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裏約熱內盧

(2014-06-25 22:21:18) 下一個


裏約熱內盧葡萄牙語中的意思是一月的河,以其山海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聞名於世。它擁有37個美麗的沙灘,包括世界十大著名沙灘中的兩個: 卡帕卡巴那海灘(Copacabana Beach)和伊帕尼瑪海灘(Ipanema Beach);同時還擁有兩座秀美的裏約地標山:科爾科瓦多山(Corcovado Mountain)和甜麵包山(Sugarloaf Mountain)。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的裏約耶穌基督像(Christ the Redeemer)就坐落在科爾科瓦多山頂上。裏約熱內盧有一千多個貧民窟,很多都建在半山腰。耶穌山是裏約熱內盧的象征。當漫步裏約時,耶穌像隨處可見。耶穌像高 38 米,張開的雙手寬 28 米,重 1145 噸,聳立在 700 多米的科爾科瓦多山的峰頂,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甜麵包山位於大西洋和海灣之間,山體陡峭,四臂光滑,高約四百米。裏約擁有著名的科帕卡巴納的海灘新年派對,狂歡節,桑巴,足球,俊男,美女。Maracana(馬拉卡納)體育場是南美洲最大的球場,2014年世界杯主會場。裏約Barra da Tijuca地區還將是2016年奧運會的主要舉辦地點。

1502年1月20日,葡萄牙探險家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發現了現今城市的所在地瓜納巴拉灣,並稱該處為Rio de Janeiro,即「一月之河」。隨後法國也有船隊到來,作為他們走私巴西木材的大本營。1555年,法國海軍軍官Nicolas Durand de Villegaignon帶領了600多名戰士和殖民者,在這裏建立了第一個歐洲人殖民地,名為「France Antarctique」。 殖民者主要由法國雨格諾派徒與瑞士加爾文教徒組成。

這個城市後來在1565年3月1日,由葡萄牙人入侵之下成立。他們成功占領此城,並將法國人驅逐出境。以後城市經常被海盜及私掠船攻擊,特別是法國。因此在16世紀起,葡萄牙人開始在此地建築城堡,用作防禦和抵抗侵略者。

此城市繼續成為殖民地首都,直到1808年為止。當時葡萄牙貴族及皇室害怕拿破侖入侵葡萄牙,乃逃亡到裏約熱內盧。此地更成為葡萄牙首都,因此裏約熱內盧是唯一一個歐洲國家在歐洲以外地區設立首都的城市。那個時候,對於貴族突然遷徙,城市缺乏建設空間給予貴族居住。結果大量原居民被迫遷離,以留下空間予一眾葡萄牙貴族。

1822年,佩德羅一世宣布巴西獨立,他決定將裏約熱內盧成為國家的首都,不過城市逐漸失去重要性,他將經濟和政治中心遷移到聖保羅。但當君主製於1889年被共和國所代替,裏約熱內盧仍是巴西的首都。也就在這時候,大量非洲人被運來裏約熱內盧作為奴隸。在1840年,市內奴隸數目達到220,000人。早年裏約熱內盧人口都是集中於今日商業中心區一帶。直到20世紀早期,城市開始急速發展,市中心的重心開始向南和西轉移。

早於1930年代,巴西政府已著手討論有遷移首都的問題。1955年新上任的總統庫柏契克還大力推行建設新首都。盡管有很多意見認為這隻是基於選舉作作的舉動,庫柏契克仍最終於1960年4月21日,成功把首都搬入巴西利亞。裏約熱內盧乃降格為一個普通城市。

裏約海灘的人行道是用黑色和白色的石子鋪成的,兩種對比最鮮明的顏色. 裏約有一千多萬人口,不同的膚色,不同的種族,每天都在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動幹戈,卻從不發生宗教或種族紛爭。在這裏,極端貧窮和過度奢華肩並肩地存在著,貧民窟堂而皇之地盤踞在本該是富人聚集的半山腰上,身無分文的流浪漢與腰纏萬貫的富翁並排躺在科帕卡巴納海灘上分享海浪、陽光和沙灘。在裏約,你可以在城市裏找到森林,也可以在鄉村找到高樓大廈;人們不停地抱怨、示威,但是街頭歡快的桑巴舞卻從未停過. 

