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代偉

政治|傳媒|曆史|詩詞|股票
個人資料
正文

沉睡穀:“鋼鐵大王”卡耐基之墓

(2014-10-18 16:09:09) 下一個

 

苦難是金,永遠都不要因為自己所受的苦難而抱怨人生-卡耐基

紐約曼哈頓以北30英裏處,美國9號公路沿哈德遜河東岸平行穿過威切斯特郡的塔裏鎮(Tarrytown),繼續順林蔭的鄉間公路向北大約2英裏,有一座在美國最充滿神奇和神秘色彩的偏僻小鎮。這座小鎮的名字很特殊,它叫做Sleepy Hollow-,大部分譯為“沉睡穀”,也有稱作“斷頭穀”的。“沉睡穀”是美國早期著名作家華盛頓•歐文的懸疑恐怖短篇名著《沉睡穀傳奇》(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的故事源發地。

華盛頓•歐文的這部著作及後來電影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無頭騎士”,夜半在樹林裏追趕鄉村教師的驚怵情節,是最令人記憶猶新的。而那位黑衣高馬“無頭騎士”的原型,則是200多年前美國獨立革命戰爭時,英軍中的一名德國雇傭軍騎兵。據記載,那是一位來自德國黑森地區的真實人物,當時駐紮在“沉睡穀”一帶,後來在與美國軍隊的戰鬥中被炮彈炸飛了腦袋。由於他曾經在一場火災中奮勇搶救了一名嬰兒,所以在他陣亡後,人們出於感激,將他的屍身埋葬在了“沉睡穀”。

在當地人的傳說中,每到月高風黑的夜晚,“無頭騎士”總是出沒於村莊附近,尋找自己失落已久的頭顱。。。

以此為靈感創作的作家華盛頓•歐文,在去世以後,也葬在了“無頭騎士”所長眠的“沉睡穀”墓園。

9號公路在稍為左彎轉進入“沉睡穀”後,稱作“百老匯”路,其實這條百老匯就是紐約曼哈頓那條著名的“百老匯”大道的北向跨地區延伸。作為紐約城到州府奧伯尼的通途大道,9號公路在高速公路前時代一直擔任著南北交通的重要使命。穿過“沉睡穀”稍微熱鬧的鎮中心繼續向北,會看到一座小石橋,旁有曆史標牌名為“無頭騎士”橋。橋下小河西流,不遠處積為小湖,湖畔有巨型豪華莊園,名曰Kykuit“基魁特”,那就是自“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開始的他那赫赫有名家族的世代居住之地。

跨過小橋,右前方坐落著有三百多年曆史的殖民時期“荷蘭老教堂”,它就是著作中華盛頓•歐文收集素材的地方。教堂東側及背後,是一座巨大的墓地,名為“荷蘭老教堂”墓園,墓園裏安葬著作家華盛頓•歐文﹑“無頭騎士”(無名墓),還有《沉睡穀傳奇》中故事主人公們和諸多角色們原型人物。沿教堂及墓園邊的9號路百老匯路向北不遠,會看到右側相連墓園有一個石築的大門,石牆上嵌有死氣沉沉的標牌:“沉睡穀”墓園。

“沉睡穀”墓園,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舉世聞名的美國“鋼鐵大王”﹑大慈善家安德魯•卡耐基的長眠之地。

從“沉睡穀”墓園張開的大門驅車入內,對麵是墓園管理中心的辦公房屋,那是一座色彩灰暗的古老質樸矮建築。從房屋外麵擺放的墓園地圖中取了一張,上麵除了墓園的平麵圖外,旁邊還有標注著名安葬者的名字和位置,名字密密麻麻,多達200多人。這是一個有著超過150年曆史﹑占地90英畝(36萬平方米)的非營利性﹑非宗教所屬墓園,從1849年至今,墓園裏麵共安葬了逝者有45000人之多。在回曲環繞的墓園示意圖中尋找卡耐基安葬地的方位並非易事。

