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心語 人與人
不容你不信,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太大了。由此才產生“人比人 氣死人”的俗語。西方有“隔壁的院子總比自己家的院子綠”的諺語,異曲同工。
中國人愛攀比,尤其是女人之間,比老公,比孩子,比房子,比車子。而最大的攀比是工資,現在叫年薪。比較的結果是,羨慕嫉妒工資高的人,而瞧不起工資低的。這一點在國外要好很多,因為國外的文化年薪絕對是個人隱私,是不能問的。但是有些國人還是憋不住好奇心。我在學校工作的時候有一個老大姐剛來工作沒幾天就問我的工資是多少,我告訴她在美國工資是隱私不能問的。她頗不以為然地說:“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大家都說”。
我覺得國外的這個文化非常有道理,工資是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具體體現,雖然存在個體差異,但其合理性還是不容質疑的。工資的事情很敏感,如果是做著相同的工作而拿著不同的工資,誰知道了心裏都會不舒服。
當年拿到綠卡後我就馬上找工作,在國內我是牙醫,在美國沒有行醫執照我隻能做牙醫助理。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牙醫診所做助理。老板第一次雇用外國牙醫當助理,當時不知道行情,所以給的工資偏低,工作之後他發現這是一個發財之道,外國牙醫很好用,所以在我之後他先後雇用了南斯拉夫牙醫,日本牙醫,韓國牙醫。其中那個南斯拉夫牙醫Alanka是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女人,我們很快成為了朋友。相處起來發現我們兩國的文化背景有著相似之處,關係越來越密切,最後好到可以談工資的地步。
這是一個大診所,有十多個牙醫。和我搭配工作的牙醫是一個奧地利女人,她非常幹練,活兒幹得幹淨利落,我也是手腳麻利,我們可以說配合默契。因為她要求高,以前的助理都跟不上她的節奏。她對我很滿意,很多工作都交給我獨立完成。我來之後她每個月的營業額一直在診所領先。
我來後不久老板就給我加了薪,而且幅度很大。有一次和Alanka談話的時候她直接問我有沒有加薪,我坦白地告訴她我加了多少,她馬上就去找老板要求加薪,我們的條件基本一樣,年齡相仿,前後腳進診所,又都是外國牙醫,她覺得我們的工資理所應當是一樣的。沒想到老板直接拒絕了她。她出來後大為光火,氣得跳腳。是啊,這事放在誰身上都會有想法。隻是她隻看到了外部的條件,沒有認識到個體的差別,雖然條件一樣,但是人與人還是有差別的。
談工作可以,談工資絕對不行,這就是國外文化的高明所在。有了這次的教訓,下一次長工資我再也不敢告訴她了。好在以後的交往過程中她也看到了我的能力,慢慢調整了心態,我們一直保持著友誼。我搬到加州十多年了,一直保持著聯係,今年我過生日她還打來電話問侯,讓我的心溫暖了好一陣了。
在我們成長的年代,大家的工資都是透明的,各家各戶的生活狀態都明擺著。鄰居之間推門就進毫無隱私可言。那個時候大家的工資都差不多,又不長工資,所以還能相安無事。現在大家都關起門過日子,誰都不知道誰,也減少了許多煩惱。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攀比的結果是傷害自己。根據自己的能力,努力過好自己的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活成你所羨慕的別人的樣子。
朋友之間,親戚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是保持一定距離的親密,如果親密到無話不說,無話不談的地步也就離分開不遠了。
距離產生美,久別勝新婚。長廂廝守除了夫妻之外結局隻有一個:厭倦。曾經看到一個故事:一個美國老太太去看兒子,自己在兒子家附近租了一個房子。她說:和兒媳婦在一起的時間超過一頓飯就是不科學的。話雖然有點偏激,但是細想起來還是有點道理的。所以我和先生聊天時說:以後我們老了,旅遊和看孩子要同時進行,和孩子吃頓飯,然後各幹各的,互不打擾。
分別才能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