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C 在 海歸主壇 發貼, 來自【海歸網】 http://www.haiguinet.com 最後一篇了。搬的很辛苦,希望大家都有些收獲。我個人特別喜歡最後的尾聲:箴言部分。很智慧。我選了幾個我特別有同感的。 *熱愛勞動吧。不要統治他人,不要追求權力 *為領袖祈福吧!沒有領袖,人們可能會兵戎相見。 *消滅嫉妒、情欲和對他人的仇恨 *通宵地娛樂,進行幼稚的談論和與他人一起發牢騷,都會將自己毀滅。 *財產多,煩惱也多。 *像珍視自己的財產一樣珍視他人的東西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是凡人說的話 “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是無知者的話 “我的是你的,你的還是你的”是聖人的話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也是聖人說的話。 *放縱情欲,家就是你的墓地 ================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帝教始祖 不辱沒自己的人也不會受到上帝的辱沒——猶太格言 一般認為,猶太教是所有“惟一神教”的始祖,但嚴格地說,公元前十四世紀統治古埃及的太陽教才是上帝教的始祖。當時的埃及國王廢止了埃及傳統的宗教,將太 陽作為惟一的上帝進行參拜。由於這個做法過於激進,一般民眾難以接受,所以太陽教這個新興宗教在他的時代結束後也消失了。 《聖經》學者當中有人推測,猶太教的產生受到過太陽教的影響。 但是,“耶和華”這個稱呼在出土的公元前十八世紀的土版文書中就有記載了。作為猶太祖先的希伯來人就是出生在這片土地上。而且上帝也曾經對摩西說:“你這 樣告訴以色列人,你們祖先的上帝、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還有雅各的上帝都是耶和華,他是我派到你們身邊的使者。”(摘自《出埃及記》)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惟一上帝論出現以前 祖先的上帝耶和華是作為拯救民族的英雄出現的,但這多少有點牽強的意味,因為在最初的舊約《聖經》時代,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惟一上帝”這樣的理論。 從“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還有雅各的上帝”這種說法中可以看出,各個部落有參拜耶和華上帝的傳統。如果真是這樣,“將以色列人從埃及拯救出來的就是耶和華”了。 “十戒”的第二條說不要將任何其他的人當作上帝,也不要對其進行參拜。這個禁令對以色列人還適用,但他們對於其它民族參拜各自不同的神,上帝也沒有過異議。以色列人認為有義務對耶和華進行參拜,因為他將他們從埃及的奴隸生活中拯救出來。 令人稱奇的是,一個新的信仰慢慢地確立起來了,那就是將耶和華作為至高無上的上帝。公元前十世紀的詩人亞薩曾在他的詩篇中將這種行為表述為異端。 “上帝有上帝的會議, 一個上帝也會受到其他上帝的審判。” 耶和華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是因為他數次將以色列人從外敵入侵的危險中解救出來,數次在以色列人窮途末路的時候引導他們取得勝利。這樣,他才逐漸被以色列人承認和接納。而公元前八世紀的先知以賽亞認為耶和華不是普通的神靈,而是統率萬國之民的惟一的上帝。 “那時,在埃及國內有一個為耶和華設立的祭壇,還有一根用來祭祀的石柱。當人們向耶和華呼救的時候,耶和華就會派出拯救者去保護他們。有一天,埃及人知道 了耶和華的事情,就帶了供品向耶和華訴說自己的心願,結果也成功了……。有時,在從埃及到色耶尼的路上,色耶尼人對埃及人說,你們到色耶尼去吧,埃及人和 色耶尼人都應該皈依耶和華。”