讓我們看看長眠於此的美國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標準石油”公司共同創辦人﹑“石油巨子”威廉•洛克菲勒(即“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的弟弟),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之一的創辦人“汽車巨子”沃特•克萊斯勒,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創始人湯瑪斯•沃森,美國化妝品巨子-伊麗莎白•雅頓,美國“地產巨人”哈裏•赫爾姆斯利,《紐約時報》創始人喬治•瓊斯,美國“鐵路巨子”亨利•威拉德,“塑料之父”裏奧•貝克蘭,美國“勞工之父”塞繆•龔伯斯,“紐約大地主”阿斯托家族(即華爾道夫酒店創始人)成員,現代“廣告之父”阿爾伯特•拉斯克。。。以及“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及夫人。“沉睡穀”墓園,可以稱的上是美國“巨子墓園”或“產業大王”墓園。

卡耐基之墓位於管理辦公室房屋的東南方向不遠處,地勢稍高,墓園內規劃為49區,幽穀(Dingle)路。開車從回環車道盤繞而上,沿途是各種風格款式的墓碑,造型可謂千奇百怪。慢慢至高處,卡耐基墓地的方向是掩蓋在一片樹林裏。這時可以看到有很多巨大美觀的墓屋墓碑若隱若現在四周起伏的土丘和樹林中,在冬日的陽光揮灑中,仿佛來到了一個充滿大小奇異建築,而沒有人煙的另一個寂靜的世界裏。

由於有地圖的引領,找到卡耐基墓地位置還是沒有太多功夫。隻是在那地方徘徊一會兒,四周環顧,總不得要領,除了“幽穀路”那根戳在地上的小標牌外,沒有卡耐基名字或大墓碑什麽的(見上圖)。路途上曾瞥見位於高地的“石油巨子”威廉•洛克菲勒那高大壯觀的希臘廟宇式陵墓,應該卡耐基之墓的設計也是非凡之筆。大概是本人先入為主的一些臆想錯誤導致的:世界“鋼鐵大王”的名號在世人心中亦非普通概念,那讓他安息長眠之地想必已早化為奇峰異水之象了。

“幽穀路”路牌所在的角落,是一片稀落的小樹林,猛一看似荒蕪的空地。有一條小路通進去,在路口,有一個小石台,很像公園裏常有的那種供人飲水的裝置。那石台的頂部是斜麵,大約看到有一塊銅銘牌嵌在上麵。趨向前去查看,隻見銘牌上左邊有一位頭戴沿帽﹑上身著敞領衣,雙目炯炯有神(更像舊版人民幣上的鋼鐵工人形象)的白須老人像,像下麵寫著:安德魯•卡耐基,1835-1919。

銘牌右邊是他的生平介紹,銘文如下:出生於蘇格蘭,安德魯•卡耐基於1848年來到美國,從一個紡織廠小工成長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實業家。他的遺產是他的慈善事業,他捐贈建設的機構超過20家,仍在他的名義下運作:卡耐基音樂廳;卡耐基研究院;卡耐基-梅隆大學;蘇格蘭大學卡耐基信托;卡耐基華盛頓研究院;卡耐基基金會;卡耐基-丹弗姆林信托;卡耐基英雄基金委員會;歐洲卡耐基英雄基金;卡耐基英雄基金信托;卡耐基高等教學基金會;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紐約卡耐基公司;英國卡耐基信托;卡耐基種族與國際事務理事會。資料顯示,至1919年卡耐基去世時,他已捐出了個人財產的90%,3.5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政府預算)。

信步走向卡耐基墓地的空地裏,感覺像來到社區角落的一個無人小公園。秋冬交替的季節,沒有專門鋪設的草坪,地麵的綠草已經自然枯黃,僅有散落的樹葉在微風中點動著。要知要,卡耐基的諸多基金會今天還在運作著他的大批資金,在修建圖書館上和創辦學校上不遺餘力,僅在20世紀初就已經捐助修建了近3000家圖書館。如今空寂冷落的卡耐基墓地,似乎與坐落在紐約曼哈頓中城麥迪遜大道上﹑坐擁幾十億資產﹑在全球到處尋找慈善項目的“卡耐基(紐約)公司”失去了關聯。也許,他正在這片黃土下靜靜地注視著。。。

