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陶然餘影:風流才女石評梅

(2015-03-15 15:26:20) 下一個
南城並不是市井傳說的“東貴西賤,北貧南窮”,城南是京城的文化的薈萃,那裏沒有西郊外的水木清幽、園林秀色。這裏房舍簡單卻藏龍臥虎,文化遺存層層疊疊,星散於胡同小巷之中的名人故居、會館,使人能輕鬆快讀京城的文化。無論是紀曉嵐、康有為、譚嗣同的故居還是琉璃廠、三味書屋都散發著濃濃的墨香和書香。對於一位海澱長大的孩子,吸引力還有源自陶然亭裏佇立著的一對漢白玉墓碑,至今並沒有因為時代的烽煙而殆盡。今日是否還有很多人會駐足緬懷他們留下篇篇美文?這就是陶然亭湖畔的高石墓。

他們“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葬荒丘”。正是高君宇的“你的所願,我願赴湯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願,我願赴湯蹈火以阻之。不能這樣,我怎能說是愛你!”,譜寫了他與曠世才女石評梅的絕戀。在高君宇的墓碑上石評梅題寫了他生前的詩句:“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並作《墓畔哀歌》表達刻骨的思念之情:“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我願意燃燒我的肉身化成灰燼,我願放浪我的熱情怒濤洶湧,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 1928年9月,年僅26歲的才女石評梅因悲傷過度走完短短的一生,人們也把她葬於陶然亭內的高君宇墓旁,如他們所願“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葬荒丘”。後人可以在此追懷往昔,終不致使湘靈佩杳,而心緒闌珊。石評梅(1902—1928)是高君宇的同鄉,山西平定人。1920年抱著“以健康之精神,作偉大之事業”的誌向,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體育科,在北京“紅樓”度過三年詩意浪漫的學生生活。   

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石評梅在學生時代就開始發表新詩和新劇劇本。1923年畢業後,她一麵在北京師大附中執教,一麵和好友陸晶清主編《婦女周刊》、《薔薇周刊》,從事文學創作活動兼倡導婦女解放運動。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創作了相當數量的詩歌、小說、散文、遊記和話劇等作品,死後由友人編入《濤語》和《偶然草》兩個詩文集中。   

石評梅和高君宇是在1921年的一次同鄉會上相識的。高君宇碰巧還是石評梅的父親石鼎丞的學生,石評梅多次聽父親誇獎過這個學生;對高君宇而言,評梅那時已是北京詩壇上頗有聲名的女詩人了。所以兩個人初見之後都以“識荊”為喜,從此書信往來頻繁,友情日深。   1

924年11月,高君宇從廣州護送孫中山先生北上,和張作霖、段祺瑞會商國是。由於長期南北奔波,出生入死,終於積勞成疾,1925年3月,因急性盲腸炎發作而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終年29歲。   

石評梅在檢點遺物時發現了一片早已幹枯的紅葉,上麵墨汁依舊,正麵寫著兩句詩:   滿山紅葉關不住 , 一片紅葉寄想思 。   

這是1923年高君宇從西山碧雲寺寄給石評梅的愛情信物。評梅當時在紅葉的背麵題寫道:“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結果,她又把紅葉寄還了高君宇。睹物思人,評梅傷心欲絕,她意識到自己乖僻直拗的獨身主義主張鑄成終身大錯,在愛情上一誤再誤,錯過了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石評梅痛悔不已,決心在高君宇死後用悼亡孤苦的眼淚來償付自己所欠下的相思情債。她把高君宇安葬在陶然亭公園之後,果然每個星期日都要到他的墳頭哭祭。   

高君宇的死似乎使評梅的心理和性格發生了變化,她在一篇題為“緘情寄望黃泉”的文章裏寫到“我已不是從前嗚咽哀號、頹傷消沉的我;我是沉悶深刻,容忍涵蓄一切人間的哀痛,而努力去尋求生命的真確的戰士。”   

然而還未等這種變化產生任何積極的作用,她的生命令人痛惜的猝然中止了。一個天才的女詩人就這樣在泣血哀吟中走完短短的一生,死時年僅26歲!

美文共賞《夢囈》作者:石評梅  

一,
我在擾攘的人海中感到寂寞了。   今天在街上遇見一個老乞婆,我走過她身邊時,她流淚哀告著她的苦狀,我施舍了一點。走前未幾步,忽然聽見後麵有笑聲,那笑聲刺耳的可怕!回頭看,原來是剛才那個哭的很哀痛的老乞婆,和另一個乞婆指點我的背影笑!她是勝利了,也許笑我的愚傻吧!我心顫栗著,比逢見瘋狗還怕!   

其實我自己也和老乞婆一樣呢!   

初次見了我的學生,我比見了我的先生怕百倍,因為我要在她們麵前裝一個理想的先生,宏博的學者,經驗豐富的老人……笑一天時,回來到夜裏總是哭!因為我心裏難受,難受我的笑!   

對同事我比對學生又怕百倍。因為她們看是輕藐的看,笑是譏諷的笑;我隻有紅著臉低了頭,咽著淚笑出來!不然將要罵你驕傲自大……。後來慢慢練習成了,應世接物時,自己口袋裏有不少的假麵具,隨時隨地可以掉換,結果,有時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是誰?   

