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小屋

荒原有小屋,不鎖門,路人可進來歇腳。桌上有文字,請隨便翻閱。無興趣的就別睬它,不屑的就“呸”它,憤恨的就塗上幾罵句,沒有關係哈!
正文

喜馬拉雅雨雪7天行, 一, 飛抵尼泊爾

(2014-02-27 11:53:53) 下一個

 

     喜馬拉雅雨雪7天行

一,    飛抵尼泊爾

9月底的一天晚上,我從廣州乘機飛越東南亞和印度次大陸,於當地時間的午夜時分,抵達了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

 一路輾轉,風塵碌碌地來到這個內陸小國,為的是到喜馬拉雅山去,要獨自沿著珠峰大本營線一路上行,攀陡坡,看雪山,麵冰川,去經曆高原。我說的珠峰大本營,是指喜馬拉雅山南坡的那個。在山的北麵,中國境內還有個珠峰大本營,那個大本營的所在,是汽車可以長驅直達的高原平川。中國和尼泊爾“一邊一營”,其景色,地貌和人文是大大地不相同的。


在進入主題前,有必要先把“珠峰大本營環線”的相關背景簡述一下。

珠峰大本營(Everest Base Camp),海拔5364米,簡稱EBC,是各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期間,在那裏立帳蓬,攤裝備的地。那是山穀間一方平平的,除了石塊外什麽都沒有的野地,在那裏也看不到什麽景色。對徒步者來說,EBC環線就是從海拔2840米的小鎮盧卡拉開始,一路向上攀走,直到大本營止的路線。在這一段路中,徒步者走的是與珠峰登山隊同樣的路線。但在這個路線的中間還會有幾個分叉,徒步者常會沿著這些分叉走過去,去看不同的雪峰冰川或經曆不同的艱難。另外,還有幾條在地圖上用虛線標出來的,較難走的迥回小路,這些小路讓已走過EBC的,卻又不願走老路的冒險者有了不同的選用。嚴格地說,EBC是沒有“環線”的,它大致是原路進原路出。可能是有著那幾條小支線的緣故,人們還是把它俗稱為“環線”。 如今,在徒步者口裏的EBC是對這一條徒步的簡稱,它最大的一個功用是區別於另一條徒步路線-ABC

安納普爾納峰大本營(Annapurna Base Camp)簡稱ABC安納普爾納峰海拔8090,是世界第10高峰,也是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尼泊爾境內。論峰,它不像珠峰那樣有名;論徒步,它卻與EBC齊名。同樣,當徒步者提到ABC時,是簡指這條徒步路線。ABCEBC齊駕並驅地支撐著尼泊爾國民經濟中很大的一部分。

這兩條路線的不同點簡列如下:

1, ABC早開發,沿途舒適性強。如ABC可洗熱水澡,EBC很難,很少有洗澡的。

2, ABC沿途的各種民族村落豐富,EBC隻是夏爾巴人村落

3, ABC徒步人多,物價貴,但EBC也有個從加德滿都至盧卡拉的往返機票的費用。

4, ABC起點海拔較低,上升慢,沿途經過多個氣溫區域,一般景觀豐富勝於EBC

5, EBC的難度,高度和知名度高於ABC

6, EBC的雪山冰川在數量,高度,密集程度和氣勢規模上遠勝於ABC

 

扯進ABC並不是跑題,這是一個有實用性的比較介紹。因為進出EBC受氣候影響較大,而且那小飛機太過危險,對想走EBC卻被壞氣候阻擋的人;對不想冒墜機危險的人;對不想過於艱辛又想看雪山的人,ABC就是最好的選擇了。還有,走過ABC的人,多年後,如果還掛念著喜馬拉雅,還想讓心靈去感受雪山冰川的震撼,那麽EBC還等在那裏。反之,假如先走了EBC,後再去ABC,就會有“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覺。對計劃走EBC的人,即便是選在最好的季節裏去,也要預留給壞氣候1-2天時間。如果是選在淡季去,這人滿為患的事雖然被避免了,但被壞天氣困在盧卡拉出不來,或者被阻在加德滿都進不去的幾率就大增了。每年的10-12月和4-6月是兩個最佳的去喜馬拉雅山徒步的時段,其餘時間不是雨季就是嚴寒。本人這次的EBC之行是選在930日開始,其如意算盤是想“腳踏兩頭船”- 時間尚處於淡季末,避開了人滿為患;時間又將馬上進入旱季,正好天高氣爽。但結果是,“人滿”確實避開了,旱季卻遲遲不來,天一直下著雨。因天氣不好,飛機停飛幾天,使自己的登山計劃幾乎流產,最後是硬闖進喜馬拉雅山去的,此是後話。假如事先能看到自己這一章節的內容(玄妙的假設!),那麽我很可能先走ABC了,然後,我今天寫的就是ABC的遊記了,哈!

