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像是美麗的春天的明月良宵

(2014-04-15 12:03:37) 下一個

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E小調,OP.11,作於1830年,於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對這首作品有以下說明:“新協奏 曲的慢板樂章是E大調,我並不特別要求此部分強勁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靜、略含憂鬱的心情作了這首作品,必須非借此讓人產生像是在眼望著一個能引起無數 快樂的回憶那樣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麗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樣的印象。”這首作品呈獻給鋼琴教師卡爾克布倫納 (Kalkbrenner,1788-1849)。

共3個樂章:

   1.莊嚴的快板,E小調。形式是追隨莫紮特確立的古典協奏曲形式,先由管弦樂合奏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由弦樂以E大調奏出。鋼琴出現後,極盡技巧化而華麗 地表現這兩個主題,然後以管弦樂合奏結束呈示部。發展部為C大調,鋼琴從處理第一主題後半段始,此後諸主題在多種轉調中發展。再現部調子改為G大調,最後 以鋼琴燦爛技巧發揮的激動達到高潮。

  2.浪漫曲,甚緩板,E大調,有夜曲風格。主題如歌性格,由兩部分構成。其後半段以B大調開始,間 奏後進入激動的中段,以強音出現升C小調略呈灰暗的新主題。此主題奏完後以升G大調回到仍裝飾得很複雜的主題後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階與琶音三 連音輕快的動態裝飾,然後像煙霧消失般結束。

  3.回旋曲,甚快板,E大調。鋼琴諧謔地誘導出第一主題,產生妙趣橫生的反複進行,插入的方式極有莫紮特的魅力,結尾是華麗的尾奏,以鋼琴奏三連高音階性樂流結束。

 

不同版本的介紹

1、波利尼/克萊茨基 愛樂樂團

   1960年波利尼在肖邦鋼琴大賽上奪魁後馬上錄製了這部協奏曲,一舉成名。這也是波利尼最早的錄音,並受到企鵝(評為三星帶花)和日本唱片藝術的雙重推 薦,樂迷幾乎人手一張。這也確實稱得上是此曲最頂級的演奏之一。此時18歲的波利尼正是意氣風發豪情萬丈的時候,他的演奏正像春天剛返青的綠草一樣充滿了 樂觀開朗的向上之氣和年輕人才擁有的燙人的愛的熱情,毫不做作。觸鍵靈敏而細膩,節奏婉約而穩定,線條層次清晰,技藝無懈可擊。特別是第三樂章,真象一匹 小鹿肆意奔跑,無牽無掛的令人心胸頓時開闊。也許唯一的缺憾就是我們在其中難以感受到肖邦那種特有的傷感情懷。可惜這種可貴的特質在波利尼後來的唱片中再 難聽到了,他追隨米凱蘭傑利而引退若幹年,複出後雖然技巧達到了頂峰,但錄製的肖邦幾乎都成了高品質的“收藏品”。

2、阿格裏奇/阿巴多 柏林愛樂

   作為1965年的肖邦大賽的冠軍,阿格裏奇也是以演奏肖邦協奏曲聞名的,這是1968年的錄音母帶、1996年的重新製作。她和阿巴多合作的《e小調第 一鋼琴協奏曲》可以說是自然天成的上品,也是肖邦這首協奏曲最熱門的版本,許多少男少女都很迷這個版本。阿格裏奇采用的是她標誌性的稍快的速度,一出現就 信心十足,以動人的激情和飄逸的音色展示出輝煌的技巧,她的快速運指象炫技大師那樣如行雲流水,而且演奏中不失作品應有的清新豔麗。不過這個版本早已不能 滿足我了。總的感覺是,熱情有餘,少了一份內斂。她的其它唱片也大多如此,第一次聽覺得很棒、很過癮,時間長了就不想再聽了,也許豐富的感覺沒經過理性的 提煉,給人的感動隻能是暫時的。真正常住人心的,其實是藝術化的思想。