所以少年人熱情努力的事,專心致誌的工作,在老年人是笑為傻傻的!青年犧牲了生命去和一種相對的人宣戰時,勝利了老年人默然!失敗了老年人慨著說:“小孩子,血氣用事,傻極了。”無論怎樣正直不阿的人,他經曆和年月增多後,你讓和一個小孩子比,他自然是不老實不純真。   

衝突和隔膜在青年和老年人中間,成了永久的鴻溝。   

世界自然是聰明人多,非常人幾幾乎都是精神病者,和天分有點愚傻的。在現在又時髦又愚傻的自然是革命了,但革命這又是如何傻的事嗬!不安分的讀書,不安分的作事,偏偏犧牲了時間幸福生命富貴去作那種為了別人將來而拋擲自己眼前的傻事,況且也許會捕捉住坐監牢,白送死呢!因為聰明人多,愚傻人少,所以世界充塞滿庸眾,凡是一個建設毀滅特別事業的人,在未成功前,聰明人一定以為他是醉漢瘋子呢?假使他是狂熱燃燒著,把一切思索力都消失了的時候,他的力量是可以驚倒多少人的,也許就殺死人,自然也許被人殺。也許這是愚傻的代價吧!曆史上值的令人同情敬慕的幾幾乎都是這類人,而他們的足蹤是庸眾踐踏不著的,這光榮是在血泊中墳墓上建築著!   

唉!我終於和老乞婆一樣。我終於是安居在庸眾中。我終於是踐踏著聰明人的足蹤。我笑的很得意,但哭的也哀痛!    

二,
世界上懦弱的人,我算一個。   

大概是一種病症,沒有檢查過,據我自己不用科學來判定,也許是神經布的太周密了,心弦太纖細了的緣故。這是值的卑視哂笑的,假如忠實的說出來。   

小時候家裏宰雞,有一天被我看見了,雞頭倒下來把血流在碗裏。那隻雞是生前我見慣的,這次我眼淚汪汪哭了一天,哭的母親心軟了,由著我的意思埋了。這笑談以後長大了,總是個話柄,人要逗我時,我害羞極了!其實這真值的人訕笑呢!   

無論大小事隻要觸著我,常使我全身震憾!人生本是殘殺搏鬥之場,死了又生,生了再死,值不得興什麽感慨。假如和自己沒有關係。電車軋死人,血肉模糊成了三斷,其實也和殺隻羊一樣,戰場上堆屍流血的人們,和些螻蟻也無差別,值不得動念的。圍起來看看熱鬧,戰事停止了去憑吊沙場,都是閑散中的消遣;誰會真的揮淚心碎呢!除了有些傻氣的人。   

國務院門前打死四十餘人,除了些年青學生外,大概老年人和聰明人都未動念,不說些“活該”的話已是表示無言的哀痛了。但是我流在和珍和不相識屍骸棺材前的淚真不少,寫到這裏自然又惹人笑了!傻的可憐吧?   

蔡邕哭董卓,這本是自招其殃!但是我的病症之不堪救藥,似乎諸醫已束手了。我悒鬱的心境,慘愁的像一個曬幹的桔子,我又為了悸驚的噩耗心碎了!   

我願世界是永遠和愛,人和人,物和物都不要相殘殺相踐踏,眾欺寡,強淩弱;但這些話說出來簡直是無知識,有點常識的人是能了悟,人生之所進化和維持都是緣乎此。   

長江是血水,黃浦江是血水,戰雲迷漫的中國,人的生命不如螻蟻,活如寄,死如歸,本無什麽可興感的。但是懦弱的我,終於瞻望雲天,顫蕩著我的心禱告!   

我忽然想到世界上,自然也有不少傻和懦弱如我的人,假如果真也有些眼淚是這樣流,傷感是這樣深時,世界也許會有萬分之一的平和之夢的曙光照臨吧! 這些話是寫給小孩子和少年人的,聰明的老人們自然不必看,因為淺薄的太可笑了。

《 一瞥中的流水與落花》石評梅詩   
“曲水飄落花,悠悠地去了,      
從詩人的心田裏,      
發出一朵朵緋紅的花,      
去安慰淒涼慘淡的人生 。 ”   
文字裏,破滅和憂戚的殺機撲麵而來。  
流水寂寂 ,  
落花紛紛 ;  
何處是居停 ?  
自然界一瞥中的安慰 ,  
默默無言地去了 ;  
在詩人腦海裏,
留下什麽鐫痕 ?  
明媚的春景 ,  
隻留下未去的殘痕 ,  
青年人的心,
一縷縷的傳著,
付與春光吧 !  
爛漫如錦的繁華 ,  
一瞥 ,  
朋友們的興奮又受打擊 ;  
流水落花是生命中的躊躇 。  
進行嗬 !  
空掬傷春淚,
難挽回落花流水辭春歸。      

石評梅的散文,篇篇冷豔,字字情真,細膩哀傷裏纏繞著濃烈奔放的情感,淒冷寂寞中融合著美豔綺麗的浪漫,愛與愁的結合,冰與火的交融,帶給人心靈的震撼。她的散文語言具有古典美、清妙美、音樂美、詩意美的特點。石評梅這纖弱女子象極了水上落花,冰潔華麗, 卻使人哀傷難禁,倏忽一現於人間,留下一個淒豔的背影, 即使你千般明了淒絕哀豔都是曇花,依然不能不驚歎於那刹那的芳華搖曳,她的文字過目難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悟心依舊 回複 悄悄話 “我笑的很得意,但哭的也哀痛!”
哀痛有千萬種,唯有一種是大部分人享用不起的!
flyingcamel 回複 悄悄話 黛玉的性,愛玲的才,佛祖般悲天憫人的心。她要長壽必定磨難日甚一日。
astermatch 回複 悄悄話 麻煩分一下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