葡萄牙殖民時期所建造,用作巴西總督官邸的“皇宮”Paço Imperial;另有許多曆史悠久的教堂,諸如坎德拉利亞教堂(意即:黑聖母教堂)、老裏約大教堂以及現代的裏約大教堂。在西尼蘭地亞廣場附近有幾個屬於市內的知名地標,包含裏約熱內盧市立劇院和巴西國家圖書館。在博物館中,國立美術館與曆史博物館也最具代表性。

裏約熱內盧市立劇院於1909年七月在裏約熱內盧建成,它被視為裏約熱內盧城市商業區最美的建築之一。此建築設計靈感來自於查爾斯·加尼葉設計的巴黎歌劇院,以法國Beaux Art混合型的建築藝術形式,其特點為參考了古代羅馬希臘的建築風格。強調建築的宏偉、對稱、秩序性。

市中心是城市的商業心髒,最具規模的巴西公司在此設立總部,包括巴西石油及淡水河穀公司(其中兩家最具規模的巴西企業)。

每年在科帕卡巴納海灘主辦的新年派對Reveillon是全世界最精彩的派對之一,有超過兩百萬狂歡者湧入沙灘,觀賞煙火表演。

巴西狂歡節被稱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奔放的狂歡節,巴西最大的節日,它對女性化的狂熱程度舉世無雙,每年吸引國內外遊客數百萬人。在巴西各地的狂歡節中,最負盛名的是裏約熱內盧狂歡節,它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盛會。由於巴西人不願將它市場化,這裏的狂歡節得以保持它的原汁原味,成為巴西傳統和狂歡節精神最真實的體現。盛會期間,全城上下傾巢而出,人們不分膚色種族、貧富貴賤,都潮水般湧上街頭,男女老少個個濃妝豔抹,狂歌勁舞,盡情宣泄。非洲人帶來了桑巴舞,在熱情奔放的音樂節奏中劇烈抖動身體,雙腳飛快地移動、旋轉,身著炫彩服飾的桑巴舞者曼妙的舞姿讓人眼花繚亂。葡萄牙人又帶來了狂歡節,狂歡節裏跳桑巴、看桑巴,桑巴遊行是狂歡節的高潮,大型彩車簇擁著“國王”和“王後”領先開路,身材噴火的拉丁女郎身著比基尼或上身全裸,與男舞者大跳熱情奔放的桑巴,把氣氛帶動到最高點,讓遊客也情不自禁地加入狂歡的人群當中。豔麗的服飾、強勁的音樂、火辣辣的桑巴舞和風光旖旎的巴西美女讓人流連忘返。

裏約之美首在其山。環抱裏約的群山奇峰突兀,蔚為壯觀。山上樹木四季常青,鋪錦疊翠,景色秀美。其中麵包山和科爾科瓦多山是遊客的必到之地。麵包山雄居海灣與大西洋之間,山體陡峭,四壁光滑,高近四百米,遠遠望去,孤立於蒼茫的天地間。瓜納巴拉海灣,白色的遊艇和帆船星散點落地停泊在蔚藍色的水麵上。半圓弧狀的博塔福戈海灘金沙細浪,海濱大道旁是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

著名的尼泰羅伊大橋。這座大橋全長十四公裏,把裏約與對岸的尼泰羅伊市連結在一起。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羅·瑪麗亞·博斯請求巴西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伊莎貝爾公主對這個主意不是很在意,而當巴西在1889年成為共和國後,這個設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為當時的法律強製規定必須政教分離。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個地標”的提議是裏約熱內盧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周”(Semana do Monumento)的活動來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巴西的天主教徒。基督雕像的設計要求包括:須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有一座手持地球的耶穌基督像和一個象征世界的基座。最後選擇了“救世基督展開雙臂”為設計外型。這座紀念雕像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當地的工程師海托·達·席爾瓦·科斯卡監督建設。一組工程師和技師團研究了蘭多斯基的設計方案,並決定以鋼筋混凝土代替鋼材,以便更適合十字架形狀的雕像。科斯卡和蘭多斯基決定以滑石作為雕像的外層材料,因為它有柔韌性高的特點,而且能夠抵抗惡劣的天氣。裏約熱內盧還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鐵路,以便將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塊石料運到山頂。1931年10月12日耶穌像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巴西總統瓦加斯為塑像剪彩,這一天是巴西主保聖人聖母Aparecida的紀念日——聖母顯靈日(又稱守護神節)。

裏約熱內盧是本屆世界杯決賽舉辦城市,馬拉卡納體育場為決賽場地。
巴西人對足球的熱愛舉世皆知,在街頭、海灘上,隨處可見一群群足球少年。馬拉卡納體育場曾舉辦多次重大比賽,並誕生了足壇上的許多輝煌時刻。球場入門處有濟科、羅納爾多、小羅納爾多、裏瓦爾多等球星留下的腳印。球王貝利1969年11月9日在該足球場踢進他本人的第1000個進球。












馬拉卡納體育場對麵就是貧民窟。



高犯罪率使得裏約公車有這樣的閘口。



裏約地鐵還算方便,安全。



淡水河穀礦業公司總部 



Floriano Peixoto 紀念碑



裏約市立劇院



公家圖書館






坎德拉利亞聖母大教堂









葡萄牙皇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