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慚愧,我活到五十歲,才開始認識芋頭。因為我生長在北方,當時中國經濟不發達,南方出產的芋頭在北方很少見,所以我對芋頭基本沒有印象。所幸的是,我與芋頭一見鍾情,並且瘋狂地愛上它。我試圖嚐試各種芋頭食譜,好像要把這五十年失去的時間補回來。
認識芋頭是一種機緣。五十歲那年我和先生去夏威夷旅遊,聽導遊講了一個故事。當最早的美國人移居到夏威夷島上時,他們的新生兒往往在不到一歲時就夭折了。這象一個魔咒,困擾著憧憬新生活的美國人,他們想盡辦法,但無能為力。後來當地的居民告訴他們給嬰兒喂芋頭,從此終結了噩運,改變了命運,芋頭這個最普通的食品發揮了神奇的功效。這個故事使我對芋頭充滿了好奇與崇敬。回來後我立即動手研發芋頭,並一發而不可收,大有相見恨晚之勢。我從此愛上了芋頭。
芋頭是芋的別稱,也稱為芋艿,土芝,蹲鴟。芋有六種,青芋,柴芋,真芋,白芋,連神芋,野芋。芋頭營養豐富,既可當主食,也可烹製各種菜肴和甜品,還可以入藥。芋頭的營養成分每百克的含量是:蛋白質2.2克,脂肪0.1克,糖17克,鈣19毫克,磷51毫克,鐵0.6毫克,胡蘿卜素0.02毫克,硫胺素0.06毫克,核黃素0.03毫克,尼克酸0.07毫克,抗壞血酸4毫克。
中國人都知道吃月餅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習俗,其實中秋節吃芋頭的曆史也相當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據說有一位皇帝被叛軍追殺,受困於山中。正值饑餓難耐之際,敵軍放火燒山。絕望之時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焦土之上飄來陣陣香氣,原來山上種的小芋頭被大火烤熟了,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皇帝和士兵飽餐一頓,衝下山來,擊敗了敵軍,重震皇威。這一天正好是農曆八月十五。為紀念這個日子,皇帝欽定這一天為中秋節,並且特別讓大家吃小芋頭以示慶祝,漸成習俗。
中秋節食芋頭,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誌》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
台灣有一句食諺:"七月半鴨,八月半芋”,可見中秋節正是食芋頭的季節。台灣特產的檳榔芋是芋中佳品。台灣人發明的芋頭酥更是家喻戶曉的糕點上品。
台灣人種芋頭的曆史悠久,清代乾隆年間《番社采風圖》中就有一幅台灣鳳山縣原住民挖土種芋情景圖。可以說,台灣人對芋頭情有獨鍾。清代周亮工《閩雜記》中的記載有:“閩人稱芋大者為芋母,小者為芋子……猶母子之義。”芋頭往往是一個大芋周邊連著很多小芋,在台灣人看來這寓意多子多孫,家族人丁興旺。另外,芋母、芋子被當作母子親情的象征,每逢中秋佳節,台灣人幾乎家家戶戶都買芋、吃芋。
芋頭的獨特之處是甜鹹俱佳。即可以做甜點,又可以煲湯,燒菜。記得第一次買芋頭不知道怎麽挑選,請教了旁邊的一位顧客,她告訴我看切麵,紫色的小點點越多越密越好。
自從認識了芋頭之後,我便嚐試各種芋頭食譜,並加以改進和創新。我喜歡甜食,所以芋頭甜點是我的最愛。以下是我常用的幾個芋頭食譜。
棗香芋泥
大芋頭削皮,切厚片,上籠蒸20分鍾,趁熱加奶油搗碎成泥,加入棗泥,中國店和韓國店賣的棗茶即可,加多少視各人喜甜的程度而定。晾涼後可作點心餡料,也可塑造成型即食,香糯可口,百吃不厭。
芋頭蒸好後還可加煉乳成奶香芋泥,用牛奶調稠度。
芋頭蛋糕
可選用任何配方的蛋糕,可圓可方。將蛋糕分開上下兩層,中間鋪上一層芋頭餡。蛋糕上層塗鮮奶油,然後用新鮮水果點綴。芋頭蛋糕清爽不膩,芋頭餡可以搭配各種水果,好看又好吃。
芋頭扣肉
取帶皮五花肉一塊,水中加大料和薑煮半小時,撈出抹蜂蜜和醬油上色,放入油鍋中煎或者炸片刻至皮起小泡,晾涼後切成一厘米厚的大片。
大芋頭也切成一厘米厚的大片,中火炸2分鍾使之不易破碎。
大碗裏放醬油,料酒,糖,八角,大蒜,少量煮肉的湯。
將一片肉,一片芋頭間隔著碼在碗裏,皮向上,因為不需倒扣。把湯料倒在肉上。大火蒸四十五分鍾至一小時。
出鍋後將湯汁放在炒鍋中加澱粉勾芡,淋在肉上即可。
這個菜簡單易做,肉肥而不膩,芋頭香糯,其美味勝過肉。寫到這裏,口水情不自禁地溢出,趕緊放下電腦,奔向廚房,立刻做上一碗芋頭扣肉,以解口舌之快。
芋頭排骨湯,雞湯
將排骨或雞湯燉好,把大芋頭切成大塊,在油鍋中炸至金黃撈出放入湯中繼續燉煮半小時即可,湯鮮肉美,老少皆宜。
芋頭不炸也可以,但燉時容易破碎。
芋頭冰激淩
甜芋泥過篩,鮮奶油打發,將芋泥和鮮奶油攪拌均勻放入冰箱冷凍,每隔一小時取出攪拌,反複3至4次即可。製做冰淇淋過程的樂趣遠遠超出吃的感覺,各位不妨試一試,尤其是有小孩子的朋友。
芋頭的食譜不勝枚舉,我這裏提到的隻是幾個簡單易做的食譜。建議你嚐試一下,我保證你也會和我一樣愛上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