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58)
2016 (54)
2018 (46)
2019 (43)
2020 (38)
2022 (36)
2023 (26)
2024 (32)
匆匆結束兩天在羅馬的行程後,我們打車趕到位於羅馬西北偏西方向60公裏(37英裏)的海港城市奇維塔韋基亞(Civitavecchia),登上盛世公主號(Majestic Princess)郵輪,開啟了10天地中海之行。次日一早,便停靠了第一個港口那不勒斯(Naples)。
那不勒斯也是一座意大利名城,從港口赫然可見一座中世紀城堡新堡(Castle Nuovo)。這座城堡就位於郵輪碼頭正前方,是一處非常顯眼的地標。
但此行我們要去更重要目的地,即龐貝古城(Pompeii),那裏發掘出的兩千年前的古城、廣場、街道和房屋的遺址,保存完好的馬賽克和壁畫,呈現出當時古羅馬人的日常生活樣貌,使我們一窺這座古城令人震撼的曆史秘密。
從郵輪碼頭坐巴士到那不勒斯火車站,再從那裏坐火車前往龐貝(Pompei),我們要參觀的龐貝古城就坐落在那裏。此處兩個詞語“Pompei”和“Pompeii”,通常拚法略有不同,用以區分代表意大利現代城鎮的“龐貝”與早在公元前6世紀就建起而在公元79年被維蘇威火山摧毀的“龐貝古城”。現代龐貝城以其位於龐貝古城遺址而聞名遐邇,令世界各地的訪客趨之若鶩,紛至遝來。
一小時後,抵達龐貝車站。
放眼遠望,但見一大片火山山腳下的平原,遠處維蘇威火山靜靜佇立。它是這片土地的象征,也是龐貝曆史上曾經的主角。
步出站房不遠,就到了古城遺址的入口。眼前的廢墟大到令人驚歎瞠目,保存之完整,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龐貝城的濱海門和城牆(Marina Gate and Walls),是龐貝七座城門中最宏偉的一座,連接著城市和附近的港口。它有兩個筒形拱頂門,一個供人通行,另一個供馬匹和馱畜通行。
龐貝古城占地廣闊,城內道路縱橫交錯,橫平豎直,以規整的網格狀分布,似一副擺放在大地上的棋盤;主幹道石板寬大整齊,馬車車轍留下清晰可見的凹槽;道路中間建有便於跨越街道的“石橋式斑馬線”,下雨天不必擔心濕了鞋子,兩側還設有人行步道。這種對車馬交通與行人分流的設計,顯然經過精心規劃,體現很前衛科學的設計理念。沿街可見眾多水槽和排水係統的遺跡,說明城市的基礎設施已經非常成熟完備。
馬車車轍留下清晰可見的凹槽。
“石橋式斑馬線”,中間的墊腳石依道路的大小寬窄而數量不同,所以墊腳石的多寡也代表著街道等級的不同。
窄小的街巷隻有一塊。
寬一點的街道則有兩塊。
更寬的街道有三塊墊腳石。
有的路麵還在石板縫隙間嵌進可以反光的石塊,這跟現代城市在道路兩側安裝反光材料如出一轍吧?
阿邦丹紮大道(Via dell'Abbondanza),龐貝城的主要街道。
這個水槽是當時為居民所建的街頭飲水裝置。
路邊有一個石墩,兩千年前時不知道做什麽用的,不過這會兒外孫女拿它當躺椅。
走入城市中心廣場(Forum),可以真正感覺到這裏曾經是一座“活過”的城市。廣場四周是各種重要的行政、商業、司法、貿易和宗教建築,包括議事廳、市場、祭祀用的神廟。
太陽神神廟,也被稱為阿波羅聖殿(the Sanctuary of Apollo),是一座建於公元前 120 年的羅馬神廟,位於意大利南部的古羅馬城鎮龐貝,供奉希臘和羅馬神阿波羅。該聖殿是一個受羅馬殖民者影響的公共空間,致力於希臘羅馬宗教和文化。
廣場一角,殘破但依然高聳的朱庇特神廟基座格外醒目。而背景裏,就是維蘇威火山沉默地佇立。它看上去是那麽安靜,卻又仿佛時時提醒人們:兩千年前的那場毀滅正是來自那裏。
這座叫奧古斯都神廟(Temple of Genii Augusti),融合了多種建築技術,其特色是一座裝飾著複雜浮雕的祭壇。
位於中心廣場西南角的大教堂(Basilica),建於公元前 120 年至公元前 78 年之間。盡管已是一片廢墟,但從它殘存的廊柱底座和斷垣殘壁,你依然可以想象出兩千年前它巍峨高大的壯觀景象。
繼續前行,來到大劇場(Teatro Grande),這又是一處令人歎為觀止的所在。劇場布局完整,觀眾席呈半圓形向上伸展,是世界上至今保存完好的最早圓形劇場。試想一個溫暖的黃昏,全城居民聚集於此,一邊欣賞喜劇或史詩,一邊在石階上談笑風生,該是一種怎樣生動鮮活的畫麵?