(摘自《以賽亞書》)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萬物的創造者——耶和華 舊約時代的先知們一貫有一種共同的認識,那就是上帝不但譴責以色列人的背信棄義,還要對埃及為首的各國國民進行審判。 初期的《聖經》思想將上帝認為是以色列民族的上帝或是守護神,而以先知以賽亞為代表的後期《聖經》思想認為,上帝平等地對待世人,應該作為全人類的禮拜對象。他的這種觀點得到了承認。 到了公元前550年,“惟一上帝”理論出世了。 耶和華,這位以色列的主人、拯救者和世人的統率者這樣說:“以我為始,以我為終。除我之外無神靈存在。” 被認為是猶太教禮拜靈魂的祈禱文這樣寫道:“聽啊,以色列人!耶和華是我們的上帝,耶和華是我們惟一的上帝!”這個祈禱應該是在耶和華被作為惟一上帝確立之後才有的吧。 曆史上,這種“惟一上帝”的理論曾經得到深化,但我們也不能忽視“耶和華”這個名字本身就有十分明顯的“惟一的上帝”的色彩。 最初,上帝現身在摩西麵前的時候,說自己是“惟一的上帝”。對此,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創造上帝的上帝”。耶和華是希伯來語的“創造”這個詞變來的,就是 說,耶和華是業已存在或者即將存在的萬物的創造者。這也是《聖經》的解釋,所以《聖經》不承認在萬物創造以前,除了耶和華還有別的上帝存在。 根據《創世記》中的典故,上帝先在黑暗和混沌中創造了光,接著創造了天地、生物和人。根據埃及和希臘的神話傳說,宇宙中最初隻有一個上帝,而後誕生了很多 上帝,分別創造自己的天、地、水、風、雲、山和河流等自然事物,而宇宙是在諸上帝誕生以前就已經存在了,隻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而已。雖然諸上帝們能夠決定 人和自然,但他們也隻是包含於宇宙的一種存在。根據這種認識,宇宙也會被上帝認為是永遠存在的事物。相反的是,《聖經》認為上帝是超越虛無和萬物的惟一創 造者。 《聖經》的思想雖然是公元前七、八世紀的產物,但在當時多神教的社會中也稱得上“極具想象力”。我們不能否認,“創造上帝的上帝”這種說法所帶有的形而上學的色彩使得“惟一上帝”論的發展成為必然。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介入曆史的上帝 “耶和華”這個名字有形而上學的意味,但這是故意捏造出來的嗎?事實不是這樣。《聖經》認為他是自祖先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之後不斷拯救以色列民族於水火的上帝。 一般來說,宗教應該讓人安心立命,幫助解決生活的煩惱。在這一點上,《聖經》倡導的宗教和其它宗教是一樣的。但如果宗教是以救濟個人為目的,那麽遭受兩千年流離和**的猶太人是不是早就不用固守猶太教了?是不是皈依拯救個人靈魂的基督教也可以了呢?猶 太人能都為了自己的宗教獻身(殉教),能夠將對耶和華的忠心貫徹到底,最大的理由是耶和華是創造曆史的上帝。 “創造曆史的上帝”這個說法包含了三重意思。一是上帝在過去一次次地用自己的力量化解了以色列的民族危機,這是介入曆史的事實;二是人們相信,即使在現在,上帝也在關注著曆史的演進;三是上帝期待在將人類的曆史完成之後,還要繼續進行別的創造活動。 從第一點來看,猶太人認為《聖經》時代的故事就是曆史的實例。公元前13世紀左右,猶太人在摩西的率領下逃出埃及,最後在摩西的繼任者約書亞的指揮下征服 了迦南。這一係列的事件被認為是上帝對猶太人眷顧的最大例證。另外,大衛王擊退強敵非利士人的入侵,創建了以色列王國。還有其他無數的領導者拯救以色列民 族的事件,例如公元前538年巴比倫王國歸還成為囚犯的猶太人。這都是上帝對猶太民族的憐憫拯救了猶太人。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這裏應該注意的是,猶太人認為上帝的介入不限於拯救猶太民族方麵。曆代的先知都宣稱:如果以色列人不信仰上帝,就會受到上帝的遷怒,整個猶太民族就會滅 亡。