3、阿格裏奇/迪圖瓦 蒙特利爾交響樂團

   首先迪圖瓦棒下的蒙特利爾交響樂團的引子部分,交響味似乎更濃烈,尤其是引子的開頭和結束時讓鋼琴進入的樂段。這樣的處理似乎更為明確,更富有活力的顯 示該樂章全部重要的主題。時隔20多年後重新錄製這首協奏曲的阿格裏奇則更是如虎添翼,魅力不減,這位從不知道技巧不足是何滋味的炫技高手將這首曲子演奏 的燦爛輝煌,鋼琴的音色更為華麗。要說缺憾,盡管和20多年前相比,阿格裏奇在此也並不著意去宣泄豪情,但仍然使人感到缺少一種風度和智慧。這也許就是阿 格裏奇的特色,不能再有所苛求了。需要強調的是新片的音質更為晶瑩剔透,氣韻更為鏗鏘。作為鋼琴的測試片一點都不為過。

4、皮爾絲/克萊文 歐洲室內樂團

   這是我近年來聽的最多的錄音,也是目前最合我心意的版本。一開始旋律優美、純古典小調式的主題在克萊文指揮歐洲室內樂團的演奏下就顯得格外清新,為獨奏 鋼琴作出了極好的鋪墊。皮爾絲的琴聲一進入就透射出一股清新華麗、柔美深沉的韻味。不禁令人想起她的那套肖邦《夜曲》中的優美旋律。皮爾絲很能體會青年肖 邦優雅、貴族般的外表下,潛藏著那種詩人般的心懷以及鬱積的熱情。她彈奏的主部主題光輝燦爛,而副部主題則充滿了憂鬱,二者相互映襯,呈現出一種明朗的哀 愁,真是肖邦初戀感情的絕好表達。相比較於阿格裏奇經常濺出火花的激情,皮爾絲更多的是要顯示出寧靜中的美感,更強調一種屬於內心的安寧。整個演奏完成度 很高,濃密流暢的音符中夾雜著沉思的氣質,琴聲剔透而精致,脆弱而又憂鬱,從容自信而自然有一種高貴氣息,動人的魅力已經達到音樂語言的極限,使人難以自 拔。1998年的4D錄音也非常優異,在DG一貫的厚實音響中增添了幾分透明和甜味。

5、傅聰/湯沐海 華沙交響樂團

   傅聰先生的肖邦極負盛名,但也頗有爭議。有時候我會感到傅聰對他想傳遞給聽眾的信息的關注超過了音樂本身,他的體會和見地當然是一筆財富。以前聽他的夜 曲和馬祖卡唱片,我個人認為好的極好,壞的就是有些作品“主題先行”的感覺委實多了點而顯得有點刻意,不夠自然。而這張肖邦鋼琴協奏曲的錄音則讓我大為歎 服,堪稱傅聰的最佳水平。在《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中傅聰的處理與眾不同,他似乎格外強調肖邦“柔中帶剛”中的剛的一麵。注意了!但這仍然是“柔中帶 剛”中的剛而非魯賓斯坦式的“剛中帶柔”中的剛,這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傅聰呈獻給我們的是一片和風細雨之境,他的音色太漂亮了,清冷雅致的猶如初春的雨 露。他好像特別注重濃淡的對比,意態與過渡、輕重與動靜都在疾速中轉換。特別是鋼琴在管弦樂中來回穿插時,傅聰的演奏真是絢麗多彩,鋼琴的步伐猶如藝術體 操運動員的腳步般輕靈快捷,給音樂表現的意境作出極好的點綴,從另一個方麵體味出肖邦這部作品的特有情懷,很有說服力。還有一點要說的就是這張CD的錄音 實在是太好了,弦樂非常甜,非常清楚,非常dynamic,鋼琴聲更是美到極點,非常通透。順便再說一句,其中肖邦的《第二鋼琴協奏曲》也是我聽過的最好 的演奏。

6、齊默爾曼/康德拉申 皇家音樂廳樂團

   齊默爾曼是當世為數不多的我喜歡的鋼琴大師之一,在我的心裏他幾乎就是浪漫的化身。1975年他獲得肖邦大賽的冠軍後成了波蘭鋼琴界的驕傲。他曾經和大 師朱利尼錄製了肖邦的2首鋼琴協奏曲,樂迷都十分熟悉了,而這個錄音則是1979年3月他和康德拉申指揮的皇家音樂廳樂團在皇家音樂廳的現場演奏,十分感 人。一切,都是那麽淳樸自然,速度的選擇是一般公認的,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如此年輕,如此清澈,沒有因為年輕就揮霍激情的衝動,從骨子裏透出一種從容和優 雅,其中的微妙的青春氣息怕是隻能用“不可言傳”來形容了。尤其是其中的第二樂章更是彈的美妙無比,使人怦然心動。


