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被灌輸,智商由基因決定,是天生的。有的人生來天生就聰明,有的天生就智力平平。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智商水平就像陶瓷出窯一樣渾然天成,從此一輩子都不會改變。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智力商數,簡稱智商,是法國的心理學家Alfred Binet,20世紀初在巴黎與他的學生,共同設計出的智力測試。是一種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數量指標,可以表現為一個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反映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通過一係列標準測試測量人在其年齡段的認知能力(智力)的得分。
當時的目的並不是要讓人們在智商上比個高低,而是為了鑒別那些無法從巴黎公立學校教育中獲益的孩子,通過設計新的教育計劃,讓這些孩子回到正常軌道。
我們都了解,世界不變是相對的,變化卻是絕對的。人的每一個細胞每時每刻都在新陳代謝,舊的死去,新的生出。雖然人體細胞代謝的時間間隔不同,從生理的角度上講,據說,人體每七年就會完成一個代謝循環,成為一個“新造”的人。 並且,人學到的每一樣新知識新技能,都在增加人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闊人的眼界,改善人的觀察力和思維力。所以,隨著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人的智商是不太可能,隻維持在一個數字上永遠不變的,而是應該持續不斷的提高和改進,才更加符合邏輯。
James Flynn是紐西蘭的科學家,也是最完整的紀錄和研究人類智商發展的學者。自從智力測驗發明以來,他的研究成果顯示,每一代人的智商成績都會比上一代有所提高。尤其是發達的工業國家,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西歐和日本,智商分數可以比上一代提高20分。
假如用現代的智商分數,去與50年前的受測者比較,會令人驚喜的發現,90%的現代人都應被定位為天才。他認為,人類智商之所以會出現進步的結果,要歸因於很多的因素,其中包括營養,受教育的時間長短,父母的教育背景,加上更加複雜的環境刺激,比如電視,電腦等。這就充分的說明,智力並非是天命難違一成不變的,而是會受到後天環境的極大影響。
紐約曾經進行了一個由一百萬學生參與的研究,比較了改變菜單前後的智力測驗分數。研究人員在將食物中的防腐劑,染料,色素,人工香料去除之後,14%的學生的智商分數得到明顯提高,尤其那些原本分數不理想的學生,進步更快。所以,飲食結構對智商的影響是很多人以前並沒有引起重視的。
從肉體到精神,人是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所以,人的智力水平會受到各方麵的影響,也就順理成章。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心理教授達切爾.凱爾特納,是研究積極幸福心理學和人類情緒的專家。他和同事們在仔細分析和研究了800 名參與實驗的男女的視頻後,發現了27中不同情緒的表達。我們每天的情緒都在各種感受的切換中不斷變化,會根據所處的環境,看到的景色,遇到的人,所說的話,所思考的問題,而不斷的改變。所以,當一切都在變化之中,唯獨將人的智商死死釘在出生的那一刻,是完全沒有科學道理的。
從孩子教育的角度來看,父母的責任和機會是充滿希望和空間的。父母與孩子溝通相處,言傳身教,父母所說的每一句話,對孩子來說,都帶有巨大的能量,具有塑造孩子性格特點,甚至智商的能力。要不建立,要不毀滅。所以說,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甚至是一輩子的。猶如撒下的種子,有的健康快樂的長成參天大樹,有的卻長成了充滿負麵情緒和固化思維的蒺藜荊棘。
那種動不動就給孩子貼標簽的家長和老師,是具有毀人不倦的驚人力量的。智商的高低,並不能說明未來的走向。既不必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天才降臨武功蓋世;也不必妄自菲薄自我否定。測智商,其實就像算命和看手相,信則有,不信則無,無法對未來做準確的指導和預測。重要的是,努力的方向和自己的理想是一致和相融合的。智力是完全有可能通過後天的努力而改善的。活到老學到老,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古老智慧。人生擰巴的人,智商再高也是十分可惜的,最起碼不太可能獲得平凡的幸福與快樂。
