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透苦樂兩邊,勘破有無二見

相遇便是有緣,茫茫生死苦海,與您一起直麵佛法真諦,共飲一味清泉,永脫生死纏縛!
正文

學會“放下”

(2014-02-02 13:02:49) 下一個


學會“放下”


  有一位高僧,他酷愛陶壺,隻要聽說哪裏有好壺,不管路途多遠他一定會親自前往鑒賞,如果中意,花再多錢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壺中,最中意一隻龍頭壺。一日,一個久未見麵的好友前來拜訪,他拿出這隻龍頭壺泡茶招待他。朋友對這隻茶壺讚不絕口,觀賞把玩時一不小心將它掉落到地上,茶壺應聲破裂。

  高僧蹲下身子,默默收拾這些碎片,然後拿出另一隻茶壺繼續泡茶、說笑,好像什麽事也沒發生過一樣。

  事後,有人問他:“這是你最鍾愛的一隻壺,被打破了,難道你不難過,不覺得惋惜嗎?”

  高僧說:“事實已經造成,對碎壺留戀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尋找,也許能找到更好的呢!”

  很多時候,我們對已經發生的事情耿耿於懷,其實就是抱著無益的煩惱不放。拿得起,放得下,才是讓自己活得輕鬆的人生態度。

  也許,昨天你跟同事吵了一架,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再想到這個人以前對你的所作所為,心裏更是生氣?然後,你開始想要是過會兒遇到他,你該怎麽做?不理他?還是給他一點顏色?你繼續想,若是他也還你顏色該怎麽辦?你要跟他硬拚嗎?還是……你甚至想到以後,等有一天你當上主管時,你要怎麽修理他。總之,你從過去想到未來,始終帶著憤怒的情緒。

  現在就放了自己吧,你們吵架,他的種種不好都是過去的事了,或許他早就將此放置一邊,開心的享受自己的生活去了,而你還在這裏紅顏大怒,傷身傷心傷自己。

  曾經,有位滿懷怨恨的婦人向我訴說著過去種種的不平,“我會如此難過是因為那個人實在太過分了……”她激動地說。

  “嗯!你的境遇的確悲慘!”我說:“但是會讓你如此難過的還是你自己呀!”

  “怎麽會是我呢?明明是他對我不好!”

  “你的痛苦難道不是你自己的想法造成的嗎?”我說:“想一想,那個人和那些事都已經過去,你現在的痛苦又從何而來?還不是因為你自己緊抓著過去不放,不是嗎?對方也許隻傷害過你一次,你卻在心中一而再、再而三,反複想著,好像已被傷害過千百次似的。想想看,他都已經傷害你了,難道你還要對他念念不忘嗎?或許你的遭遇真的很悲慘,你的不幸是別人難以想象的,但問題是你氣憤,怨恨,痛心疾首,痛不欲生,真正痛苦的本源還是你自身啊!如果沒有你自己情緒的支持,沒有你給身體內的痛苦以能量,這些痛苦又怎麽會繼續存在呢?”

  放下痛苦,就能輕鬆放下自己,懷揣一顆平淡從容的心享受生活。關鍵是我們自己願不願意。

  沒錯,我們是唯一能決定自己要受苦多久的人。既然如此,既然決定權在自己,為什麽我們總要讓自己苦上個十天半個月,甚至好多年還不肯“放下”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