都遵守,行禮如儀,避免節外生枝。
我的實踐就是給我女兒調配了“安慰藥“,她不開心的時候會主動來服藥。藥方就是:擁抱一個,親親若幹,大大笑容,講開心事。女兒有事沒事來找我吃“藥”,我都很樂意,現在看來藥效還不錯。母親的安慰如果真是孩子的藥,那也是我的幸運。我也鼓勵她遇到煩難就想像自己是自己的母親,這樣真有大事要她獨自麵對,我也比較放心。
然後我家有遠足習慣,到大自然中去,不僅僅呼吸新鮮空氣,還可以感受天地之大,造物之盛,感受個體的渺小,生命的短暫。那些不順心遂意的事真如過眼雲煙了。出一身透汗,想法也會不同。孩子不能憋著。
如果孩子有什麽愛好可以放鬆身心,您不妨一試,調配出孩子自己的安慰藥,後悔藥,激勵藥,。。。對症下藥,總是好過慢慢煎熬。不過天港伯伯說的對,一切在時間麵前,都不是問題。:-)
希望對您和孩子有一點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