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兒的收藏小屋

收藏我喜歡的 留著慢慢地欣賞
個人資料
小胖墩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當下中國的十二種孤獨

(2014-11-28 21:25:32) 下一個
編者按:
互聯網 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人和人之間,人和信息之間的連接變得更加簡單和輕鬆。但是,隨之而來的負麵作用也在不斷侵蝕著我們原來的生活和溝通習慣,這樣的變化是好還是壞?還是由大家來評判吧。

第1種孤獨:依賴科技而不是彼此


“想你,請與我聯係013*******”。2000年12月,藝術家何岸在深圳街頭設置了一個霓虹燈箱,吸引數百個陌生人打來電話。2011年10月,失戀的美國人傑夫·羅格斯戴爾也做了類似的事,他將電話號碼貼遍紐約,竟接到6.5萬通來電。來電五花八門,有推銷的、尋一夜情的、談想法的,也有孤獨者聞到同類氣味而來。

今天,虛擬身份比真實身份更具符號性和辨識性。現實生活中我不認識你,但報上網名,發現我早就關注了你。人際交往的第一步不是我加你微博就是你加我QQ,網上點餐,在線遊戲,通信基本靠搖微信,連親密接觸都可通過視頻完成,隻要自己的感受是真的,沒人在乎與自己連線的是不是一條狗。

對網絡的依賴,也使我們成為精確的目標消費者。看了亞馬遜根據購買紀錄推薦的“你可能感興趣”,真會產生一種被了解的感動。

第2種孤獨:誰都過得比我好


各類拍照工具,就是為了把平淡無奇的生活美化成傳奇,曬出來讓圍觀的人感到羨慕。雪莉·圖克爾將這種炫耀稱為“演示焦慮”。

網絡上充斥著大量此類“焦慮”,你所觀看的每一個人都把暗麵轉到後頭,隻給你看精彩和美好。尤其是女性,展示與比較是她們最為看重的,包括可能令人羨慕的細節,也包括閱曆和見識。花在觀看別人幸福上的時間越多,你就越沮喪。“人們為查看曾經好友、配偶、同事的信息支付了心理代價,他們不該再關注這些,這有害情緒健康。”雪莉·圖克爾說。

第3種孤獨:老無所依


87歲的撒切爾夫人如今年邁多病,兒子一個多月才來探望一次,女兒經常忙得幾個月都來不了。英國保守黨成員斯派塞在新書《斯派塞日記》中透露,撒切爾夫人也後悔過,如果時間能夠倒流,她將為了家庭放棄從政。

在中國,養兒防老的觀念正逐漸失效,最經常的相處方式是:子女為生計奔波,老人則照顧孫輩發揮剩餘價值。退休之後,大多數老人就失去了社會認同,也縮減了社交。今年春節,一位68歲的大連老太獨自在家,寂寞到摁馬桶玩,兩個月衝走了98噸水。

第4種孤獨:獨生子女


過去,中國人生活在充滿情感聯係的關係中,要麵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妻子、孩子等,大家庭中諸多熱鬧。而獨生子女一代沒有兄弟姐妹,親戚也越來越少。每個孩子都處在“421”家庭結構的金字塔頂端,被整個家庭細心嗬護。

小兒之間的推搡嬉鬧總在第一分鍾就被大人製止,誰也不許自家孩子吃虧,唯有減少物理接觸。父母希望孩子有玩伴,但這玩伴也要是他們認可的,在合肥,甚至有網站組織“寶寶相親”,由父母為孩子挑選玩伴。過去中國人講究的人情世故,今天很多都被從簡從略了,唯獨自我被越放越大。麵對碩大無朋的自我,難免有深切的孤獨感。

第5種孤獨:離開故鄉


2012年4月,郭台銘在博鼇亞洲論壇上說:“如果我們對員工有任何不合理的要求,就不會像現在‘要一個來三個’……”事實是,為生計,初入城市的農民工隻能流血流汗。流水線上的工人,哪一個做的不是高強度低收入的工作。

過去在鄉村野蠻生長,一入廠門,再也不得自由,甚至私生活受限,連基本的情感需求都無法滿足。在男女比例失調的東莞,一些廠內“一夫多妻”是常事,女工懷孕後多被拋棄。可憐離開故鄉時,她們中的許多人還隻是孩子。