Krystian Zimerman. 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 Piano Concerto

 

7、齊默爾曼彈奏/指揮 波蘭節日管弦樂團

   在經曆了20多年演奏肖邦的生涯後,在肖邦逝世150周年紀念日到來前,齊默爾曼重新錄製了這2首協奏曲,他首先組建樂隊,從350名申請者中選出50 名年輕的波蘭演奏家,其中不少人都有作為獨奏家或重奏團員的生涯。他們都讚賞齊默爾曼,能不計時間、不計報酬來幫助齊默爾曼實現他的夢想,這張CD就是在 這樣的條件下錄製完成的。說實話,剛開始聽的時候我感到的是驚訝和難以接受,因為他和我們以前聽到的肖邦是如此的不同,速度太慢了,第一樂章居然用了24 分25秒,相比他20年前的“正常速度”,足足慢了5分鍾,是我聽過的最慢的演奏。經曆20年的風雨後,齊默爾曼成熟與理性控製下的浪漫和細膩與日俱增。 他的分句與觸鍵都更為細膩多變了,強弱鮮明的對比更顯出戲劇性的張力,也許是年齡的關係吧,音符中多了許多感懷的憂傷,淡淡的愁夾雜著甜蜜,脆弱卻懷有沉 思的氣質。感人至深,也讓人黯然銷魂。缺點就是有時在段落之間有斷氣的感覺,感情投入進去似乎出不來,不過在當代這一點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我們從中看到了 一個真男人的心境,他懂,何時灑淚,何時醉歡。順便提一句,李雲迪說這是他最喜歡的錄音。

8、魯賓斯坦/斯克洛瓦澤維斯基 新愛樂樂團

   談起肖邦自然要說到魯賓斯坦,在普通愛樂者的心目中,肖邦的音樂就意味著魯賓斯坦的鋼琴。確實如此,我一開始聽肖邦也是從魯賓斯坦開始的,魯賓斯坦最大 的貢獻也許就是他為肖邦注入了不乏人情味的陽剛氣,以區別於沙龍裏的濫情與隨意。他演奏這部協奏曲具有一種極為平衡的效果,彈性速度的應用較低到了最低限 度,表情的自然性保證了音樂的真實感,給我的總體感覺是無比的安定,好像是在努力克製著什麽,比如那個年代特有的頹廢和傷感。魯賓斯坦給我們呈現的似乎是 一個中年的肖邦,豪邁大氣,讓人聽完了說不出有什麽生花妙筆之處,卻對作品整體清晰明了,經得住反複推敲。但我總覺得這樣的演奏雖然大氣但有一點偏離了肖 邦的魂魄,盡管他在格調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9、弗朗索瓦/弗雷莫 蒙迪卡羅歌劇院樂團

   弗朗索瓦的肖邦演奏有意境,有詩意,有才氣,有其獨特的韻味,當然也有較大的爭議,喜愛者奉若神明,厭惡者不屑一顧。他是科爾托最好的學生,但他和科爾 托的肖邦有很大的不同,有評論說他們之間的區別就象尼采和薩特的不同一樣。確實如此,一位是浪漫的哲學,一位是哲學的浪漫。這部協奏曲的錄音就是明證,他 把科爾托溫軟詩意的一麵棄置了,而把他散漫無常的一麵發揮到極致,特別是第一樂章,主部主題顯得略微沉重而拖遝,本該快速的連接部也加進了過多的猶豫和思 索,在副部主題出來時又明顯加快了速度,顯得非常隨意。整個第一樂章都透著陣發性的不安與衝動。而二、三樂章也不同於大多數鋼琴家彈的那麽濃烈激情,弗朗 索瓦彈得比較清淡,節奏非常敏銳和有彈性,音色也很晶瑩透亮,音樂變得鮮明而生動,法國式的纖巧超脫和優雅飄逸都盡顯無遺。弗朗索瓦確實與眾不同,我們聽 到的好像是一個被紅酒微醺過的肖邦。這是具有強烈個性的演奏。