人的智力水平,天生就有差別,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智力水平卻不可能是停滯不前,一輩子一成不變的。除非自己決定,滿足於目前自己的智力水平。我們這代人是趕上好時候的一代,更是生活在黃金時代的一代。我們雖然經曆過物質匱乏的年代,經曆了中國經濟起步的時代;但也正在經曆中國經濟的騰飛,更享受到了今天高科技帶來的網絡谘詢分享,方便快速購物,生產力被極大的解放的各種優勢。如果想改善自己的智力水平,不斷提高自己的智商,隻是一種選擇問題。
有人說,世界上隻有兩種司機,一種是好司機,一種是女司機。當年在來美國之前,從未學過開車,我心裏對於學開車有著莫名的恐懼和抵製的情緒。然而,來到美國以後,麵對現實,自己不開車,就像沒有腿。所以,在飛機著陸的一個月以內,就咬牙帶著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決心拿到駕照。
並且在取得駕照的第二天,就大著膽子開著破車去灣區窮遊。我仍然記得,進入左右潮水一般的101高速公路時,手心腳心都是汗,心裏絕望的感覺仍然曆曆在目。我當時認識一個留學生,他比我早來一年。有次搭他的便車才知道,他開了接近一年的車,就是不敢上高速公路。他害怕什麽呢?恐懼的鬼,完全是自己製造的。為自己設限,是智力固化的一大原因。避免這個陷阱,也是提高和改善智商的關鍵。
有個朋友,來美國十幾年,聰明能幹無所畏懼,但就是拒絕學開車。說是學開車比死都可怕,寧肯死,也不學開車。所以,人最明智的決定,就是永遠不要為自己設限,將自己釘死。自我定位自我設限,會極大的阻礙自己學習成長的可能。隨時隨地與時俱進,需要學什麽就學什麽,隨份就時。誰也不知道,明天究竟有什麽機會在等著我們。 一切皆有可能。
就像國內的英語教育,為什麽對很多人來講是非常失敗呢?究其原因,就是在學習英語時,老師普遍過度注重發音的標準與否,嚇得學生不敢開口。而且先學枯燥乏味的語法,完全違背人類學習語言的特點與天性。在國內從初中開始學英語,很多人包括本寶在內,在學了二十年後,仍然是啞巴英語,蒙圈英語。每一種語言,聽說讀寫都是互為表裏無法分割。假如不是自己幡然醒悟從新來過,來美國不管多少年,不改變學英語的錯誤習慣,不改變一成不變的固化思維,是不可能收獲脫胎換骨的長進,所以,智商稅就要不斷的上交。
德國神經學家May 和Draganski,在2006年發現,醫學院的學生在準備醫生資格考試的那一個月,因為大量閱讀,管理記憶的海馬回的神經元,有明顯的增加,並使灰質變厚,顯示出了大腦神經元可以因為正麵的刺激而再生。
2011 年,英國倫敦大學的Cathy Price 對33名12-16歲的青少年做了智商測試,4年後再對他們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在受試者中,有人智商增加了20分,有的人卻有所降低。現代科學已經證明,智商與大腦的成熟度,與營養和後天的環境具有密切的關係,人的智力水平,並不是僅由基因天生而決定的。
所謂聰明人,其實就是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局限,即使持續不斷的努力,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識;並知道自己的無知,然後積極尋求不斷的長進。
每星期五上午更文,敬請關注!
日本的教育中有“偏差值”一次,就是考試排名,你在平均值的位置。這個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是教育中更重視的是讓三六九等的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特性的工作,都能理直氣壯地平等地過上像樣的日子。這是她社會安定的基礎,也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駕車與智商有關嗎?有的話也隻是低層次的吧,就像男孩打遊戲大都強於女孩一樣,這個應該是天生的。不過膽小一點倒是有好處的,車禍意外男生高達女生的3倍。。
我是第二天去買個洗發水,出門就撞了。兩個月以後好不容易找回點膽子和信心上路,又撞了。唉。造成的心理傷害難以形容啊。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智商沒有質的差別。
這個例子舉得好
德國神經學家May 和Draganski,在2006年發現,醫學院的學生在準備醫生資格考試的那一個月,因為大量閱讀,管理記憶的海馬回的神經元,有明顯的增加,並使灰質變厚,顯示出了大腦神經元可以因為正麵的刺激而再生。
周末愉快!
想起當初老公教練學開車的往事,可以寫遍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