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孫燕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把幸福包在餃子裏

(2014-02-04 20:13:34) 下一個

在林林總總萬萬千千的中國食品中,有一種食品在人們的生活中具有一種特殊的作用。人們逢年過節吃它,接風洗塵吃它,國宴家宴吃它,它就是吃不厭的餃子。餃子在繽紛絢爛的中國飲食中即不名貴,也不高檔,它是再普通不過的民間大眾食品。傳說東漢名醫張仲景為治病發明“角子”,經過一千八百多年,發展到今天的餃子。還沒有哪一種食品象餃子這樣不論男女老少,不管哪個民族,不分季節地域,廣受人們喜愛。餃子甚至衝出國門走向世界。

其實餃子的特別之處在於包餃子的過程,包餃子的最大樂趣是所有家庭成員都能參與,它是一個把全家聚集在一起的紐帶。包餃子的過程就是家庭聚會的中心。你可以想象一家人圍在一個桌子旁,邊聊天邊包餃子的情景嗎?這是一張幸福家庭的全家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我想每一個中國人的記憶裏都會存有一張這樣的定格照。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由此可見餃子在中國食品中的重要性,尤其是過年的時候。我們北方人過春節,絕不能少了餃子。大年除夕包餃子,午夜十二點開始吃,以諧音取“更歲交子”的意思。屋外鞭炮齊鳴,屋內餃子沸騰。放完鞭炮的孩子們帶著硝煙味兒跑進來,大聲嚷著要吃餃子。那情景,那氣氛,那才叫過年,連空氣中都彌漫著年味兒。

除夕的餃子和平時的餃子不同,在技術上要求比較嚴格,餃子即要皮薄餡大,又不能破,煮的時候更要小心,萬一煮破了,要說“掙”了,忌諱說“破”和“爛”字。為了討吉利,有的在餃子中放糖,預示來年生活甜美。有的放長生果(即花生),意味著健康長壽。有的在餃子裏包一枚硬幣,誰吃出來誰就財運亨通。小孩子為了這多吃了不少餃子。

在我的家鄉哈爾濱,受西伯利亞寒流的影響,冬天非常寒冷,晚上氣溫可低於攝氏零下三十多度,比我們冰箱凍層的溫度還低。除夕夜我們拿著包好的餃子出去放鞭炮,大約半個小時的光景,鞭炮放完了,餃子也凍實了。那個年代沒有冰箱,我們的年貨都是在外麵凍的。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天然大冰箱。

文革以前出生的人大都經曆了那個物資匱乏的非常年代,對餃子這種在今天看來如此大眾化的食品情有獨鍾。雖說不至於象喜兒一樣過年才能吃上一頓餃子,可是當時每人一個月半斤肉的定量供應決定了餃子不可能是想吃就吃的家常便飯。小時候小朋友一起在外麵玩,大人出來喊一句:“回家吃餃子了。”那語氣裏透著幸福。那被叫的孩子也歡天喜地一溜煙兒地跑回家吃餃子去了,留下小夥伴們羨慕地咽著口水。記憶中最幸福的時刻是一家人包餃子,爸爸擀皮,媽媽包,我在一旁擺餃子,數餃子。有時我也試著包兩個,雖然包得不成樣子,但爸爸媽媽總是讚賞有加。結婚以後最喜歡做的飯也是包餃子,因為包餃子是要兩個人合作的,老公總是放下他手上的活兒,加入到我的行列。通常是我和麵,老公切菜,他擀皮,我包餃子。兩個人邊幹活邊聊天,從寫作到文化,從遊船到遠足,海闊天空,常常是餃子包完了,話還沒說完。這個過程是兩個人交流思想的最佳時機,如果合作得好,包餃子不但不是負擔,反而能增進感情,使生活更有情趣,其樂融融。

現代的人們可以稱得上豐衣足食,可是自己包的餃子仍然是一種奢侈的食品。取而代之的是袋裝速凍餃子,或者現成的餃子皮。這種餃子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在快捷的現代生活節奏下,人們拿出一下午的時間包餃子的確是一種奢侈。其實這種奢侈正是我們對幸福的追求,你會發現幸福很簡單,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對物質生活的過度追求往往使人們忽略了簡單的幸福。周末的下午,兩個人一起包一頓餃子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在一家人享受餃子的同時,我們更應該享受包餃子的過程。因為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將幸福包在了餃子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