10、利帕蒂/阿克曼 蘇黎世樂團

   在我擁有的肖邦協奏曲的CD中,有不少老一代大師的單聲道錄音,幾乎可以另外寫一篇文章,但我在這裏仍然要提到利帕蒂的肖邦第一協奏曲,盡管其錄音不 佳。提起利帕蒂,用鋼琴大師巴克豪斯的說法“他帶給我們無盡的美麗回憶與哀悼。”來理解他演奏的這首肖邦協奏曲可能是最恰當的。利帕蒂的錄音是我聽過的最 具有19世紀浪漫風格的演奏,他的柔情勝於豪情,最讓我迷醉的是他把肖邦那種優美之中隱潛的憂鬱、暗暗的歎息和絲絲傷感的情懷都非常細致的表達了出來,這 一點也是其他鋼琴家所缺乏的。如果你因為錄音的關係就與這款CD失之交臂就實在太可惜了。

11、:陳薩/勞倫斯·弗斯特 裏斯本古本加管弦樂團

  《Chopin: The 2 Piano Concertos/肖邦:鋼琴協奏曲 1 & 2 號》 藝 術家:陳薩 Sa Chen (piano) 裏斯本古本加管弦樂團 Gulbenkian Orchestra of Lisbon 勞倫斯·弗斯特 Lawrence Foster (conductor)。

  陳薩的版本,絕對是不容忽視的版本,她的詮釋個人認為更接近肖邦的氣質和精髓。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愛蓮蓮 回複 悄悄話 阿格裏奇/迪圖瓦!!!
康樂園小夜曲 回複 悄悄話 非常謝謝博主的好文。

肖邦第一鋼協很著名也很經典,是我最喜歡的鋼琴協奏曲之一。

很同意博主的看法,齊默爾曼很棒,可能是他本身和肖邦同為波蘭人這點讓他對肖邦作品的理解比他人更深之緣故,阿格裏奇確實跟您說的一樣【熱情有餘,少了一份內斂】,我總覺得阿格裏奇雖然為女性但其氣質有點偏向於男性化。

從個人表麵氣質來說,李雲迪和普列特涅夫很適合於演奏肖邦的作品,非常遺憾的是李雲迪內涵不足,可能是文化修養不夠而造成的缺陷吧,氣質內涵修養均跟肖邦作品比較匹配的普列特涅夫同樣令人遺憾,他本人公開說不喜歡演奏肖邦的作品,真不知道是何解。
weston 回複 悄悄話 博主這麽捧Pires. 她第三樂章Rondo,非常勉強, 跟Rosina Lhevinne差不少.
west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散人不閑' 的評論 :
Garrick Ohlsson 是我下麵提到Rosina Lhevinne 的學生.是很好的鋼琴家.可惜演奏不多.
至於李雲迪,他是高度模仿著Zimmerman. 沒什麽自己的理解領悟. 所以之後很少能進步,被朗朗拉下許多

散人不閑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eston' 的評論 :

現在的KISSIN彈的很好,希望他有錄音。

GARRICK OHLSSON 的肖邦極佳。

李雲迪得獎的那次彈的多好啊。
weston 回複 悄悄話 如果你聽了 Neuhaus的,你就會改寫上麵的單子.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4895/200901/3840.html
還有 Kissin 11歲時的彈奏,水晶般的清純.

Rosina Lhevinne 80歲充滿活力的彈奏: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4895/200904/33354.html

作為音樂愛好者,建議寫介紹時,樸實一點
樂樂柔板 回複 悄悄話 實在是太喜歡傅聰彈的肖邦的這兩首鋼琴協奏曲,我特意買了兩張碟子,以防萬一一張壞了或搞丟了。
舌尖上的世界 回複 悄悄話 要尊重原作者。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我有該黑膠唱片,我寄出來的時候,被檢查粗暴地把封頁損壞,我猜想如果那個執法的人,能夠知道肖邦的音樂就好了。謝謝分享,永遠的肖邦,還有喬治 桑。她說肖邦有最優美的性格,最惡劣的脾氣,最仁慈,有最刻薄。
落日故園情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這也我最喜愛的鋼琴協奏曲。美得讓人沉醉。
落日故園情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這也我最喜愛的鋼琴協奏曲。美得讓人沉醉。
晨曦東微 回複 悄悄話 很美的曲子,很精辟的論述`。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