例如,對於猶大王國的滅亡,先知耶利米這樣闡述的:“耶和華已經告訴我們了,猶太人和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人之間有叛逆的行為。他們不聽我們的勸告,重蹈 我們祖先的覆轍,去信仰別的上帝…….所以耶和華說:“你看,我為他們免除災禍,他們卻違反我的意誌行事。他們稱我為救世主,我可沒聽見!” 作為《聖經》一部分的《曆代誌》也認為,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的陷落是上帝的旨意。 “祖先的上帝耶和華看到民間疾苦,就派去了使者。結果人們嘲笑使者,出言不遜,還咒罵當時的先知們。耶和華終於動怒,對他們的災難沒有施以援手。就是說, 上帝讓巴比倫攻打他們。巴比倫人在神殿裏用劍進行屠殺,無論是青年男子還是女子、老人都不放過。他們把神殿的大小器皿、耶和華殿的財物還有國王和大臣們的 財產都帶回了巴比倫。然後,他們燒毀了神殿和宮殿,推倒了耶路撒冷城牆。他們還將逃跑者帶回巴比倫,讓他們做奴隸。這就是傳說中耶和華的力量。”(摘自 《曆代誌》) 根據《聖經》,上帝在所有的民族中最愛以色列人,但不是溺愛。如果以色列人不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就會被處以嚴厲的懲罰。以前以色列亡國的命運就是上帝對他們的鞭策。 猶太人從曆史的磨難中領悟到了上帝的慈愛,這通過上帝將他們從埃及拯救出來可以看出。相反,如果背叛了對上帝的信仰,就會受到上帝毫不留情的懲罰。這就是 猶太人學到的兩大真理。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羅馬軍隊破壞,對此,猶太人自己也承認因為最終的原因是對上帝信仰的背棄和道德的墮落。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猶太人的曆史觀 雖然上帝是全能的,但猶太人不是總依賴上帝,不是每到困難的時候就去請求上帝的幫助。這樣安逸的生存方式上帝也不允許。上帝的責任是將在埃及深受奴役之苦的以色列人解放出來,而能不能利用自由之身去主動地實現自立和成為優秀的民族,就是以色列人自己的事情了。 在西乃山授予“十戒”時,上帝這樣說:“如果你們聽從我的訓導,遵守我們的約定, 你們將成為天下我最寵愛的民族,因為全世界都歸我所有。你們應該能夠成為一群虔誠的民眾和一群合格的**。” 上帝對以色列人的祝福是有條件的,就是要人們在正視殘酷現實的基礎上,嚴格遵守與他的契約。西乃山受戒以來已經過去三千多年了,猶太人為了遵從這個條件, 一代又一代地做著努力。這裏麵也有猶太人獨特的曆史觀:曆史既不是瞬間事件的連續,也不是一個周而複始的過程,至少曆史不是作為事件的旁觀角色出現的。 對於猶太人,通過曆史事件可以領悟到上帝的意誌,所以曆史就是人對這些意誌所做出的回應。即使是“西乃山受戒”這樣古老的事件,還帶給當今一些很普遍的命 題。從這點來看,整個事件並沒有結束,它還在影響著當今的猶太社會。每年春天祭祀的時候,猶太人會偕同全家參加慶祝宴會,朗讀《哈加達》。其中有一句讓人 耳目一新: “每個時代的人都應該知道自己是從埃及逃出來的。” 猶太人這樣一遍遍地回顧出埃及的故事,重新體味食用米麩、苦菜和鹽水的生活。這個節日持續七天,這期間,人們都要思考民族的起源,還要思考上帝和人的關係。日本的祭祀節日就是不斷地重複祭神儀式和進行大眾捐款。與此相比,猶太人是人人都重新思考自己和上帝的關係。 猶太人眼中不單有宗教,還有曆史、人與上帝之間的契約。契約是當事者雙方為了實現特定的目的締結而成的,隻要一方不違約,那契約就有效。自從西乃山受戒以 來,無論哪一代猶太人都遵守割禮的規定。隻有接受了割禮,才有成為猶太人的基本資格。就像前麵講述的,即使一個人生來就是猶太人,但如果沒有接受割禮,那 他就不會被承認為真正的猶太人。當時猶太人是以猶太教共同體的形式在西乃山上與上帝訂立契約的,而割禮儀式就意味著一個人要加入到這個共同體當中。 進行割禮儀式的時候,西乃山時的情景就像是穿越了三千年時空回到了現在。