除了這些昔日城市的公共設施之外,龐貝遺址中還有保存完好的宅邸、餐館、浴室,還有寫著菜單的牆麵、塗鴉的標語,甚至能看出家庭成員的房間分配。細節極其豐富,讓人驚詫於這是兩千年前的世界。
曆史學家研究出龐貝人有外出用餐的習慣,這從古城發掘出的餐館或麵包店遺址可以得到佐證。下圖是一處很有規模的麵包店遺址,左邊是烤爐,右邊是石磨。
看看這處麵包房所使用的石磨,跟20世紀中期中國農村還在廣泛使用的石磨差不多吧?
古城中每條街道的兩旁,除了上麵說到的公共設施之外,還建滿了各種民宅。走近這條窄窄的小巷,感覺遊人一下子多了起來。
原來,前麵就是給我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維提兄弟之家(House of the Vettii)豪宅的入口。維提兄弟是兩位富有的商人,他們共同擁有的豪宅裝飾極為華麗,壁畫遍布各個房間,內容從神話故事到日常場景應有盡有,色彩和細節保存完好,令人驚歎。庭院中央設有噴泉與雕塑,充分展示出當時“新貴階層”對生活品位的追求,也反映出龐貝城市文明的高層次審美。
維提之家擁有大量壁畫,其中十二幅是描繪神話場景的壁畫。
牆上留下大片凹痕的地方原來也是一幅壁畫,因為那幅壁畫已被移到了某個博物館。
這幅壁畫描繪了為紀念女神戴安娜而舉行的祭祀場景,畫中她正與一隻鹿為伴。這幅壁畫是在維提之家的三層臥房中被發現的。
維提之家是經過了二十年的修複,才於 2023 年 1 月重新向遊客開放的。隨著未來幾年的考古發掘,新的秘密將逐漸被揭開,令人回味的龐貝古城將值得一遊再遊。
另一座較大的宅邸叫農牧神之家(Casa del Fauno)建於公元前2世紀的薩姆尼特(Samnite)時期(公元前180年),是一座宏偉的希臘風格住宅,其周圍環繞著柱廊。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莊園,擁有眾多珍貴的藝術品,它們幸運地在公元79年火山爆發的火山灰中保存下來。
巨大的庭院布局嚴整,設計精巧。
周圍環繞著柱廊。
而另一座較小卻同樣精致的宅邸獵犬之家(House of the Tragic Poet),最吸引人的是門口地麵的馬賽克貼畫:一隻黑狗張牙舞爪,神情凶猛,像是提醒不速之客:家有惡犬,當心被咬!這是已知的曆史上最早的“當心小狗”的標誌,既生動形象,又極具幽默感。
龐貝古城毀於公元79年的維蘇威火山噴發,被掩埋在4至6米(13至20英尺)厚的火山灰和浮石之下。古羅馬人生活的完整樣貌及其獨特縮影,被定格於它被掩埋的那一刻,像被裝進時間膠囊幾乎與2000年前一模一樣。1997年,龐貝古城因其“世界上唯一完整展現古羅馬城市麵貌的考古遺址”的地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它是意大利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約有250萬遊客到訪。
龐貝不僅是一片廢墟,它像一座活的博物館,真實地呈現了一個曾經欣欣向榮的城市的全部 —— 公共空間,宗教建築,文化場所,家庭生活,商業設施的方方麵麵,驚豔了生活在今天的現代人。它讓我們不再用“古代等於落後”或“古代等於愚昧”的眼光看待過去,而是通過這些令人震撼的例證和清晰可見的細節,重新理解古代文明的高度發達和令人驚歎的創造力。
謝謝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