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禪與畫

(2004-10-08 18:38:44) 下一個
佛教禪宗初祖達摩東來傳禪法於震旦,一直到六祖慧能大師之後,禪宗不斷在中國生根發芽。與此同時,這一時期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文學家、詩人、藝術家等,他們在繼承六朝以來的文風外,又不斷在探索著未知領域,佛教在這時期的盛起,使其思想和精神也影響到書壇畫苑。“從東漢至六朝這五百年間裏,是劉虯、生公、傅翕、智者諸師以其超絕的智慧與德行,闡發大乘奧義的時期,也正是顧愷之、張僧繇、陸探微、宗少文等人在畫壇上擅揚的時期。顧君大名卓著,掩盡前人,或謂其畫‘雖寫跡翰墨,其神氣飄然在煙霄之上,不可與畫圖間求’。張生則創沒骨筆法,一新世人耳目,影響後世極钜。陸公則變古體而開新法,號稱‘包前孕後,古今獨步’。而宗少文則博學多才,遍通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諸法,為後世開拓出一片廣大的畫學領域,並首先把畫理出之於筆,以饗後人。此四人在畫壇的成就,一如生公智者在佛學上的成就,性質相同,意義相同。”又說:“他們四人,都對佛法有相當虔誠的信仰與瞭解,他們皆喜歡與高僧交往,並經常為佛寺繪畫以作功德,由此不難想象出佛法對其思想影想的程度與性質,隻不過未足與後世畫家比擬。稱之為‘墨戲’、‘畫禪’之先河,當無不可。” 《禪宗對我國繪畫之影響》,《佛教與中國文化》第221—222頁。 1、何謂禪? 禪,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是對個人生命和心靈的關注,對真實人生的追求。禪,其實就是提倡心靈的完全自由,不為形束,不受物拘。禪的證悟,完全是一種超時空的心靈感受。禪是絕諸對待的,沒有你意識停留的地方,是現量的,而非比量的。禪就是超越,既超越偉大,又超越渺小,所以禪是一種無分別的境界。禪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哲學,是一種智慧。 至今為止,禪沒有一種明確的定義。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禪,梵語(dhyana)禪那的簡稱,意譯為靜慮。“以思想生起變化,發動意念起作用;也就是運用思想、發揮智慧的一種外靜內動的行為。”其思想淵源於古代印度,以瑜伽(yaoga)精神集中的方法,來體悟宇宙的智慧。所以它沒有一定的定義,是“不可說,不可說,說了就是錯。”禪“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禪隻可“以心傳心。”因為一旦定義了它,說它“是什麽,”其實就已經說它“不是什麽”了!禪沒有是與不是,高與低,好與壞。禪的體驗,非知識、非理論,是超越知識思維、超越曆史事實,而注重實證的。 2、何謂禪畫? 禪畫,原來是用作修道的搭橋,以求創作者與欣賞者之供需均衡。有人講:“禪畫是無象而有象襯托‘道象’來。”禪畫概括的說,有幾點特征:一、從佛教禪的思想,作實踐印證的手法,通過禪畫表現自己悟證的境界。二、以簡略筆法,隨心應手寫出胸中丘壑,寥寥幾筆,一點一劃,無不體現作者的心靈印證。三、機鋒轉語,不拘泥常規,寫出悟道者的境界。四、畫中有禪,禪中有畫,詩與畫大結合。 禪畫是中國禪宗特有的藝術,修禪者用筆墨來表達禪道,開創出唐宋以來中國繪畫的新紀元。禪者對萬裏長空、萬籟寂靜的虛空,思索如何引人入聖,促使有限的人生活活潑潑地步入生生不息的永恒大道,提升到無限的時空世界,體驗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禪者借用筆墨,寫出心靈的聲息,在有限的人生水月中,一口吸盡西江水,拓開思想領域,創造廣大的世界。 禪畫是表達禪理的方便法門,其本質是:“看入自己生命本性的藝術。其表現手法往往是脫俗、空寂、古拙、無味、呆板、無理、無心、兀傲……極盡非知識、非理論、無意識、無邏輯的絕路;但又經常用灑脫、風流、瘋癲、活潑……很平常的方法……自然的流露。” 吳永猛:《禪畫欣賞》第39頁,台灣:慧炬出版社。 