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怪,我這個上海人偏好麵食。2011年回國前,我心中麵食的“豐碑”是韓式的炒碼麵。說是韓式,其實是山東老華僑們在韓國的中餐傑作。隨著移民,老 山東們便將這手藝帶來了美國。炒碼麵是以山東手拉麵為主,輔之以韓國泡菜湯,加上特定的海參和明蝦海鮮麵澆頭。真是既開胃又鮮美。現在矽穀灣區真正的手拉 炒碼麵已幾乎絕跡了,代之為機器製作的麵。手拉麵其實無法一碗一碗的拉,一般一手拉四、五碗,即拉即下,剩下的麵揉回麵團重拉。八十年代,我見過六旬的老山東還有臂力一手拉十大海碗的麵。山東手拉麵的口感富有彈性,滑爽略有嚼勁且不沾牙,加上開胃的韓國醃漬泡菜,整碗炒碼湯麵紅而不辛辣,發得極好的海參稍 呡即化。
炒碼麵的麵澆頭也與眾不同。美國的中餐館一般用粵菜的炒鍋出熱炒菜,那是小勺大炒鍋的搭配,炒菜時,開大火用小勺將菜料在大鍋中翻炒,出的菜色相對清淡。 而老山東們則按魯菜習慣,重蒜,用大勺小拋鍋在烈火中爆炒,出的炒菜菜色濃烈。即便入湯後,那無比鮮美的蒜蓉明蝦球仿佛還能在齒間跳動。可能有人要問,你這上海佬又不開餐館,怎了解得如此詳細?咳,一言難盡,待我慢慢道來。
八七年我在一家叫“萬X香”的老山東小館裏做小三,故且叫我上海阿三吧。話說一日上海阿三獨自在餐廳收拾餐桌,門簾一掀,翹首走進一位韓大大,後麵還跟著 三位韓姨娘。韓大大和韓姨娘們一語不搭自行入座,嘿,還是老客。上海阿三趕快遞上免費泡菜和茶,並殷勤地遞上菜單。韓大大目不斜視地一推,隨口咚咚咚一堆 韓語。乖乖,二十五年前上海阿三的腦筋活絡啊,憑著每晚在“萬X香”的功力,竟然聽懂了韓大大點的是四碗“將崩”(韓語炒碼麵),兩客“牙骨滿肚”(韓語 手擀鍋貼),燒酒(既然孔子是韓國人,燒酒大概就算是韓來語吧。)。平日裏,老高麗是由老山東娘子用韓語招待,山東娘子英語不濟,由阿三來照顧其他客人。 今天上海阿三為了討好老山東夫婦,直接將單子點進了廚房。一轉身麵好了,上海阿三將熱騰騰的麵端上,卻不料韓大大將筷子往麵裏一插,一挑,啪,將筷子摔到 桌子上,對著阿三手一揮,嘴往廚房一努。上海阿三莫名其妙,隻得將麵端回廚房。待將前因後果一報,好家夥,捅了馬蜂窩了。山東娘子在老山東的大勺落到鍋台上之前的瞬間,跳去了餐廳。老山東暴跳如雷,左手指著上海阿三的鼻子,右手將大勺在鍋台上拍得個震天響。罵什麽上海阿三也沒聽清,反正雙手護頭拔長 脖子一瞧,軋出苗頭來了。原來老山東為了省力氣,平時將多出來的麵先下好,再用冷水降溫晾起,一旦後麵的客人不是精明內行的韓大大,便會將二手麵送上湊 數。TNND,“薑是老的辣”,上海阿三頭子再活絡,也活絡不過這隻老甲魚。
四分之一世紀以後的公元二零一一年,已在矽穀做了三年高級網絡分析師,七年IT主管的上海阿三又一次踏上了上海灘。每次回國,踏出機艙時總有一種 “兩鬢蒼蒼十指黑”的“外國賣炭翁”感覺。好在一出機場,大上海的五光十色總能把胸中的抑鬱一衝而光。
去年回國,有好友帶我到魯班路上一家小蘇州麵館,吃了一碗鱔糊蝦仁雙澆頭紅湯麵,我再“麵疙瘩”,也覺得可打八十分以上。今年意猶未盡,一大早我就找了一 家號稱“蘇州老XX麵點館”,還未進館,便見迎麵一大招人廣告:找蘇州麵食師傅。一麵進館心裏一麵嘀咕,沒有蘇州師傅,那我吃的麵食是誰做的?果然,鱔糊 蝦仁雙澆頭紅湯麵一來,湯是加了味精的,雙澆頭是一大盤拌了木耳的黑糊糊,吃了一口麵淒然走人。心中“姑蘇一碗麵”的那盞燈也覺得是隱隱約約地了。
天無絕人之路,一個禮拜之後時來運轉。在去蘇州看“香雪海”梅花回來的路上,經高人指點去了一家並不在繁華商業區的蘇州麵館。麵館從外麵看不甚起眼,一進 門,不由佩服得心頭一緊。店堂裝飾古樸平常,幾張八仙桌擦得幹幹淨淨,每張桌旁還配著長條凳。近門買籌處,明碼標價各種麵食和蓋澆飯,毫無虛頭。嘿!道地 的麵館,找對地方了!
我點了一碗悶肉麵外加一客蝦仁澆頭,緊湯少蔥。幾句話功夫,麵好了,端來一看,蛋黃色的細麵在絳色的紅湯裏若隱若現,一大塊悶得略顯白色的悶肉擱在麵上, 一小盤勾了芡的炒河蝦仁不油不膩。簡簡單單四樣食料擺在眼前,相得益彰,勾得我食指大動。下澆頭前先品湯,無味精無雜味,沁心可口,好,湯就是湯。將麵拌起蓋悶肉於麵下,倒入蝦仁澆頭,用筷子緩緩攪拌幾下,再喝湯。哎,湯色未變,這味道變得鮮了起來。趁興,送一筷子麵入口,口感極佳。這既不是拉麵的軟滑, 也不是拉麵的嚼勁。這蘇州細麵軟硬得宜,不粘不梗,入口條理分明,回口略有蛋香,好麵!夾一筷悶肉,嗨,這原是白色的肉已變得絳紅可口,入口即化,不肥不 膩,香氣襲人。用湯匙舀起幾隻蝦仁和著湯送入口中,細細俎嚼,蝦肉鮮嫩無比,滿口生香。說來塌台(上海話難為情),我還以為自己在慢慢品嚐,等我將湯碗喝 了個底朝天,抬頭一看同桌才曉得,原來我一直在狼吞虎咽哪。
回美國途中,“騰空八隻腳”的我依在眩窗上一直在回味,這姑蘇一碗麵得滿分是不容爭了,我心中麵食的豐碑也不言而遇,可好像總覺得缺了點詮釋。相比較之下,如果說炒碼麵是“狂風烈焰鎖金鑾”的雁門關,那姑蘇麵便是“曲疏水潺吳歌婉”的皖紗宮了。這看似簡單的麵食,其實是孕育在蘇州這塊吳廓大地上的奇芭。這碗麵, 既隱含著“拙政園”式的工整和細膩,又表達出“網獅園”式的秀氣和委婉。它既有“留園”式的傳承特徵,更具“虎丘”式的滄桑與變遷。
1)悶肉紅湯麵
2)正宗蘇州麵館
3)蘇州香雪海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