每個時代的每個人都有履行對上帝的契約的責任,也就是實現自己的使命。在成為“聖民”以前,西乃山上受戒的事情永遠都不是過去。他們一直在聆聽著三千年以前上帝的聲音。 上帝這樣說:“你們要遵守公平,行使正義。需要幫助的時候我會在你們身邊,因為我無處不在。”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世人是上帝的奴仆 現在我們來看第二點,即上帝對現在曆史的演進給予著充分的關注。 先知以利亞曾經反對當時以色列流行對巴力神的禮拜,要求民眾回到耶和華的身邊。在他的宗教改革受挫之時,上帝對他說:“不向巴力神屈膝的以色列人隻有七千了吧。” 上帝開始留意被埋沒的人才,賦予他們使命,而猶太人也開始感到自己應該成為那七千 人中的一員。《塔木德經》疾呼道:“世人就是上帝的奴仆!”而上帝為了自己奴仆的利益也是盡心盡力,所以猶太人對上帝的理解是非常具體和現實的。 在古希臘,曆史隻是人們好奇的對象。海羅道得斯編纂過一本曆史書,裏麵收錄了當時的文明世界裏發生的奇聞逸事。對於中國,他以曆代的政治為中心,在政治的運營方式上總結了一些反省材料,正所謂“溫故而知新”。 即使對於猶太人來說,曆史也是充滿了有趣的故事,隻是對於當政者而言,他們是反省的好資料。舊約《聖經》裏的《列王記》和《曆代誌》就被認為是為了反省而 編纂的。如果《聖經》隻是單純記錄以前的事件或是收錄古人的文學作品,那人們就不會在兩千年裏一直閱讀它了。《聖經》的最大魅力在於它證明了上帝在現在依 然存在。 西方的哲學一直沒有從亞裏士多德的影響下擺脫出來。他們將上帝當作是無人格特點的存在,並定義上帝為無限和終極的實體,或者說是一個絕對者和超越者。這種 定義在一定意義上可能正確,但定義本身將上帝抽象化,並將他從現實生活當中分離出去了。隨著社會的近代化,我們東方人被認為沒有宗教信仰,可能是因為這個 定義產生的西方文明思潮影響了我們吧。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對上帝的稱呼 在猶太教裏麵,我們很難找到關於上帝的定義,隻有在中世紀,神秘主義曾經提到上帝是一種“無限”,而從“無限”中釋放出來的光創造了萬物。這種說法勉強可 以稱得上是定義。在公元1世紀,希臘文明在世界盛行,猶太教神秘主義就是在它的“神知主義”影響下形成的,所以,以上的定義並一定代表猶太教本來的思想。 所謂“無限”,雖然表現了上帝的特點的一個方麵,但絕對沒有說明上帝的本質。 猶太人知道世人不可能完全了解上帝,所以就沒有對上帝下一個絕對的定義。在《聖經》中出現的眾多賢人中,耶弗他可算是最有智慧的一個了。即使他在上帝的麵 前也認為自己因為無知誤解了上帝的旨意。雖然是這樣,上帝對於猶太人來說也不是一個“不可知者”。猶太人們常常通過上帝的各種行為來了解上帝的性格,也能 知道上帝對他們的關愛程度。 摩西曾經問上帝的名字,上帝說:你想知道嗎?你們已經在不同的場合叫出我的名字了。我在審判世間萬物的時候,你們叫我“上帝”;我在幫你們對敵作戰的時 候,你們叫我“萬軍之主”;我在赦免世人罪惡的時候,你們叫我“全能的上帝”;我在憐憫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們就叫我耶和華。”(摘自出埃及記) 雖然不能對上帝下一個定義,但猶太人可以描述他。在猶太教中,對上帝的稱呼各種各樣,比如創造者﹑至高者﹑審判者﹑世界的領袖﹑以色列的保護者﹑亞伯拉罕 之盾﹑以色列的岩石﹑耶路撒冷的創造者和世人的“家”,還說他憐憫世人﹑賜予食物、醫治病人﹑讓人死而複生﹑養育寡婦和孤兒﹑能創造宇宙也能毀滅宇宙﹑能 創造光和聲音﹑能讓離散的人團聚和洞察人心等等。 對上帝典型的稱呼應該是“世界之主”。猶太人對作為全世界支配者的上帝的稱呼各種各樣。如果上帝能早些聽到,就會明白這些稱呼凝結了幾千年的感歎。猶太人 相信,無論早晚,上帝總有一天會聽到他們的聲音。對這點,猶太人可以說是十分自信。猶太人每日三餐都說“我們的主啊,憐憫耶路撒冷吧!快幫我們重建耶路撒 冷吧!”現在我們看看再建成功的以色列,就會明白他們每天的祈禱不是沒有用的。