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弘一法師填詞的經典歌曲-送別

(2014-02-21 17:32:29) 下一個



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以下摘自維基百科網站:

創作

十九世紀美國音樂家J·P·奧德威John Pond Ordway)作有一首歌曲《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這首歌流傳到日本後,日本音樂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調(可能作過略微的改動),填上日文的新詞,作成《旅愁》這首日文歌。1904年《旅愁》發表後,在日本被廣泛流傳。1905年1910年,李叔同留學日本,故接觸到了《旅愁》,他被這首歌曲的優美旋律所打動,產生了創作靈感,後於1915年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時便以J·P·奧德威的曲調配上中文歌詞,作成了在中國傳頌至今的《送別》一歌。

送別》用的是J·P·奧德威作的曲調,但李叔同本人在作詞時對曲子作過少量修改,故《送別》與《夢見家和母親》的曲子並不完全相同。在歌詞上,《夢見家和母親》、《旅愁》、《送別》則分別是三位藝術家的個人創作,是三個獨立的作品,之間無直接聯係;當然由於曲調的一致基礎,或許在藝術神韻和表現感情上有一定的相通之處。《送別》的歌詞類似中國詩詞中的長短句,有古典詩詞的文雅[2],但意思卻能平白易懂;整個中文歌詞與曲調結合得十分完美,幾乎不能發現是譜曲後重填詞的歌曲。

《送別》這首歌的歌名常被誤作為“《驪歌》”,雖然《送別》是一首驪歌,但“驪歌”並不是它的歌曲名字。

《送別》和《旅愁》兩首歌曲在中日兩國分別都廣為流傳直至今日,但英文的《夢見家和母親》在美國卻沒有被人們記住,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

影響

二十世紀20年代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

1970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

1997年中國搖滾樂隊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2010年電影讓子彈飛》片頭使用歌曲《送別》,用以說明該電影所述故事發生在民國初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mallforest 回複 悄悄話 意韻悠長,又有點惆悵。 小時候聽過這首歌,一直都記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