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餘興坊之前記,溫故而知新

(2020-05-08 18:39:20) 下一個

餘興坊之前記,溫故而知新,        己亥隆冬,    陶次瓦

 

”東風勁吹,紅旗飄揚,全國形勢一片大好。。。。。。“這是我學習作文時的標準開頭,那年代其實我們都這樣。出洋了三十多年,現在拿起筆來,這作文的開頭總是會從這幾句口號前飄過。

 

人老了吧,就喜歡憶舊,憶舊就離不開餘興坊。上海有不少的大小花園洋房,還有很多的西式公寓,但絕大多數的還是石庫門房子,上海的大眾文化還是發生在石庫門裏。上海的故事離開了石庫門沒法講。你看看那些時髦的電視劇裏,很多舊上海的故事都失真,即便這故事是發生在洋房裏,但如果沒把石庫門文化吃透,是沒法演逼真的,因為即便是洋房,傭人阿姨,管家,司機都住在石庫門房子裏,大老板的手下大多數也住石庫門裏,大老板的衣食住行,哪一樣都離不開石庫門文化。

 

石庫門文化是指從晚清到民國期間,隨著上海的開埠,人口急劇膨脹,法租界,英租界,以及公共租界的形成,又加劇了住宅的需求,於是一種結構簡單,又適合大批建造的新式住宅裏弄,便成了滬上的主要居住形式,這就是所謂的石庫門房子。而由於上海的一大半人口是幾代都住在石庫門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所謂的石庫門文化。

 

石庫門的房子遠算不上豪華氣派,大多數的石庫門房子如今已破舊不堪,陰暗擁擠,住戶雜亂。可是上海的本土文化離開了石庫門,則無法完整地去敘述。如果您不了解石庫門的結構,我同您說三樓亭子間的胖阿嫂癡癡地望著過街樓上的爺叔拉小提琴,您一定想像不到,那9平方的三樓亭子間窗戶離過街樓不過是咫尺之間而已。當然胖阿嫂和過街樓爺叔是我虛構的。可如果說是青春洋溢的周旋穿著高跟鞋,急匆匆地從油膩的灶披間穿過,您還覺得不知道啥是灶披間沒有關係嗎?

 

同樣的石庫門文化,還與時間軸有著密切的關係。租界裏的石庫門房子起源是從租界開始的,大量的移民沿著長江,沿著海邊到上海來求生,體力勞動者隻能沿江邊搭建“滾地龍”窩棚棲身,而口袋中僅有些銀兩的中小商賈們買不起租不起大洋房,於是租界裏的大量下等的石庫門連體民宿便成了首選,隨著時間推移,能在大上海立下腳來的移民們,也漸漸地成家立業,擠進了寸土寸金的中上等石庫門房子。到了民國鼎盛時期,上海則曾是中國的政治和金融中心,那時即便隻是一間石庫門樓房裏的房間,訂金就得兩條”大黃魚”(十兩金條)。

 

49年之前,老蔣小蔣利用金圓券將民脂民膏搜刮一空,搬去了台灣。49年以後,貧富界限逐漸被打破,各類人士遍布石庫門樓房,三反五反與文革更將貧富顛倒,曾經富裕的”黑五類”們被”掃地”出門,”大黃魚”的身價卻在幾乎在一夜之間從99元一兩”調整”為400元一兩,隻是這時的”大黃魚”已經換了主人了。改革開放則又是一段不同的文化改變,不過這時我已經拿到了護照和簽證,坐上了平生第一次的單程飛機了。

 

從文化上講,江南的吳文化,與北方文化或者以廣東為代表的南方文化,成都平原的蜀文化,都有很大的不同。不是有位網紅還揚言隻有王朔的文筆才算得上中華文化麽?連魯迅的文字都因為太過紹興化而不堪入眼。那現今的北京文化僅僅局限於北城的大院文化圈,難道南城的胡同文化不曾存在過麽?六朝古都的皇城根下的螻蟻小民文化不是文化麽?靜下心來想想,其實不能因為身居六朝古都的精英圈,就抹殺其它文化。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文化重點,難道大唐就沒有長安官話?大明就沒有南京官話了麽?文化不同於政治,知識應該重於汲取而避免厚此薄彼。

 

話說遠了,還是聊聊三樓亭子間的胖阿嫂吧,其實三樓亭子間的阿嫂並不胖,嫁來的時才三十多歲,稱得上是豐姿卓越,進出都穿著整齊和身的軍裝,她丈夫也是一表人才,可是婚後不久,婆媳關係惡化,弄堂裏經常聽到叫罵聲。這在民國時期是無法想象的,而文革以後則變為了常態。亭子間阿嫂後來生了個聰明伶俐的兒子,隻可惜卻是先天聾啞。

 

過街樓裏的爺叔不是別人,是我小舅,他完全不會拉提琴,但是一手琵琶和月琴了得。曾經是大名鼎鼎江南造船廠的文藝宣傳隊隊員,那時叫小分隊。

 

也許我的這些懶散的文字僅僅與我有關而與您無關,但如果還能喚起您的記憶,您還能勉強地看下去,那我們就一起來拾起記憶,溫故而知新吧。

 

=====================================

圖一,老牌電影院

 

圖二,老家常菜,糟鹵四拚,豬蹄、門腔、鴨胗、香煎帶魚。

 

圖三,田子坊裏的石庫門店麵

 

圖四,徐家匯之夜

 

圖五,金壁輝煌的靜安寺,唯缺靜與安

 
=============================
 
 
 
 
餘興坊之四,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美味的糟鹵四拚。
陶次瓦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菲兒到訪!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天哪,太親切了,都是回憶,讚係列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