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指揮家克勞迪奧·阿巴多今日不幸去世,享年80歲。
克勞迪奧·阿巴多生於1933年,是當代著名的意大利指揮家,他曾獨攬了維也納、柏林主要音樂團體的指揮大權,成為繼卡拉揚之後樂壇上的新“帝王”。
阿巴多2000年診斷出罹患癌症,3年後成立琉森(Lucerne)管弦樂團,並獨自挑選其中大多數成員。
2010年5月,阿巴多再次被病魔擊倒,迫使斯卡拉歌劇院取消他的多場演奏會。
即將於2015年接掌斯卡拉歌劇院的白瑞拉(Alexander Pereira)2013年6月告訴奧地利1家報紙,在他心目中,阿巴多是擔任斯卡拉歌劇院音樂總監的兩名最佳候選人之一。
簡介
阿巴多1933年出生於意大利的歌劇之鄉米蘭,有著“世界歌劇的麥加”之稱的斯卡拉歌劇院便坐落於此。阿巴多家族更是音樂世家,其父乃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其母則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其兄曾擔任過米蘭音樂學院院長,是一位頗有所成的鋼琴家和作曲家。
16歲的阿巴多進入威爾第音樂學院接受係統的專業音樂教育,師從老指揮家沃圖,更有幸成為著名指揮大師朱利尼的學生。從威爾第音樂學院畢業以後,阿巴多 來到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學院繼續深造,並在既是同學、又是好友的祖賓·梅塔的引薦下,拜斯瓦羅夫斯基為師學習指揮。由於斯瓦羅夫斯基有著許多獨特而實用的教 育方法,阿巴多在跟他學習的幾年裏,學到了紮實的指揮技巧和非常有意義的經驗。
1958年,阿巴多於特裏斯特首次登台便大獲成功。1960年,阿巴多參加並指揮了於當年舉行的紀念斯卡拉蒂誕辰三百周年音樂會,從此正式作為專業指揮 家而登上了舞台。1963年,阿巴多在極負國際影響的米特羅普洛斯世界指揮比賽中一舉奪魁,不但獲得廣泛的世界聲譽,同時還有幸成為紐約愛樂樂團一個演出 季的助理指揮,協助指揮大師伯恩斯坦舉行音樂會。
1965年,阿巴多的機會來了。指揮帝王卡拉揚聽了他在柏林的指揮後,邀請他在當年的薩爾茨堡音樂節客串一把,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馬勒第二交響曲《複 活》,憑借其傑出表現,阿巴多開始在歐美樂壇嶄露頭角,並榮獲當年的菲利浦獎。翌年,阿巴多又在愛丁堡音樂節指揮新愛樂樂團演出馬勒第六交響曲,同樣獲得 極大成功。此後,世界各大樂團的指揮邀約便接踵而至。
1968年,阿巴多第一次接任世界級樂團的重要職位,他被家鄉的斯卡拉歌劇院聘為 常任指揮。他不僅擴充了劇院的演出劇目,將一係列現代歌劇納入到劇院的節目單中,同時還經常率領劇院走入基層演出,並為廣大的工人和其他群眾觀看歌劇提供 方便。此舉不僅一洗歌劇作為貴族享受的陳詞濫調,樹立了斯卡拉劇院新的形象,同時也在極大程度上擴充了自己的聽眾隊伍。而阿巴多圓融的領導風格也在這一時 期得到體現。斯卡拉歌劇院在阿巴多的領導下,更像是一個同仁劇院,大家合作十分舒心,溝通極為順暢,這也是阿巴多在此順利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保證。
1971年,38歲的阿巴多被維也納愛樂樂團聘為首席指揮,這個職位對他來說的確是充滿榮耀感的,因為維也納愛樂是一個具有深厚修養和偉大傳統的老牌樂 團,它的曆任指揮無一不是世界級的指揮大師。阿巴多上任以後,立刻便給該團帶來了一種新的氣息,而其中最令世人所震驚的,就是他於上任後的第二年率領該團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訪問。那一年我國正值“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之中,而阿巴多卻作為當時第二個訪問我國的西方音樂使者,率領該團舉行了成功的音樂會,並為 此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響。1979年,著名的倫敦交響樂團經過民主投票,一致選舉聘任阿巴多為該團的新任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以接替離任而去的另一位指 揮大師普列文的位置。阿巴多接到聘書後欣然上任,之後數年,他與這個一流的交響樂團一起舉辦了無數期成功的音樂會,灌錄了大量優秀唱片。
1981年,阿巴多接受了芝加哥交響樂團與其簽訂的三年客席指揮合同,與此同時,他還在近二十年中多次擔任過柏林愛樂、紐約愛樂、費城交響、波士頓交響 和克利夫蘭交響樂團的客席指揮,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全球範圍的指揮大師。此外,為了關心和培養青年音樂家的成長,他還親手組建並訓練出了水平一流的歐洲共 同體青年交響樂團,並多次率團到全世界訪問演出。就這樣一直到1989年,在卡拉揚逝世後86天,柏林愛樂將王冠戴上了他的頭頂。
阿巴多的指揮富有生氣、明快流利,具有意大利素質。他對交響樂隊了如指掌,得心應手,善於抓住音樂中最本質、最基本的東西,從而得心應手地控製整個樂隊的演奏。他指揮的意大利歌劇堪稱一絕,在當代指揮家中是無與倫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