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人生

行至水窮處 坐起看雲時
正文

發展之路 (六)

(2025-05-18 21:25:14) 下一個

這是一棟遺產房,之前住著一對父子。鄰居說,兒子六十多歲就過世了,老父親年紀更大,後來也搬走了。房子常年沒人住,裏麵堆滿了各種雜物,破得不成樣子,連“看房”都不開放。所以掛牌價特別低,屬於那種你隻能靠想象決定要不要買的。

 

但我看中的就是地段。裏麵什麽樣我不太在乎,隻要價格合適,就能做。

 

簽約後,我還是托經紀人想辦法讓 Jack 進去看了一眼。他出來後一臉無語,說:“這就是個垃圾場,連下腳的地兒都沒有,比你那個‘小金礦’還誇張。”

 

過戶前,律師問我要不要接受賣家的 $5,000 credit——如果接受,他們就不用清幹淨,直接交房。我問了 Jack,他說:“不值得,別貪這點小便宜。”我聽了也覺得有道理,果斷拒絕,堅持要賣家清理幹淨再交屋。結果等他們清場又多拖了半個月,整整一個半月才過完戶。

 

這是一棟聯排(row house),過戶後我照例把工程交給 Jack。他負責申請 permit,然後就開始全麵拆除。

 

結果剛開始沒幾天,他突然一個電話打來,語氣特別急:“我現在能直接看到隔壁家的客廳、臥室,還有廁所!從你家牆裏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我聽了也傻眼。他又說:“左邊那麵牆沒事,隻有右邊這樣。”

 

我們倆都沒見過這種情況,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麽辦。結果第二天,房子門口就貼上了一張:停工通知。

 

接下來幾個星期,Jack 說他跑了幾次建築局,但一直搞不清到底卡在哪兒。後來才打聽到,右邊鄰居的男主人就是 Building Department 的工作人員,而這個部門的頭也住在我們這條街上……

 

項目就這麽停了一個多月。我們合作是包工價,工地一停工,Jack 和他的團隊就被其他項目拉走了。

 

我後來自己打了幾通電話,好不容易約到了一個“看起來有實權”的人。那天一大早我過去,他翻了翻我們的資料,問了幾個問題,就說:“沒問題啊,你們可以繼續施工。”

 

我一聽,趕緊發消息給 Jack。他回了一句“好好好”,然後……工地又沒動靜了。

 

他偶爾派兩個人來晃一下,自己完全不上心,真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其實這種情況以前也遇到過幾次,但那時候是一戶一戶做,節奏慢點還能接受。

可這次是整棟樓翻修,時間一拖久,真的是讓人頭大。

 

以前他雖然也不常去現場,更不喜歡我去工地,但至少會發些照片讓我看進度。這次倒好,經常音訊全無。我隻能自己跑去工地盯,但大多數時候都是空無一人。

 

說實話,這幾年我們合作總體還可以。Jack 幫我裝修完第一棟房子後,就開始拿我家的裝修照片到外麵接項目。第一次去長島接案子時,還打電話問我施工圖怎麽做,我告訴他:“我就用 Excel 簡單畫的。”

 

我那幾棟房子的大小維修基本都靠他處理,響應也挺快。很多小修小補他都不收錢。我幾個管理員也常常看到他在我房子附近幫鄰居幹活。

 

後來他越做越大,跟我說他已經組了幾十人的團隊,在新澤西、長島、佛州都有項目。他自己也買了幾套出租房,開瑪莎拉蒂、寶馬,還有兩台卡車,甚至還在佛州給他媽買了房養老。經常自己開車過去陪她幾天。有時候還會打電話跟我聊聊家裏的八卦。

 

說不定也正是因為現在他項目太多,我這單在他眼裏實在太小,沒油水。整個過程明顯不上心,文件一補再補,檢查好幾次都不過,電話短信也常不回。有一次我好不容易打通電話,催他盡快完工,他當場就對我發火,完後就再也沒派人回來,徹底失聯了。

 

最後我隻能請 Luk 師傅來收尾。

 

圈子裏都知道,讓別人接手收尾是挺忌諱的——一來工程難銜接,二來容易得罪原來的總包。但我真的沒別的選擇了。

 

好在裝修最後還是做完了,我也拿到了 Final Sticker(完工驗收通過),才算安心下來。

 

後來我發了好幾條短信給 Jack,他都沒再回。我們也就這樣斷了聯係。

 

後來想想,我和他,也隻是人生路上的一段同行。終究還是應了那句——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衷心希望他一切都好。

 

我們複工時,鄰居家的牆早就封好了。去年我路過時看到,他們已經在大搞擴建:廚房後麵加深、地下室往下挖兩尺、屋頂升高,一樓二樓都加了大露台。

 

其實當年 Jack 就建議我把屋頂升高,說隻要多花 $10 萬。我當時覺得太費事、也不值,現在回頭看,真是我當時眼光太短。

 

那時候同一條街,還有一戶與我的一樣大小長相一樣的,人家幹脆把整棟房改成兩個 duplex condo,再分開掛牌,後來一個 $46 萬,一個 $5 5 萬賣了.

 

那時候我真心覺得他們瘋了,現在隻能說,是我自己看不懂行情。正應了那句話:一個人的認知,決定了他能賺多少錢

 

雖然這棟房子中間狀況一堆,但地段真的好,裝修一完就租出去了,租金也不錯。

 

每一棟房子,都是一次交學費的機會。但隻要資產在升值,現金流能扛住,這些學費,值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