禪畫不拘任何體裁,不拘任何方式,隻求把握住生生不息的禪心。簡而言之,就是修禪者用筆墨表達禪理的繪畫,後來影響到文人、水墨畫的創作,對中國繪畫藝術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禪的經驗與畫的經驗相同,甚至可以說,禪即是畫。禪與畫相同,是因為兩者出於同一本源之心,禪家稱之為“自牲”,畫家稱之為“意”或“誌”。同時禪與畫都是性情的流露,蓋禪家指出“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緣,”其悲天、湣人之情,溢於言表;而畫是性情自心的流露,乃屬公論;所以禪家畫人,都是至情中人。 3、禪與畫的共性 禪,講究的是頓悟本心,徹見自性;其終極關懷是徹見“本來麵目”。而畫是作者情感主運筆墨,一切基於心性的驅使,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蘊是融情入畫的結果。禪的目的最後就是見性成佛,直了真道,使人人所具有的靈光自性得以顯現,也就是揭示明心見性、回歸本心的禪悟體驗與精神境界;摒棄感覺思維的分別,泯除心念意識的動亂,開啟般若智慧的升華,“不思善,不思惡”,於當下大悟,重現自性真如的覺悟。畫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是象征“意蘊”的特征。對客觀事物精粹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化身,以情感人,把深刻的生活感受和人生經驗的積累,通過筆墨表現出作畫者的心靈境界,樸素率真的思想感情、精神氣質和藝術修養。表征了現象界的乾坤萬象都是真如的顯現,山河大地即是真如的禪悟境界,以一幅幅清麗、古樸、活潑、灑脫的圖景,印證了入禪者悟道的契機:秋風、玉露、碧水、青山、吟蟄、鳴蟬、翠峰、金柳、竹荀、十牛、布袋……,既是啟人心智的菩提大道,又是作者的性情流露,借用筆墨而反映出心靈的印跡。 禪宗所謂“以心傳心”“教外別傳”者,就是要打破鏡象,超越一切意識,不分迷之與悟,不管念之有無,不即、不離善惡二邊,要學人做功夫並求證得這句子,就是“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麵目”。 如若想了解這句子,它既是不可思議句義,亦不可背離句義;既不可推詳審察,亦不可完全推詳審察,隻可隨問隨答而不加著意,猶如鍾之隨叩而應,亦譬如人之被喚而答。設使不尋不究,不思不慮,不想設法了知句意,便無答案可得,也就無悟無言了。 所以禪宗所講的是自性的問題。而一個藝術家也是如此,他心中的丘壑是通過筆墨而展現出來。曆代的名畫家,其作品都達到了“平和簡靜,遒麗天成”的境地。隻有悟解了這其中的義諦,才可直達藝術的巔峰。 4、禪、畫相即 禪即是畫,畫即是禪;禪裏藏畫,畫中融禪。亦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詩家也講“禪即是詩,詩即是禪”。禪與詩與畫有著密切的聯係。 禪是思想上最高的境界,正如畫是藝術上最高的境界一樣。禪是中國哲學思想的瑰寶,是中國人文精神的奇葩,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發明。從道生以及慧能以還,中國的禪學已經擺脫了印度新舊佛教思辯的哲學,而成為直探人的自心自性本源的學術,成為行住坐臥,來去自如,應用隨作,應語隨答,自在神通,遊戲三昧的活潑潑、淨裸裸的自然與人生的藝術。 禪的自性需悟,畫的意境也需悟。禪與畫所需的“悟”,通常稱之為“直覺”。不過,悟與直覺不盡相同,悟是內心深處所證覺出的“般若的直覺”,而直覺是六識感官所見之創造性境界,兩者不完全相同,但都需要有悟。然而禪與畫所需的悟與直覺,是最徹底的悟,最高度的直覺,也就是禪宗所言的“般若智慧”,禪是動靜雙運,定慧合一所臻的境界。 悟,是對禪的證入;悟,是對畫的啟發。沒有悟,則不能登堂入室、直見如來本性;沒有悟,則沒有高深意境、竟達藝術巔峰。所以悟是對禪的體驗,對自性地照見;是對畫的升華,對藝術的創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