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上帝”的具體的含義 猶太人對上帝的稱呼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是具體的,幾乎找不到抽象的稱呼。 我們舉“創造者”這個稱呼為例。這個詞有正在創造的意思,所以譯成英語應該是“thecreatingone”或者“thecreator”,但仍不能完全將意思表達出來。例如,“creator”這個詞隻表示在過去進行了創造活動卻沒有現在和將來的意思。 如果要讚美上帝從無到有創造了世間萬物的時候,拉比們會用“上帝以神命生成世界”這個表現。如果要表現“上帝仍然關注著我們”,就可以用“以色列人民的守護神”、“以色列人的主人”或“給予食物的上帝”這些稱呼。 如果說上帝的全能已經在萬物的創造上表現出來的話,那上帝的全知就是“看透人心”。“上帝無處不在”這個概念其實是說上帝是世人的“家”。《詩篇》中有這 樣一句:“耶和華啊!你讓我們世代生活在你的羽翼之下。”根據《申命記》中“永恒的上帝是世人的家,世界永遠在他的保護之下”這句,我們可以想象出,世人 就生活在“上帝”中,而世界也被上帝包含著。 借用拉比們的話,“就像人的身體中包含靈魂一樣,上帝覆蓋著整個世界。”這句話是要說明上帝是普遍存在的,而拉比們的目的則是要人們知道上帝就在自己的身邊。 “人們居住在至高的上帝身旁某個地方 接受著全能的上帝的恩惠 上帝說:“我是避難所,我是城池,我是你們可以信賴的上帝。”(摘自《詩篇》)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期待完成曆史使命的猶太人 在第三點上,猶太人認為上帝在完成了他的曆史使命之後還要繼續進行其它的創造行為。那怎樣才算完成曆史使命了呢? 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古希臘人雖然將自己民族的曆史興亡寫成了敘事詩,但那是一種無目的和無意識的行為。他們所關心的是曆史舞台上的演出的一幕幕人間榮辱興衰和愛憎的糾葛。古希臘人的現實主義精神表現在他們關注現實形成的原因,卻不對未來進行思考。古希 臘人所能考慮的是怎樣將現有的生活保持下去。 在這一點上,中國人最能懷念曆史上的理想光景。他們將恢複殷周時代的安寧和和平作為曆史的責任,但這隻是將過去作為標準,沒有將眼光放到未來。 立足現實,麵向未來,然後再創造曆史,這應該是猶太人的獨創思想,也是亞伯拉罕時代以來《聖經》的中心思想。 “是亞伯拉罕得到上帝的召喚,去繼承了上帝的旨意。他遵從了上帝的旨意,雖然他也不知道要去的地方……同樣接受上帝的旨意的還有以撒和雅各,他們都住在帳篷裏麵。亞伯拉罕一直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永遠的國度。”(摘自《聖經?新約》) 亞伯拉罕時代以來,流浪和離散就成了猶太人的宿命,但是這種流浪不是無目的的彷徨。雖然沒有被告知“目的地”,但猶太人一直堅信在迦南就可以等到和上帝的約定。這個約定就是建立一個永遠的國度,即在全世界建立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理想國。 “實現的那一天就要來臨! 耶和華的家的山(耶路撒冷)高過一切山峰, 所有的國度都在它腳下。 世人說:“我們去雅各家吧,他為我們指路,我們就按照他說的方向走。” “錫安人創造了律法, 上帝說要創造耶路撒冷。 他對世人都不偏心,他為世人裁定善惡, 他把自己的劍變作鋤頭,把自己的杖變作鐮刀。 國家之間拔劍相向, 他已經學會了不使用武力。(摘自《以賽亞書》)(錫安是耶路撒冷的別稱——譯者注) 萬軍之上帝會這樣祝福:“總有一天,以色列會和他的夙敵埃及站到一起,接受我的祝福。這樣多好啊!我的愛民埃及和我的孩子以色列。” 猶太人一直期望全世界都能實現和平,長年的仇敵握手言和,大家在上帝的守護下共同繁榮。這也是猶太人認為的“曆史的終極”。那時,耶和華會在耶路撒冷接受世界各地人的朝拜,人們也不會再有從惡的心。