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58)
2016 (54)
2018 (46)
2019 (43)
2020 (38)
2022 (36)
2023 (26)
2024 (32)
複活節當天,我們來到羅馬,在那裏過了一個不同尋常,印象深刻的複活節。這次利用春假,再加多請了幾天假,進行了一次為期兩周的歐洲之行,具體說,是遊覽了地中海東線沿線的幾個國家,羅馬是此行的首站。
在羅馬,我們馬不停蹄,緊張激烈地轉悠了兩天;再坐10天郵輪,先後停靠那不勒斯(Naples),西西裏島的墨西拿(Messina),馬耳他首都瓦萊塔(Valletta),希臘克裏特島的哈尼亞(Chania),黑山的科托爾(Kotor),克羅地亞的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和斯普利特(Split),最後停靠意大利東北部的港口城市的裏雅斯特(Trieste);從那裏乘火車花兩個多小時到威尼斯,又在那裏玩了兩天,再從威尼斯飛回美國,完成整個行程。
這次外出不同以往:太座工作忙走不開,而且意大利很多地方已去過了,再加上隨後的一周她自己要去葡萄牙參加一個會議,沒法同行,結果是我和女兒女婿再加外孫女一同“組團”出行。因為帶著剛剛兩歲半的外孫女,一路之上的行程節奏,時間安排,景點取舍等等都得照顧到她的情況。家庭出遊不能過於在乎強度和效率,必須得放慢節奏,悠哉遊哉,用心感受一家人在一起度假的難得體驗是吧。
說到遊覽意大利山川風貌,名勝古跡,城裏眾多網友都可謂耳熟能詳,如數家珍。尤其是世界風情的晴天版主對意大利情有獨鍾,她去過無數次,熟悉那裏幾乎每一座充滿曆史的教堂,每一條或熱鬧或僻靜的街巷,讀她的博文就能真切地感受到這一點。還有咱們城裏菲兒天地,麥姐,亮亮媽媽等諸多博主都分享過很多精彩,詳盡的意大利遊記。晴天版主特別提到:今年是天主教每25年才難得一遇的聖年(或禧年),隻有此時,羅馬的四座特級宗座聖殿的聖門才會開啟。巧得很,這次意大利之行正逢聖年,到達羅馬當天又正逢複活節,非常難得。
飛抵羅馬之後,從機場坐出租車進城路上,看得出因為複活節,當地人居住的社區反倒顯得格外寧靜,人們正享受著假日的安逸。而各個著名景點卻擠滿了世界各地聚攏來的遊客,有些景點如梵蒂岡博物館更令人遺憾地閉門謝客。下一篇還會講到,第二天出現了更大的新聞,使事先預訂好的參觀聖彼得大教堂穹頂的計劃受阻。
也因為正值複活節,在羅馬的住宿較平時更緊張。行前,通過Vrbo預訂了一個晚上的住宿(第二天要去趕郵輪),是靠近西班牙階梯的一處有兩居室的裝修完好,整潔舒適的整套公寓,預訂時預付415歐元,入住時再付18歐元現金,真是不便宜。Vrbo (Vacation Rentals by Owner)以前好像沒用過,它是和Airbnb 相似的在線度假租賃平台,不同在於Vrbo專注於整套房屋或公寓,更適合家庭入住;Airbnb 則提供共享房間,獨立房間和整套房屋等多項住宿選擇。
公寓所在的街區
公寓臨近的街區
因靠近西班牙階梯(Spanish Steps)等城內景點,出行極便利。辦好手續,放下行李,我們便先來到西班牙階梯和西班牙廣場一帶。
位於陡峭山坡上的西班牙階梯以其優美的景色,深厚的曆史底蘊以及在流行文化中的出現而聞名,由建築師弗朗切斯科·德·桑克蒂斯(Francesco de Sanctis)和亞曆山德羅·斯佩基(Alessandro Specchi)設計,於1723至1725年興建,距今已有整整300年的曆史。
底部是西班牙廣場。
頂部是巍峨的聖三一教堂。
階梯頂部有個弧形的看台。
站在此處可以俯瞰周圍景色,視野很開闊。
位於這座135級宏偉台階頂部的聖三一教堂,是一座羅馬天主教晚期文藝複興時期的教堂,屬於羅馬一座修道院建築群的一部分。
教堂內部中殿。
階梯上下花團錦簇,遊人如織,呈現出一派歡快熱烈的氣氛。
階梯下的西班牙廣場上有一座建於1627-1629年的早期巴洛克風格的噴泉,名為“破船噴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傳說,教皇烏爾班八世看到台伯河洪水衝來一艘船後,便下令建造了這座噴泉。
外孫女對這灣清泉和石船很感興趣。
廣場右側的奶油色建築曾經是英國詩人約翰·濟慈(John Keats)的居所,現為濟慈-雪萊紀念館。
下圖背景的高大建築為毗鄰聖三一教堂的美第奇別墅,是建於16世紀的意大利風格主義的別墅,也是一座包含7公頃意式花園的建築群,位於意大利羅馬曆史中心的平丘(Pincian Hill)。
離開西班牙階梯,我們前往同在羅馬最著名考古區的羅馬競技場(The Colosseum),古羅馬廣場(Roman Forum)和帕拉蒂尼山(Palatine Hill)。這幾個景點彼此相鄰,采用通票可以同時遊覽三個景點,重點是必須在出行之前就提前在網上預訂好。
