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兒的收藏小屋

收藏我喜歡的 留著慢慢地欣賞
個人資料
小胖墩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

(2014-06-01 21:13:05) 下一個
1、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2. 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複係統來修複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裏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4.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複係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隻能起輔助作用。
 
5.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裏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6.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淨心。一切七情六欲都會破壞清淨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7. 與其相信藥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這一切。
 
8.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為了你的健康,你學佛吧。學佛得到的快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9. 人為什麽必須保持一定的饑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所以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0. 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麽你的悟性就算是開了。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打開。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就和氫氣隻有達到一定濃度,遇火才可以燃燒爆炸一樣。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
 
11. 其實,許多真正的發現和發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謂係統的書本知識;恰恰相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係統教育,但悟性極高的、具有開放思維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12.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13.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14. 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蕩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髒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
 
15. 凡人欲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16.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17. 能靜則仁,有仁則壽,有壽是真幸福。
 
18. 一切修身修心法門,隻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隻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此真無量壽者。
 
19. 靜坐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現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則神明,神明則機靈,靜者心多妙,觀機辨證,格外敏捷,見理既正,料事益遠,遇亂不驚,見境不惑,能一切通達,自無主觀偏執之弊,而大機大用,由此開啟矣。
 
20.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是嗔恚心起。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然後慢慢調理,健康很快恢複。心安才能氣順,氣順才能除病。否則心急火上,肝氣受損,加重病情。心神寧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揮。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微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