(摘自《耶利米書》) 這種期望是一種理想,即消除一切肆意掠奪的利己行為,全世界實現真正的融合。 “狼與羊羔相伴,豹與山羊為鄰,獅與家畜同住 他們都由一個童子領路。”(摘自《以賽亞書》) * 這樣的理想到底能不能實現?每個人都會有疑問吧。就是猶太人也有這個疑問。不管怎樣,猶太人一直認為地球上的人類能夠實現和平。 這種麵向未來,追求夢想的態度應該是猶太人從長期的流浪和磨難的生活中獲得的吧。這也是所有想在和平中生活的人的願望。就因為猶太人經曆了太多的動蕩,所 以他們更認為未來應該出現一個理想的國度。一直生活在安逸環境中的人可能認為這沒有必要,特別是我們這些居住在島國上的日本人,更是這樣想的吧。 那猶太人在現實中的生活方式接近這種理想嗎?雖然他們付出了努力,但仍有很大距離。在實際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問題單靠以色列人是解決不了的。理想和現實的 脫節、未來和現在的距離、上帝和人的矛盾還有人應該以什麽樣的方式生存,這些都是作為普通人的猶太人的煩惱和苦悶。猶太人開始對生活哲學進行反省,於是上 帝告訴他們:“熱愛真實和和平吧!” 十﹑從草民到選民 我們如果要了解猶太人,一定要了解他們的選民思想。怎麽說呢,猶太人自己認為他們是上帝的聖民,而外部人認為他們是一群高傲和矜持的人。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選民思想 猶太人由苦難到至善——猶太格言 我們如果要了解猶太人,一定要了解他們的選民思想。怎麽說呢,猶太人自己認為他們是上帝的聖民,而外部人認為他們是一群高傲和矜持的人。 為早期的基督教布道立下汗馬功勞的保羅曾認為:“自稱為猶太人而死守律法、誇耀神 靈百害而無一利。”實際上,這裏保羅所描述的不應限於猶太教,這些情況出現在每種宗教的信徒身上。雖然有些人陶醉於自己宗教的優越性而有一些妄自尊大的言行,但他們所屬的團體也因此不用東施效顰了。 和保羅一樣,拉比們也認為“上帝教會人們的不是為了自救而刻板地領會上帝的旨意。隻會墨守律法和戒律的人就是能到達天國之門,也到不了上帝的跟前。”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猶太人為什麽會被上帝選中 猶太人的民選思想來源於西乃山上受戒時上帝的旨意。“你們看到了,我把你們在放在鷹的羽翼上,幫助你們逃離埃及。所以,如果你們聽從我,遵守我們的約定, 你們將成為天下我最寵愛的民族,因為全世界都歸我所有。你們應該能夠成為一群虔誠的民眾和一群合格的**。”(摘自《出埃及記》) 上麵上帝的旨意雖然沒有使用“選擇”這個詞,以色列人還是從諸國中站出來,行使朝 拜上帝之職。這個過程中沒有紛爭,“被選”很自然地成為了事實。 但是,為什麽上帝選了以色列人就不選其他民族了呢?為什麽猶太人已經是上帝的子民還要繼續苦難的命運呢?“上帝啊,偶爾讓俄國人也吃點這種苦如何?”這是話劇《屋頂上的鋼琴曲》中的主人公向上帝發出的牢騷。 對這個問題,拉比們的回答多種多樣。有人說以色列人先天上就比別的民族富於宗教意識,有的人則說是因為其它民族都抗拒上帝的訓誡,隻有以色列人服從上帝的 旨意,還有的拉比認為上帝和以色列人的關係在天地創造以前就被決定了的。在眾多回答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猶太人的主流看法。 摩西問上帝,為什麽隻給予以色列人以神意,上帝回答說,“我選擇你們不是因為你們比別的民族偉大,也不是因為你們比他們更服從我。即使是別的民族,不用我催促,他們也會服從我的命令,而且比你們更敬重我。”(摘自《士師記》) 那到底是什麽原因讓上帝選擇了以色列人呢?《申命記》有這樣的記載:“耶和華愛我們的祖先,所以就選擇了他們的後代,並將我們從埃及拯救出來。”(摘自《申命記》) 猶太人是托了祖先的福才被選中的,至於怎樣去做上帝的“選民”,怎樣去實現上帝賦予的使命,上帝在一旁期待著。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從草民到選民 話說回來,上帝為什麽愛猶太人的祖先呢?