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人生

行至水窮處 坐起看雲時
正文

投資之路(十七)

(2025-05-22 09:12:10) 下一個

 

像吞玻璃,還得盯著深淵

 

“Starting a company is like eating glass and staring into the abyss.”

——Elon Musk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我心裏一震,眼淚差點就掉下來。太有共鳴了。那種熬的感覺,真的是我這些年走投資路上的真實寫照。

 

很多人覺得做房地產投資很穩,隻要有錢買房,後麵就是“坐等升值,收租數錢”。但隻有真的做下去的人才知道——這根本不是“被動收入”,而是實打實的創業,甚至更難。

 

馬斯克說得沒錯,創業像吞碎玻璃,還要盯著深淵。房地產投資也是。

 

“吞玻璃”是每天要處理各種煩心事:租客違約、水管漏、屋頂漏,廁所堵,政府查、鄰居投訴、現金流吃緊……每件事都不大,但加一起夠你焦頭爛額。我們要像創業者一樣,什麽都得自己來,寫合同、跑工地、招工人,談價錢,周旋於政府的各部門之間。

 

“盯著深淵”是麵對市場波動、突發支出時的那種無力感。我們會開始懷疑自己,看不到盡頭,還得一邊安慰自己“會過去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一邊硬扛所有的不確定。這時候,沒人能替你消化這些焦慮,隻能靠自己。

 

最開始沒人告訴我,這條“投資之路”其實是一場艱苦卓絕的創業旅程。

 

再者剛開始做投資,靠的是膽子和執行力。但能不能長期堅持下去,靠的是心態和認知。也漸漸明白:房地產不是“躺賺”,而是一場需要經營和專業化的長期戰。

 

還有一個體會——選擇比努力重要。

 

在美國做地產,選擇大於努力。努力當然重要,但如果一開始方向錯了,再努力也可能白搭。

 

我可以為節約成本每天去工地,自己刷牆、鋪地板,和租客聊得再好,但如果房子買在了人口流失、治安差、經濟萎縮的區域,最後就是慢性失血。租金上不去、房價還跌,再辛苦也翻不了盤。

 

反過來,有些人剛入行,什麽都不太懂,但買對了區,看準了潛力,哪怕開始踩坑,時間久了反而能贏。

 

美國市場夠大,各地差別特別大:稅、法、人口、學區、經濟、融資、房價收入比……可以說,我們不是在買房子,而是在押注一個地方的未來。

 

所以,在美國做地產,不光拚努力,更拚眼光和耐力。選得對、熬得住,再加上努力,才是穩穩走下去的關鍵。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