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斯特拉文斯基 和香奈爾的故事

(2014-04-08 14:30:43) 下一個

        美籍俄國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西方現代派音樂的重要人物伊戈爾·菲德洛維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971年4月6日於美國紐約去世,享年88歲。死後葬於威尼斯。

 

《春之祭》

 

        斯特拉文斯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附近的奧拉寧堡(今羅蒙諾索夫)。1901年入聖彼得堡大學攻讀法律,1903年師從裏姆斯基-柯薩科夫學習作曲,1909年起寫了許多著名的芭蕾舞音樂,享有世界聲譽。

        1910年至1914年間,斯特拉文斯基全家多次前往瑞士,他一邊在那裏療養,一邊為演出事宜出入巴黎,後來長住瑞士。即使在瑞士這個永久中立國,戰爭也 意味著匱乏,斯特拉文斯基的多數音樂出版商多數都屬於敵對國家,俄國的莊園也不再能夠為他帶來收益,因而生活變得相當拮據。迫於生計,他組建了一個“袖珍 劇院”公司,在瑞士的鄉村裏作巡回演出。《士兵的故事》也由此誕生,在瑞士洛桑首演並獲得巨大成功。其呈現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和在代替序曲的第一段進行曲 《士兵進行曲》中發明的避免重音突出的“雙重節奏”,都成為日後這位作曲家延續多年的創作特征。

Coco Chanel - Completa Dublado


        1915年,一戰爆發。斯特拉文斯基所有的私人財產都被沒收,從此不得不為生計而工作。作品配器方麵顯得十分節儉(為了避免動用大樂團),以適應當時的經濟狀況。

        1920年代,經過一係列探索,斯特拉汶斯基創立了新古典主義,喊出了“回到巴赫的口號”。之後芭蕾舞劇的創作逐漸減少,而將創作的重心集中到歌劇及室內 樂上。並與其他藝術門類的藝術家密切交往。其中對其影響最大的是藝術大師畢加索。斯特拉汶斯基在進行新古典主義創作的同時,也對爵士樂產生了興趣。

       1938年,斯特拉汶斯基的女兒、妻子和老母親相繼去世,再加上希特勒侵占波蘭和二戰的爆發,促使斯特拉文斯基前往美國謀生。加入美國國籍之後,樂曲中爵 士樂的風格越發濃鬱;而在作曲上重新開始創作大型作品。在完成了歌劇《浪子的曆程》之後,斯特拉文斯基開始對序列主義產生興趣。

       1950年代初,斯特拉汶斯基開始運用十二音體係來寫作。

       1956年,開始運用整體序列主義。他將勳伯格及其弟子韋伯恩的作曲技法加以改造,形成了他個人的風格。

       1960年代之後,斯特拉汶斯基的作品逐漸減少。

       1962年,斯特拉汶斯基重新回到俄國。與此期間,出版了大量的訪談錄、回憶錄。

        1970年,由於健康原因,回到紐約。

代表作品

  • 《彼得魯什卡》

  • 《火鳥》組曲

  • 芭蕾舞劇《春之祭》

    晚期斯特拉文斯基的創作應用了威伯恩的序列音樂手法,如《烏木協奏曲》(1945)、歌劇《浪子的曆程》(1951)等則混合使用各種現代派音樂手法如十 二音體係、序列音樂及點描音樂等。啞劇《士兵的故事》(1961)包含舞蹈、表演、朗誦和一係列由7件樂器演奏的段落,卻沒有歌唱角色,由此可看出其創作 風格的不羈。代表作有舞劇《阿貢》、電視音樂劇《洪水》、管弦樂曲《樂隊變奏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zephyr2012 回複 悄悄話 thanks for sharing. I watched "fire bird" on art show case channel a few times. it is interesting ballet. I believe that Stravinsky 's grandson is also a great composer for movie music. is that movie music is the way out for now days symphony and classic music composers? I do not quite like British composer 維方。威連斯,his music sounds very much like movie music.
Stravinsky's music is still 純粹音樂。
橫塘雨眠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斯特拉文斯基的生平。但你的標題既然是“斯特拉文斯基和香奈爾的故事”,怎麽沒介紹關於他們兩人的故事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