在“南北戰爭”結束後的19世紀70-90年代,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鍍金時代”。數百萬的歐洲移民來到了美國,大批的重工業,包括石油﹑鐵路﹑煤炭﹑鋼鐵﹑製造業都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1892年,卡耐基鋼鐵公司成立後-卡耐基的事業達到了巔峰,他的淨資產相當於現在的3000億美元,一舉成為舉世聞名的“鋼鐵大王”。卡耐基是世界第二富豪,今天他更被視為人類近代曆史上第二財富擁有者,僅次於與他同時代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約4000億美元)。
 

1901年,卡納基將他整合後的“卡耐基鋼鐵公司”以5億美元出售給了“金融大王”摩根。當時“卡耐基鋼鐵公司”的鋼鐵產量已占全美國鋼鐵銷售總量的1/4,甚至超過了英國全國的鋼鐵產量。此後,卡耐基便專注於慈善事業,1911年,卡耐基投資1.5億美元成立“卡耐基(紐約)基金會”-即今天的“卡耐基(紐約)公司”,成為了現代慈善事業的裏程碑。1919年卡耐基去世後,他還把剩餘的3000萬美元全部捐出,沒有留給自己的後代。卡耐基說:“一個人死的時候如果擁有巨額財富,那就是一種恥辱。”卡內基的慈善行為引得同時代的美國富人紛紛效仿,即使在今天,卡耐基依然是包括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內孜孜以求的榜樣。

1919年8月11日,一代“鋼鐵大王”﹑世界最大的慈善家安德魯•卡耐基,在馬薩諸塞州萊諾克斯家中因肺炎去世,終年84歲。卡耐基出生於蘇格蘭古都丹弗姆林(Dunfermline),1848年英國出現經濟危機和大饑荒,13歲的卡耐基隨父母來到美國投親,在匹茲堡的紡織廠作童工。後來他做過信差﹑電報員,秘書等職業。1865年,30歲的卡耐基創辦了匹茲堡鐵軌公司,並開辦了煉鋼廠,開始進入鋼鐵行業。1873年,卡耐基與人合夥開辦鋼鐵公司,實現了財富的初級積累。1881年,卡耐基與弟弟成立了卡耐基兄弟公司,全麵發展成為供、產、銷一體化的大型現代鋼鐵公司。

卡耐基逝後,沒有回到英國老家,安葬在了紐約曼哈頓以北30英裏處的“沉睡穀”墓園。

卡耐基的墓碑在背後高幹翠樹的襯托下顯得很小。整個碑身高約2米,呈四方長條形,墓碑頂部是凱爾特十字架形狀,圓盤與碑身交合處突出五個石“柄”。碑身基座呈平穩梯形,石質略為發白。無論是與國家最高權力象征的美國曆代總統之墓相比,還是與他同時代的各類“產業大王”比,卡耐基墓的規模與環境都無可比性。另一位財富排名稍後於他的“鐵路大王”範德比爾,死後在紐約史丹頓島上修建的巨大豪華墳墓,可謂“陵墓”,令人歎為觀止,堪稱是全美國最大的私人墳墓。

卡耐基墓碑基座上除了刻有卡耐基的名字,還有他的夫人路易西•惠特菲爾德•卡耐基。路易西生於紐約曼哈頓,她比卡耐基年輕21歲。卡耐基去世後,路易西繼續捐款和從事慈善事業,夏季他則在蘇格蘭的基波城堡度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6年,路易西以89歲高齡去世,也與丈夫卡耐基一起葬在了“沉睡穀”墓園。與他一起守望南麵他們曾經創造過輝煌的地方。
 

附圖:1

附圖:2

附圖:3

附圖: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馬上續殘夢 回複 悄悄話 美國曆史短短二百多年,各類英雄層出不窮,尤其是工業,商業,科技方麵都出現了那麽多頂天立地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至今還在傳承,不能不感歎這個國家對人才的尊重,對個人的尊重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看你的係列報道很有趣味,很有滄桑之感。美國強大的根源除了地大物博以外,它對私有財產的嚴格保護是激發人民創造力的重要條件,是國家強盛的基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