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門德爾鬆被譽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風景畫大師

(2014-01-06 17:09:00) 下一個


c小調第一交響曲,Op.11(Symphony No.1 in C minor, Op.11)

 作於1824年,呈獻給倫敦愛樂協會,是門德爾鬆15歲生日之前的作品。在此之前,其實12-14歲期間,他作過12首交響曲,這是第13號,但布萊特科 普出版社出版門德爾鬆作品全集時,因早期作品為習作,且已遺失,故這一首開始,編為第一號。這首交響曲明顯同時受韋伯、莫紮特、海頓、貝多芬的影 響,1827年2月1日在萊比錫首演。 

    c小調奏鳴曲式快板以音階性進行與琶音所構成的第一主題始,這一主題有莫紮特主題的味道,但是門德爾鬆自己的進行。降E大調第二主題以小提琴呈現,小結尾 與韋伯《自由射手》序曲風格相近。發展部很簡潔,以第一主題、第二主題前的木管經過句及小結尾材料為主構成。再現部後以C大調而進入激情洋溢的終結部。

    門德爾鬆在19世紀時影響力之大,可以媲美貝多芬。就連莫紮特17歲時的作品,都不能與這位德國作曲家諸多早期作品的巧思相比擬。盡管門德爾鬆的作品不像 貝多芬那樣充滿時代的氣息,但他在創作中保持了嚴肅的態度,在尊重古典傳統的同時,豐富了創作題材,完善了表現形式。他的作品把浪漫主義的特點與古典主義 的特點交織在一起,既帶有古典主義作品的嚴謹邏輯性,又帶有浪漫主義的幻想性格。創作風格素以精美、幽雅、華麗而著稱,被譽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風景畫 大師。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門德爾鬆被認為是繼貝多芬之後歐洲最偉大的音樂家,他的作品長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而且對德國、捷克以及斯堪的那維亞的民 族音樂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交響人生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樓下各位捧場
西門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茅斌騷客' 的評論 :

茅斌兄,西門以為,音樂的創作,除了曲式,和聲,對位,配器等技術上的要求外,更重要是表達人的感情。這樣,人品,時代,和人生的經曆就變得重要。神童時期,憑借青春的活力,人們有時能做出衝破巢臼的創舉,但成熟期後則需要不斷否定自己,繼續創新,才能永葆創作的青春。如果太一帆風順,樂不思“進取”,成就就會受到限製。門德爾鬆是作曲家中少有的幾個生活優越的,到後期樂思枯竭也是可以理解的。當然門德爾鬆不少作品實在極其精美,飄逸和優雅。這種風格倒也是生活顛仆的作曲大師寫不出來的。。。
茅斌騷客 回複 悄悄話 西門兄,難道是安逸磨滅鬥誌?
西門祝 回複 悄悄話 門德爾鬆音樂神童出身,早年的作品好得不得了。可惜後來後繼乏力,有江郎才盡的感覺。大約是生活過於舒適的原因。看來不但是“憤怒出詩人”,難免也是“憤怒出大作曲家”。。。唉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