一般的回答是:以亞伯拉罕為首的猶太人祖先,在上帝麵前謙恭,並且順從上帝的旨意。但真正的原因好像不僅如此。根 據史料記載,無論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還是以後的拉比們,都受到了**,而他們將這些**作為上帝憐憫他們的證據。 另外,他們普遍認為自己是可有可無的、脆弱的生命,所以他們才會得到上帝的強大力 量的保護。那些稱王稱霸的國家(例如古埃及和巴比倫)的王公貴族就不需要上帝的庇護,他們需要的是顯示自己強大力量的各種儀式。猶太人認為上帝不會眷顧奢 侈浮華的人。隨著幸運帶給他們繁榮,信仰也隨之墮落,從而在追隨上帝的道路上止步不前。實際上,上帝是把猶太人對自己的認識控製在一定範圍之內。 以色列人出身卑微,這可以從“你們可以成為聖民的”的話中看出來。希伯來語Goi(民)是對外國人的一種蔑稱,所以以色列人終於能夠成為聖民的前提是他們起初是賤民,而後才經過了從賤民到聖民這個升華的過程。 上帝是為了完成人間的終極使命才選擇猶太人的,而且是選擇了這個當時最底層的種族。對這一點,拉比們的意見是一致的。猶太人中有個說法叫“苦難的奴仆”,表現的就是這種觀點。 即使這樣,事實是上帝愛以色列人祖先和愛以色列民族,這已經不需要強加理由了。為什麽呢?“愛”本身就意味著選擇愛的對象,而不是先決定打算愛誰,然後再根據愛的對象決定給予什麽樣的愛。猶太人就是這樣認為的。 另一方麵,如果單單根據上帝愛以色列人來說明選民思想,未免有些片麵。要知道,猶太人這方麵也在選擇,他們選擇了耶和華作為他們的上帝,並發誓會永遠歸順他。 約書亞曾經對他們說:“你們選擇了耶和華,聽從耶和華的教誨,所以你們就是你們自己的證人。”猶太人回答說:“我們就是我們的證人。”(摘自《約書亞記》) 從約書亞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到猶太人獨特的契約觀念。一方麵,上帝選擇了以色列人,另一方麵,以色列人也有遵從上帝的意願。猶太人將雙方的意願和他們達成 的契約作為準繩,無論是對割禮儀式還是成人儀式,他們都嚴格遵循和上帝的約定,因為他們就是自己的證人。隻有將契約這個概念作為前提,上帝和以色列民族的 關係(即使是上帝是單方麵的寵愛)才能是完全對等的。或者說,隻有世人認為自己需要上帝,上帝才會認為有必要愛世人。 我們不能對“為什麽上帝會選擇猶太人的祖先”下一個絕對的判斷,但猶太人到現在還是具有這種選民思想,而且能說明被選擇的條件和目的。根據拉比的說法,為了證明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給予他們的關愛,以色列民族認為他們還是生活在被上帝創造的曆史中。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證明上帝存在的義務 在被送進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毒氣室,直麵死亡的時候,猶太人說:“讓我們的犧牲換取和平繁榮的彌賽亞時代的早日到來吧!雖然曆史超出了我們的理解,但上帝的 約定是不變的。請相信,那一天總會到來。現在我們要把生命交給上帝了!”這就是猶太人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鍾表現出來的對上帝的信仰。 作為精神病理學家,弗蘭克也被關進過集中營。他這樣對他紐約的朋友說:“我能在集 中營中活下來,是因為我有求生的意誌。但這個意誌是上帝給我的,他是讓我以學者的身份將其中痛苦的體驗告訴全世界。”上帝之所以選中猶太人,也是想讓他們去批判人性中潛藏的惡和促使人們反省吧。 讓我們重新考慮,如果曆史上沒有出現以色列民族,那就不會有《聖經》這個人類最寶貴的精神遺產,也就不會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了,當然也包括基督教的始祖耶 穌他的弟子彼得和保羅。保羅曾經說:“不是你們(基督**)讓你們的根(猶太教)得以生存,而是它讓你們得以生存。”