先看羅馬競技場。這座橢圓形的劇場始建於公元 72 年,竣工於公元80年。盡管年代久遠,仍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圓形劇場,被廣泛認為是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和工程作品之一,也是羅馬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每年有七百萬遊客到訪,是世界上遊客最多的地標建築之一。
進入競技場內部,先要經過外圍高大的前廳。
這裏布置有為遊客提供科普的各種主題的展覽。
再從不同的拱門進入到場內各個不同的區域。
放眼望向場內,場麵壯觀,想象一下在近兩千年之前的古羅馬,有五到八萬觀眾聚集在這裏觀看角鬥士與野獸展開搏命的拚殺,那是何等慘烈而令人驚駭的場麵。
拾級而上,進到更高一層的看台。
視野更加開闊,遊客紛紛找準角度拍照留念。
位於競技場西側的古羅馬廣場,是一個呈長方形的區域,周圍環繞著幾座重要的古代政府建築遺址,位於帕拉蒂尼山和卡比托利歐山(Capitolinus Hill)之間的山穀中。曾經有幾個世紀,這座廣場一直是古羅馬的中心,被稱為世界上乃至曆史上最著名的公共場所。
從這裏回望羅馬競技場。
帕拉蒂尼山是古羅馬的起源地和中心,早在公元前1000年時這裏已有人居住。如今則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館。而入口就在提圖斯凱旋門(The Arch of Titus)附近。
提圖斯凱旋門於公元81年建造,以紀念提圖斯與其父韋斯帕薌在猶地亞鎮壓猶太人起義的勝利。這座凱旋門為16世紀以來建造的許多凱旋門提供了範本,它也是巴黎凱旋門的靈感來源,因而在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君士坦丁凱旋門(The Arch of Constantine)建於公元315年,是羅馬最大的凱旋門。
馬克森提烏斯聖殿(The Basilica of Maxentius),有時也被稱為新聖殿(Basilica Nova),是古羅馬廣場的一座市政聖殿。在建造時期,它是廣場上最大的建築,也是城內最後一座羅馬聖殿。
維納斯與羅馬神廟(The Temple of Venus and Roma)被認為是古羅馬最大的神廟,始建於公元121年,公元141年竣工。
維斯塔貞女之家(The House of the Vestal Virgins)是維斯塔貞女的居所。
今天,在貞女之家的廢墟上,仍可見到貞女雕像的遺跡。
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神廟(The Temple of Castor and Pollux)遺跡。
安東尼與法斯蒂娜神廟(The Temple of Antoninus and Faustina),後來被改建為羅馬天主教堂,即米蘭達聖洛倫佐教堂。
從帕拉蒂尼山上向下俯瞰,圖中圓形建築是建於公元4世紀初的羅慕路斯神廟(Temple of Romulus)。
法爾內塞花園(The Farnese Gardens)於1550年在帕拉蒂尼山的北部建造,據說是歐洲最早的私人植物園。
噴泉不容錯過。無論從頂部還是水平麵觀看,都令人心曠神怡。池塘裏遊弋著橙色的錦鯉,藤蔓搖曳,長滿苔蘚的蕨類植物以及喜水的植物,生機勃勃。
從帕拉蒂尼山俯瞰古羅馬廣場的最高點是帕拉蒂尼觀景台。從這裏可以俯瞰廣場及其周邊地區的全景。帕拉蒂尼山本身位於廣場上方,被認為是羅馬的最高點之一。
參觀羅馬競技場和古羅馬廣場,登臨帕拉蒂尼山,見證古羅馬燦爛輝煌的曆史,令人驚歎不已,而又肅然起敬。這些古代遺跡恢弘的規模和厚重的曆史積澱,令人感慨古羅馬文明偉大和力量,給我們留下了難忘深刻的印象。在羅馬,我們過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複活節!
謝謝瀏覽!
謝謝麥子點評分享!我們這次還是沒法跟你們的那麽長時間的歐洲行相比,行前就已定下基調:不追求效率,放慢步伐,走到哪兒是哪兒。複活節和教宗過世兩件事疊加,你介紹過的那些文藝複興三傑,雕塑三傑,繪畫三傑,因為場館關閉,都無緣前往欣賞了。好在聖彼得大教堂大殿還開放,隻是穹頂因教宗過世而臨時關閉,下篇寫隔天的行程。祝麥子周末快樂!
謝謝你的誇獎!西班牙階梯碰巧是行程的起點,擺滿了盛開的杜鵑花。小寶寶喜歡玩水,在噴泉邊呆到不想走開了。走台階也是饒有興致,有時走一遍不過癮,還要再多走一遍,攔都攔不住呢。謝謝你們之前的分享!祝周末快樂!
謝謝菲兒讀帖!我們跟著你們的腳步逛了趟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