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煙

歎往事如煙,匆匆太匆匆。
正文

雲易:中國社會,一個不容納低能的殘酷社會

(2014-08-01 16:21:01) 下一個

中西方社會之間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就是在對殘疾人或弱勢的態度上。在西方社會中,由於社會對弱勢群體的保護,殘疾者和弱能者活得相對快樂自在,因為他們不需要掩飾自己的本來麵目。然而在中國社會中,強烈的生存競爭導致社會中極度的弱肉強食狀態,殘疾者和弱勢的命運可想而知。中國社會對弱勢不但不保護,還加以歧視。除了社會製度對殘障人士沒有詳盡的保護措施以外,生活中,很多中國人也不懂得對殘疾人給予起碼的尊重。在海外多年,我個人觀察到,在麵對殘障者時,幾乎隻有中國人才會不懂得掩飾自己的驚訝,甚至嘲笑。這不能不讓人感到中國社會在道德進化上還處在非常原始落後的狀態。

病理學上的殘障人自然是極少數。現實中,在能力的高級與低級之間,還有一個大麵積的灰色地帶,即很多人並非絕頂聰明,也非絕對的智障。拋開弱智和天才不談,在中國這個社會中,如果天生智能是在中等,或者中等偏上,那就算幸運了,不會成為被社會拋棄和歧視的對象;然而,如果智能是在中等偏下或者低等的人,他們的人生,很可能就是一場長期甚至終生的否定自我的惡鬥。從醒事的那一天開始,這些人(當然不是所有的,但比例絕對不小)就被關進了一個和他們智能不相稱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他們與生俱來的低能是不被接受的。首先父母就不首肯。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做功課難,他們不是給孩子其他選擇,從而少作功課,或去做孩子喜歡的遊戲,而是給他們更多的功課,逼他們做不符合自己天性的事物。所謂”推“。在家庭以外,中國社會更是視“弱智”為恥,讓很多天生學習能力平平或者智力低下的人為自己感到羞恥。這樣的結果是什麽呢?就是很多的能力差的人或者沒有應有的自信自愛,或者不承認自己的真實能力,從而想方設法地掩蓋之,或者偽裝自己,把自己打扮的很聰明的樣子。我個人發現華人社會中有著這個世界上最多的不懂裝懂的人。

其實學習能力低,或者智力低下(這兩者當然並非完全是一回事),這些都是後天無法改變的事實。如果社會懂得尊重生命的不同,這些人就不一定非要選擇“仕途”,也不用偽裝自己。生活的樣式是豐富多彩的,任何一種行業,隻要是自己真正喜歡的,適合自己的,都可以給人帶來快樂。但中國社會就像是一個“悶罐車”,大家都認為隻有搭上這個車,才會達到幸福的彼岸。這樣的結果,就是不適應乘這個“車”和走這個方向的人,隻好生活在對自我的否定之中。

長期生活在自我否定的狀態中是很可怕的。由於從小就意識到自己喜歡的都是“錯”的,不喜歡的都是“對”的,所以這些人漸漸習慣了強迫自己喜歡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或人。這樣的結果,就人格上的自欺欺人,甚至自虐,並且很可能導致自我的終極失落 - 即那個真實的自我從自己的意識中永遠消失了,再也找不回來。這樣的人,永遠都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歡什麽,需要什麽,所以他們往往耗費了一生去追求的東西其實都並非自己的真愛,從而不管他們的”願望“實現與否,他們都並不真正快樂。這種人,必須要在他人的肯定下才會有價值感,而由於他人的首肯是自己無法控製的,所以他們在生活中永遠都找不到安全感。

在華人世界中有世界上最多的“推爸”“推媽”,他們一看到自己的孩子“笨”就著急得火燒眉毛,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搞得“聰明”起來,並且要上藤校,也不看自己的孩子是否是這塊料。看孩子是什麽“料”的最佳方式,就是看孩子喜歡什麽。如果孩子喜歡讀書,當然應該鼓勵,而孩子不喜歡讀書,甚至做起來痛苦無比,這隻能說明他們沒有這個“細胞”。天下並非每個人都是讀書料的,也並非每個人都必須是讀書料。讀書不行,還可以作別的,而即使做什麽“大事”都不行,做清潔工也沒有什麽不好,隻要他們沒有心理負擔,一樣可以有美好人生。

華人之所以“推”孩子,是因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總以為人的一切都可以學習得來。其實人的天性,才智,都是先天決定的。後天當然能在程度上做一定的改變,但本質是無法改變的。而一個人如不能按自己的天性而活,一輩子想去改變不可能改變的事,這也應該算是人生的最大悲劇之一。我知道很多中國人為了拿高薪,高學位,一輩子和自己的能力作鬥爭,在壓力中掙紮,雖然也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但和他們承受的壓力相比,這樣的“吃苦”(實際上是“自虐”)是非常不值得的。所以當我看到好多人生活在與自己的天性的惡鬥之中,還美其名曰“能吃苦”,真是感歎不已,覺得這大概也是我們中國文化中充滿太多的“悲情”的原因吧。

結論:在中國社會中有太多的人急於成為“人上人”,所以強迫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做自己能力不及的,或者並不是和自己天性的事。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心大”。這樣的觀念和行為導致他們生活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中,甚至活在自欺欺人的習慣中。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社會現象”,表層原因,或者說直接原因是教育(父母和學校),深層原因是中國社會的激烈競爭導致的社會對個體人格的異化。解決的方式,就是要學會正確的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們)的能力,如果自己不是“天才”,就要安心做普通人。這個世界無論天才還是凡人,隻要順著生命本來給我們安排的路徑行走,人生就是值得的,死而無憾的,而自以為聰明地與生命的本性對抗,就會帶來弄巧成拙的結果,並很可能為之付出生命最大的代價:幸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