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美國 4 打工生涯
孫燕
莫斯科城小人少意味著機會也少。沒有獎學金的留學生隻有利用暑假時間去大城市打工賺學費和生活費,開學時交學費的時候寫支票的手都是顫抖的,一個夏天的辛苦化作一張紙。有的人為了掙學費,不得不讓太太去外地打工,夫妻分居兩地。有的把孩子送回國內寄養,媽媽全力打工。很多人就是這樣完成學業的。先生為了省下一張郵票錢騎自行車去交水電費,工作人員好心提醒他不用跑來可以寄過來,她哪裏知道窮學生的艱難啊。僅僅四個月先生竟然省出了兩張機票錢。
我們那批留學生和家屬可以說是最吃苦耐勞的一批人。因為我們經曆得太多,我們是靠自己的艱苦努力才得以走出國門,所以我們特別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我們有著極強的忍耐力與自製力。 這裏基本上是男的每天除了三餐就是學習。女的除了代孩子,理家,還要打工,還要學英語。
中國人是最具競爭意識的,在那個封閉的小城裏中國人為了生存都使出渾身解數各顯神通,有的依靠教會,有的和教授拉上關係,公派的有大使館撐腰。在那個信息還不發達的年代任何信息都可以作為彼此交往的籌碼。交換信息,互通信息是中國人交往的重要一項。
留學生及其家屬們的思想意識大都延續了大學時期的觀點,認為能說會道的就是有能力,大家也都圍著他們轉,學生會主席的職位也是炙手可熱,一但被選上學生會主席,家裏馬上門庭若市。他們手裏掌握著一些資源,比如人民日報海外版,一些國內的雜誌,還有一些影視光盤,這些資源足以吸引人們趨之若鶩。我家鄰居在我們到後不久就當選了學生會主席,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
我們到後不久學校組織了一場國際學生聯誼會,在一個大俱樂部裏擺攤,展示各自國家的文化。多數人是準備特色食品。先生和我商量了一下決定參加。
這是我們在美國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擺攤賣東西。我來時從中國帶來了很多工藝品,我挑選一些擺台,結果一套文房四寶賣了五十美元。還賣出了幾件小東西。我們擺攤的主打產品是餃子。我覺得餃子人人都吃過,沒有新奇感,我想變換一點花樣,餡料是一樣的,我把它包成向日葵的形狀,又好看又好包。結果學生們不認識,銷量不佳。這是一次失敗的嚐試。剩下的向日葵我們吃了好幾天,好在成本已經賺回來了,剩下的等於免費食物。
剛剛調整好時差,鄰居青給我介紹了一個看小孩的工作。孩子是女孩兒,不到兩歲,父母都是上海人,父親是鄰城大學的新任教授,母親準備考研究生,她想每天有幾個小時的時間學習。工錢是每小時2美元,低到不能再低了。當時我的女兒不到六歲,每天上半天的學前班。我想反正我也要在家帶女兒,就接下了這個活兒。
孩子很快接受了我,第一天父母一起來接,以為孩子會大哭,結果看到孩子高高興興的,他們倆個都很吃驚,也很高興。babysit的工作就這樣開始了。
很快我就體驗到了上海人的精明,為了節省時間,媽媽送來孩子後就坐在車裏學習。中午去買個漢堡拿到我家裏來吃,她一邊吃飯,一邊看孩子,大約有一個小時的時間,當然這一個小時是不算工錢的。而我還要陪著她們,看有什麽需要。接的時候有時晚一點也不算時間的。一次爸爸把一個壞掉的小電視送給我們,說看我先生能不能修好,後來電視沒有修好,先生讓我還給他們,不然他們會一點點地通過多占時間克扣工錢。就這樣持續了將近半年,暑假就結束了。
當時我的身份是學生家屬F2簽證,沒有工卡,不能打工,隻能打黑工。小城裏的中餐館屈指可數,連洗盤子的工都找不到。我唯一能做的工作是去美國人家打掃房間。雙職工的美國家庭,夫妻都上班,又有孩子,經濟條件好的會雇人打掃房子,每星期一次。這個工作比較輕鬆,報酬還可以,一上午3-4小時可以掙到15-20美元。
我逐漸找到了幾家,他們大都是美國白人,夫妻倆都工作。他們人很好,我去工作的時候家裏沒人,給我留著門,錢就放在廚房的台子上,我幹完活拿錢走人,鎖上門。要幹的活兒包括:收拾房間,吸地毯,擦地板,打掃廚房和衛生間。他們大都和藹不挑剔,我和他們有些成為了朋友。打工期間有辛苦也有歡樂,期間還發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觸摸美國》一書已由美國威廉出版公司出版。定購請到網站:?
很好的博客,讀到了很多共鳴。
人生六十後要懂得犒勞自己,也就是說今後的主要工作,就是走一走看一看,努力去看一看大自然裏更多的風光美景,這樣才不虛度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