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雲:"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兒時夥伴們一句"家裏來客了",言語中透著欣喜與驕傲。
改革開放前,旅行在中國鮮為少見,異地訪客大多借助於出差之便。
因此探親訪友在尋常百姓家被看作是大事情。
客從遠方來,全家上下自然忙碌一番,做好迎客準備。但是中國的城鄉差別無情地把客人分成了等級。
如果客人來自大城市,自然是主客相見甚歡,客人帶禮物來,
主人回贈相應禮品,禮尚往來,皆大歡喜。如果客人來自農村,
主客相見則是另一番景象。客人小心翼翼地拿出玉米,香瓜,豆子,
小米等剛從自留地裏收獲的,自己還舍不得吃的農產品。
如果冬天過年前,他們還會帶粘豆包來,這是東北特有的食品,
我的最愛。主人很快找出大人孩子淘汰下來的,
但還能穿用的衣物予以回贈。由於我家沒有農村親戚,
所以我特別羨慕鄰居家有農村親戚來串門。城裏人雖然占盡了優勢,
但對新鮮的農產品卻望塵莫及。後來聽鄰居們有些抱怨地說:"
他們小包來,大包走"。我才知道並不是所有的訪客都受歡迎的。
中國的戶籍製度把人分成兩大等級。一本小小的戶口像一條鎖鏈把農村人祖祖輩輩牢牢地鎖在了他們出生的那塊土地上。中國人沒有遷徙的自由。農村人為了一紙城市戶口,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價。直到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今天,戶籍製度仍然有效,現在雖然農村人進城打工的人潮已經勢不可擋,但他們還是作為二等公民,受盡歧視。
戶籍製度不變,中國的城鄉差別依然存在。現在世界上隻有中國和北朝鮮等為數不多的國家還存在戶籍製度。不知道這種製度在中國還會延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