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馬

(2014-03-10 21:06:58) 下一個



2月淅淅瀝瀝的小雨中第二次來的羅馬。
羅馬起源於帕拉蒂尼山(Palatine Hill)。帕拉蒂尼山為羅馬建城者羅慕路斯與雷穆斯(Romulus and Remus)被母狼發現並被其哺乳之地。公元前510年至前27年,羅馬人圍繞此地建設了宮殿,古羅馬廣場( Foro Romano) 和附近居住區域,奠定了羅馬城和羅馬共和國。


古羅馬經曆了共和時代(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27)和橫跨歐亞大陸羅馬帝國時代(公元前27-440),首都羅馬。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皇帝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被廢黜帝國徹底滅亡,到中世紀和文藝複興,再到近代1870年作為教皇國首都。1870年意大利王國軍隊攻占羅馬,將羅馬定為統一後的意大利首都直到今天,教皇國在羅馬梵蒂岡。羅馬成為雙首都。


公元前82年,貴族派支持的克蘇拉率軍占領羅馬。次年,迫使公民大會選舉他為終身獨裁官,開創了羅馬曆史上軍事獨裁的先例。公元前60年,克拉蘇、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共同控製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頭政治。公元前48年,尤利烏斯·愷撒先後打敗另外兩人,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於公元前443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李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史稱後三頭政治。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國宣告滅亡。羅馬從此進入羅馬帝國時代。奧古斯都死後,其養子提比略繼位,從此開創了皇位繼承製。圖拉真(98-117年)在位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


競技場(Colosseo)由維斯帕先(Vespasian)皇帝於公元72年下令修建,在其兒子提圖斯(Titus)在位期間建成。



君士坦丁凱旋門 (Arco di Costantino)位於競技場旁邊,有三個拱門。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於3121028日的米爾維安大橋戰役中大獲全勝而建立的。君士坦丁凱旋門也是羅馬現存的凱旋門中最新的一座。君士坦丁凱旋門的表麵大量使用其他更古老的紀念建築材料來裝飾,並集合成君士坦丁時代的建築。因為君士坦丁凱旋門橫跨在凱旋大道(Via Triumphalis)上,所以當時羅馬皇帝在凱旋式時會從這條路進入羅馬。這條路線是從戰神廣場開始,穿過馬克西穆斯競技場(Circus Maximus),隨後沿著帕拉蒂尼山前進。在通過君士坦丁凱旋門後,隊伍馬上在圓錐柱(Meta Sudans)左轉,沿著神聖大道(拉丁語:Via Sacra)到達古羅馬廣場並登上卡比托利歐山到達終點朱庇特神廟,途中也會穿過提圖斯凱旋門。



帕拉蒂尼山
(Palatine  Hill) 位於競技場對麵。根據羅馬神話,帕拉蒂尼山為羅馬建城者羅慕路斯與雷穆斯(Romulus and Remus)被母狼發現並被其哺乳之地。羅馬起源於帕拉蒂尼山,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公元前510年至前44年),很多富有的羅馬人皆在此地置有物業。這裏有奧古斯都(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在位)、提比略(14年至37年在位)與圖密善(81年至96年在位)的宮殿遺跡。

古羅馬廣場( Foro Romano) 位於帕拉蒂尼山(Palatine Hill)與卡比托利歐山(Collis Capitolinus)之間,曾經是古羅馬帝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現在古老的建築多數成了廢墟。




 
在古羅馬廣場將近終端右側是磚混結構的元老院(Curia)。元老院最初由羅穆路斯所建立,作為谘詢議會。元老院起初包括一百位家族的首領,稱為Patres(父老),其後演變出貴族一詞。羅馬的人口分為兩個階級,元老院與羅馬人民。透過百人會議,部族會議,以及平民會議,羅馬人民獲得了國內既定的權力。元老院和平民會議是今日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模板。在古羅馬廣場末端是卡比托利歐山(Collis Capitolinus),原是朱庇特神廟,也是華盛頓國會山的來曆,意在羅馬民主的繼承者。




 
圖拉真功勳柱後麵是圖拉真廣場



 
萬神廟(Pantheon)是如今保存最完整的羅馬帝國時代的古老建築。最初是用於供奉羅馬眾神的神廟,萬神廟的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該廟由屋大維的副手阿格裏巴所建,為的是紀念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但是這座最初的廟宇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毀,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愛建築的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神廟被改為教堂,供奉聖母。
 


萬神廟的結構簡潔明了,主體呈圓形,頂部覆蓋著一個直徑達
43.3米的穹頂,是自建成後到1436年間最大的穹頂。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米.穹頂和經曆了十八個世紀的巨大青銅門至今仍為世界之最。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用於采光。這個洞也是萬神廟唯一的采光點,這樣以來光線從頂部泄下,並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十分適合宗教建築的本性。





萬神廟整幢建築都用混凝土澆灌而成. 羅馬人發明了混凝土, 采用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種骨料而成。還不是今日波特蘭水泥混凝土。因此其建築都特別厚重.


 
 
羅馬帝國皇帝康斯坦丁在313年於米蘭頒發的寬容基督教的敕令;此詔書宣布羅馬帝國境內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並且發還了已經沒收的教會財產,亦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在羅馬城西北角耶穌門徒聖彼得殉難處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1506年至1626年,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世界最大的聖彼得大教堂,成為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



 
納沃納(Navona Square)廣場,四河噴泉和方尖碑


 

納沃納(Navona Square)廣場北側貝爾尼尼(Bernini的海神噴泉


 
納沃納廣場南側的摩爾人噴泉



特萊維(Travi)許願泉建於1732-1762年, 中央是Pietro Bracci雕塑《海神》



 
西班牙台階和漂亮妹妹



艾曼紐爾國王二世紀念碑是一個現代的用雪白的大理石建成的建築群,紀念1870年意大利王國統一。中間是艾曼紐爾國王二世的騎像。


 
台伯河水靜靜地流淌在永恒的羅馬土地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