(摘自《羅馬書》) 如果沒有猶太教,三大宗教的產生和生存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猶太人的宗教思想、文化、藝術和科學,世界文明也不會有大的發展。 上帝從無到有創造了世界,而猶太人就是上帝的仆人。因為世人對世界的無知,所以猶太人有義務通過傳播知識來證明上帝的存在。作為知識源泉的宗教對於猶太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你們必須遵循我的旨意,這就是給世人帶去智慧和知識。”(摘自《申命記》) 現代猶太教的權威亞伯拉罕?海歇爾警告說:“如果不能讓猶太教存續下去,基督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如果猶太人不去證明上帝的存在,上帝也會被世人遺忘。” 猶太人眼中的上帝 尾聲:箴言 人要成為“人”,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亞伯拉罕?海歇爾 生存總是伴隨著苦痛和困難。作為猶太人更是如此,他們必須忍受長期的離散、流浪、**和歧視、非難、中傷,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困境。如果他們願意被周圍同 化,也就不會有這些事情發生了,但為什麽大多數猶太人拒絕同化,依舊選擇自己獨立的信仰和傳統呢?這是因為猶太人拒絕安逸的生活,他們永遠都在追求自己所 信仰的東西。 但是,人的意誌是脆弱的。猶太人如果遇到意誌脆弱或是崩潰的時候,就會聚在一起相互勉勵。就這樣,一句句名言、格言和智慧之言誕生了。這些充滿洞察力的語言引起連鎖反應,產生了更進一步的智慧之言。 有一本書叫《祖先之訓》,裏麵收錄了很多聖賢之言。我現在將其中一些飽含啟示性的語言介紹給大家。至於猶太人是怎樣考慮人的存在方式的,還是由讀者自己體味吧。 *一切為天(上帝)。 *熱愛勞動吧。不要統治他人,不要追求權力 *為領袖祈福吧!沒有領袖,人們可能會兵戎相見。 *消滅嫉妒、情欲和對他人的仇恨 *通宵地娛樂,進行幼稚的談論和與他人一起發牢騷,都會將自己毀滅。 *財產多,煩惱也多。 *像珍視自己的財產一樣珍視他人的東西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是凡人說的話 “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是無知者的話 “我的是你的,你的還是你的”是聖人的話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也是聖人說的話。 *放縱情欲,家就是你的墓地 *不要輕易動怒。在死前將你一生的罪過進行懺悔 *在死之前不要自負。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就不要妄下判斷。不要評論你不知道的事物。 *不要侮辱別人。不要認為一切都不可能。任何事都有可能。 *依靠自己的判斷。 *一切都可以預見,而你有選擇的自由。要知道,世界是由愛來區分的。 *對長輩要盡心對待,對晚輩要親切鼓勵。對所有的人都要溫和。 *誰是賢人?從所有人身上學習的人是賢人。誰是英雄?戰勝自己情欲的人是英雄。誰是富人?對自己滿足的人是富人。誰是被尊重的人?尊重別人的人是被尊重的人。 *賢人有七德:一是不班門弄斧,二是不打斷別人的話,三是不急於求成,四是提問要有針對性,五是解答要符合情理,六是談話要有始有終,七是要立足於實際。 *如果有人說:“聽我的吧!”,請不要理他。選擇一個人意見的是他人,不是他自己。 *沒有監督的時候也要嚴格要求自己。 *如果我沒有自我,我會是誰?如果我有自我,那我又是誰?如果我現在失去自我,那我何時會找到自我? *今世是來世的大門。要想進入大廳(來世——譯者注),那就在門口梳妝整齊(修身——譯者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