EBC的起點是一個叫盧卡拉的小鎮。多年前它隻是一個小村落,自從珠峰在19世紀中葉被測算出是地球上的海拔最高點後,它就注定要發達了。小機場的建成,使國外登山客可以源源不斷的進出,這個小村也就日趨繁忙,如今成為了一個小鎮。每當春秋兩季,從世界各地來的徒步,登山,攀崖愛好者們,從加德滿都來的專業向導和強悍的夏爾巴攀岩高手們,以及當地的夏爾巴背夫們,還有一箱箱一袋袋登山的裝備器械和食物用品,所有這些人和物的匯集,使這個小鎮熱鬧非凡。山道上,除了蔚為壯觀的登山客流外,還有令人敬佩的“物流”-驢隊和牛隊(4000米以上的是犛牛)以及夏爾巴背夫們。他(它)們把沉甸甸的物資,包括所有吃的,用的,甚至住房的材料,從低海拔一步一步艱難地向高海拔運送。是它們和他們的汗水使登山成為可能。還有,這一路的驢牛糞使登山客沒有了迷路的可能。

讀者如在網上鍵入“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這幾個字,那麽“盧卡拉(Lukla)機場”這個小名會赫然列出。(危險到什麽程度?請讀者去網上查看。)來往的小飛機可不是虛張聲勢,它們除了讓乘客大聲尖叫,渾身出汗,臉色蒼白外,它們還會實實在在地墮毀,讓遠道而來的登山客葬身於喜馬拉雅群山之中。如想避開這種危險是另有陸路的,那就是從加德滿都出發,走5天乏味的山路到達盧卡拉。5天時間與性命相比孰重?這本來不是一個問題,但是當人們向往喜馬拉雅山時,許多道理和邏輯就不存在了。事實是:很少人去選擇走5天的安全,大多數人選擇了30分鍾的隨時丟命。所以,從冒險這個層麵來看,EBC徒步的起始點應該是加德滿都機場而不是盧卡拉了。


去年926日,一架滿載著去EBC的登山客飛機墜毀,機上人員全部遇難。當時的網上有個貼子如下:


2002年墜毀一架,2004年墜毀兩架,2008年墜毀兩架,2010年墜毀兩架,今年是2012年,目前為墜毀一架,隨後,恐怕還會有一架墜毀。

 

我是在那天,對去喜馬拉雅山的向往變成了決定。這是悖於常理的,但卻是愛登山人的“道理”。越難越險越使人興奮。

背景簡介到此,我們回去主題。我這個商人,10多年來,每年的10月中旬都要飛越大洋去參加香港電子展和廣州交易會。從中國南方去尼泊爾隻有6小時飛行時間,於是我作了個公私兼顧的旅行安排:EBC+SHC,意思是“珠峰大本營環線+香港電子/廣州交易會”。(SHC是我造出來的縮寫Shows of HK & Canton,讀者不必當真哈。)

加德滿都機場的國際到達樓是紅色的兩層建築,其簡易和昏暗的程度是我可以接受的,它沒有比我想像的差。

我準備用落地簽證入境。在填表時卻發現沒有筆,找了一圈還是沒有。大廳裏有一排小雜貨店,我去其中的一家,用美元買了一枝筆。這枝筆隨後被許多像我這樣的外國人多次借用了。在尚未入境的國際大廳裏競會有小雜貨店,這在國際上是罕見的,也讓人知道尼泊爾是個不設防(海關)的國家。一個推理:因為有這些小店在,大家不怕沒有筆了;也因為有這些小店在,大廳裏再也不會有官方提供的免費筆了。我還去大廳的一個角落,在那裏補拍了大頭照以辦理簽證用。忘記帶筆和照片,這兩件小事顯出我小看了尼泊爾,看來這次旅行準備得不夠充分啊。但隨後的經曆告訴我,我真正小看的是偉大的喜馬拉雅山!

因為知道旅館有人來接機,所以對排長長的入境隊伍也不著急。一出機場,好家夥!一大堆人要來背你的行李,拉你上車,價格當然漫天地喊。在中國呆過的人,對此情景是似曾相識的。

機場離市區不遠,幾分鍾就到。在市區的路上,塵土之大,顛簸之烈是從未見到過的,有點像中國農村的機耕路。農村的路是在廣闊的田野中,這裏的路卻是在狹窄的樓房間。當地人說,他們是繞近路,抄小路。一個國家的首都有這種小路還是令我震驚!後來發現,在加德滿都除了寥寥幾條大道外,就都是這種小路了。旅館是國外名雜誌推薦的,煞是便宜和簡潔。其整潔方麵,以照片為證;其簡單方麵我不能抱怨(對走EBC的人來說,是不應該抱怨生活設施的簡單的。)。如果你準備前往加德滿都,有一個狀況是要記住的,那就是在早上45點鍾會突然停電。因為是整個區域停電,這黑就是完全徹底的了。對於要早出門上路的人,碰巧又正在洗澡的(如本作者),最好馬上摸回床上去,這樣才能心平氣和地去體驗尼泊爾式的黑暗。


第二天一早,我叫了一輛破破的,小小的,沒有行李箱的出租車直奔機場。因為店還沒有開門,在半路上轉到一個外匯黑市,去換了8萬尼幣。1元人民幣換13.5尼幣,如到中國人開的店裏就可換到1/15。去年網上說,那時的匯率隻有1/10呢!人民幣的硬度和尼幣的軟度使我有點開心。兩個巨大的背包和我一起擠在狹小破舊的車後座上,我懷揣手捧著這一大摞紙幣,也顧不得塵土飛揚了,東塞西掖,著實費了一番功夫才把這些紙幣分散著塞進包的各個角落。從錢幣的材質和印刷的粗劣程度可以推算出,這裏的犯罪率很低-人們不用提防假幣;不過也有可能是這幣太軟,使某類人不屑去造假幣。

到了機場的國內樓,它跟昨晚的國際樓距300米左右,其破舊的程度超出了自己的想像。它像中國的舊農村:一幢已蓋好的大會堂,幾間還沒有蓋好的穀類倉庫。因為身處破舊,使人心境自然。

 

 

沙也布詩

2013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沙也布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eedof' 的評論 : 爭取每周完成一篇續集上傳。多謝關注鼓勵!
沙也布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數字證' 的評論 : 聽說了。悼念!
seedof 回複 悄悄話 等著看續集。能不能介紹一個其他地方的登山經曆呢?
數字證 回複 悄悄話 前兩天尼泊爾有架飛機失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