第6種孤獨:因為愛情


2011年,台灣未婚女性為217萬,男性為270萬,平均婚齡持續推後,很多人找不到情感歸宿,連林誌玲也嗲嗲地說:“沒有男生追誌玲,隻有時間追誌玲。”

36個月愛情即退潮的危險始終存在,艱難相處磨損了激情,女人怪男人不守誓言,男人怪女人不似當初,有伴侶常比沒伴侶更孤獨。

法國連環槍擊案嫌犯穆罕默德·梅拉赫的律師也拿情感理由當辯詞:“梅拉赫在行凶前婚變受刺激,他作案時肯定感覺自己像‘一匹孤獨的狼’。”

第7種孤獨:我不相信


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有多少用來“互害”?你有地溝油,我有假蜂蜜,你賣毒牛奶,我賣的牛肉其實是染色豬肉。為了逐利毫不猶豫同流合汙,東窗事發便說是行業潛規則。食品不安全,學曆是假的,慈善多做秀,名聲不符實……一個人長大的過程變成逐漸對一切持懷疑態度的過程。

第8種孤獨:水泥森林


高樓占領了城市,家升上半空,變成一個門牌號。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交流的觸點,每個人都留心地鎖好防盜門。城市充滿幾何感,那些設計是為了製造奇觀而來的,越來越多巴西利亞式的沉悶城市,體量無比巨大,沒有神經末梢,“個人處於其中會感到迷失,就像一個人在月亮上那麽孤獨。”(馬歇爾·伯曼語)今天的城市管理者隻希望車流通暢,夜間燈火輝煌,人們彼此保持安全距離。

第9種孤獨:成為名人


唱《孤獨患者》的陳奕迅真的感到很孤獨。“兩三年前我還敢去坐地鐵,但現在不敢,好像看到人會覺得害怕,不知道怎麽應對。”

關注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粉你,一種是罵你。既有女大學生執著@蔡康永325次求回複,也有網絡水軍罵得舒淇一夜之間刪光微博。名聲越大越需有強大的心理承受力,不能服軟,否則便會被長期積累的負麵能量壓垮。範冰冰放言,她的成功不是白來,“我能受得了多大的詆毀,就經得住多少讚美。”

第10種孤獨:創作


裏爾克寫作時總是與世隔絕;裏希特抱怨人人都喜歡他的藝術,因為這種喜歡大抵與對名利的追逐有關;馬爾克斯則說:“一百萬人決定去讀一本全憑一人獨坐陋室,用二十八個字母、兩根指頭敲出來的書,想想都覺得瘋狂。”

創作的過程是無法與世人分享的,唯有熬過了那些被孤獨照得通體透明的日子,才有可能得到正果。獲得2012年普利茲克建築學獎後,建築師王澍心情複雜:“我這麽多年在探索過程中感到有些孤獨。但如果很真誠地去思考、認真地工作,把理想堅持足夠久的時間,那麽最後一定會有某種結果的。”
第11種孤獨:孤獨症與抑鬱症


全世界有6700萬孤獨症患者,過去20年裏,發達國家的孤獨症病例呈現出爆發式上漲。在中國,2011年僅廣州常住人口中就有約7萬名孤獨症患者,而且還在逐年增加。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斯科特·塞立克說:“遺傳和環境因素各負一半責任。”孤獨症不是因為被身邊人冷淡,而是一種病。同樣的,抑鬱症也不僅僅是心情不好那麽簡單,被抑鬱症折磨6年的歌手楊坤說自己“一方麵特別渴望跟人交流,另一方麵又特別渴望一個人”。
第12種孤獨:獨善其身


“我體會到了真正的孤獨,這種感覺淹沒一切。”2012年3月27日,坐單人深潛器潛入11000米深的馬裏亞納海溝的美國導演卡梅隆說。今天的中國人越來越少地忍受獨自一人,而是隨手去撿那些容易得到的樂趣。麵對外界強加的排斥缺乏承受力,為了不孤獨,寧願不自由,包括接受他們並不享受的生活方式、朋友和社會觀念。

子必慎其獨也。為追問生存的意義而進行孤獨的努力仍是值得的,麵對生命的真相,再長的寂寞都會獲得補償。“我覺得孤獨很快樂,比如12點你翻開一本新書,聞到墨香的感覺,這是他人無法給的。”崔永元說。(微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