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媽媽的存錢罐
作者:6700417
2015/01/13
版權所有,未經作者同意嚴禁轉載本文。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爸爸的身體不是很好,後來查出是肺結核,再後來擴散成肺氣腫肺癌, 在病逝之前的兩年裏一直住院,媽媽白天在家照顧我和姐姐,晚上要到醫院病房陪伴爸爸,每天都在家裏和醫院兩點之間奔波,媽媽從來沒有打過罵過我們姐弟倆,有時候被我們姐弟倆氣哭了,媽媽就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裏坐著生悶氣,即使是那樣也不會罵我們一句。爸爸離去以後,家裏一平如洗,娘兒三人相依為命,偶爾也會苦中有樂,周末三人一起看場電影(當時的電影隻有一毛錢一張票),晚上媽媽在我們做作業的時候,有時候會輕聲地嘮叨,“孩子是媽媽的存錢罐, 你們兩個是我這一輩子最大的財富。”那時候, 我對媽媽的話似懂非懂, 常常在想,我每天都在花媽媽的錢,怎麽會是媽媽的存錢罐? 那一年,我十一歲。
後來我幸運地進了全縣最好的初中和高中,因為數學老師的緣故而稀裏糊塗地愛上了數學,有一次老師帶了一本數學雜誌到教室,從裏麵抄了兩道題讓大家做,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一本雜誌叫《中學數學》,回家後我鼓足勇氣要媽媽給我訂閱《中學數學》,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向媽媽提要求買東西,當時媽媽的工資隻勉強夠一家人吃飯,盡管我非常想看《中學數學》,我也沒有指望媽媽會真的給我訂閱《中學數學》,一個月以後當媽媽把一本嶄新的《中學數學》放在我麵前的時候,我簡直欣喜若狂,從此以後每期的《中學數學》成了我最大的期盼和最好的朋友,那一年,我十五歲。
《中學數學》雜誌社在蘇州大學,主編是唐複蘇老師,撰稿人主要是一些很厲害的中學數學老師,在競賽園地裏經常會有大學老師的名字,有幾次我甚至讀到了單尊老師,常庚哲老師等名家的文章, 這些名字在當時我的腦子裏如雷貫耳,那時的我真希望哪一天能跟這些名家麵對麵,接受他們的教誨。時間就這樣在豐滿的理想和骨感的現實的撞擊中不知不覺地過了一年,媽媽訂閱的一年的《中學數學》也快到期了,我小心翼翼地問媽媽可不可以續訂《中學數學》, 說完了又加上一句話安慰媽媽,“如果家裏沒有錢,不續訂也沒有關係,反正我數學已經很好了。 ”媽媽沒有說可以也沒有說不可以,隻說了一句話“孩子是媽媽的存錢罐”,我不知道媽媽後來是怎樣籌到錢的,反正那時媽媽帶回家的一期連著一期的《中學數學》伴隨我度過了整個高中階段的純真年代,那一年,我十六歲。
在我快上高三的那年暑假,媽媽瞞著我和姐姐辦理了提前退休,由於提前退休隻能按“病退”方式運作,退休工資隻是正常情況下退休工資的75%,(也可能是80%,記不太清了),其實媽媽身體一直非常好,我的長跑奔跑能力可能就是遺傳了媽媽體力好耐力好的基因,我和姐姐都全力勸阻,希望媽媽不要提前退休,而媽媽卻說,黑小(我的小名,因兒時貪玩渾身曬得烏黑而得名)能在家的時間隻有一年了,上大學以後再回家的機會就不多了,她想在這最後一年裏安心地在家陪陪黑小, 少上幾年班少拿些退休工資對媽媽來說已經無所謂了,媽媽還是那句話, “孩子是媽媽的存錢罐”。從那以後,我每天中午和晚上一放學到家,媽媽就端上了熱氣騰騰的飯菜,看著我狼吞虎咽地吃飯,雖然沒有美酒佳肴,但一家人其樂融融,那是媽媽和我們姐弟倆在家裏最溫馨的一年,那一年,我十七歲,媽媽四十七歲。
後來的事長話短說,在同一年的金秋十月,我跟幾個高中好友一起雲裏霧裏地參加了全國數學聯賽,全國數學聯賽的第一試一個小時做十道題,拚速度拚小快靈,第二試兩個小時做四道題,拚重拳拚實力,由於我們縣中沒有任何正式的奧數培訓,我從來沒有練過解題速度,考前甚至連一份模擬題都沒有,我在第一試上很不適應,錯了兩道題隻得了48/60,好在第二試時間充足隻比重拳的力道,我正常發揮得了51/60,以99/120的聯賽總分 跌跌撞撞地進了第二年一月舉行的全國數學冬令營(Chinese Mathematical Olympiad 的前身)的70人的大名單,到最後入選IMO(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國家集訓隊, 要到北京101中學參加國家隊集訓,臨行前的晚上,媽媽親手為我趕製了一件棉大衣,(外公是裁縫,我上大學之前的所有衣服都是外公和媽媽親手做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囑咐我到了北京要多穿點衣服,後來好多年我都保存著這件大衣,穿上媽媽做的大衣從來沒有覺得冷過。
再後來, 真應了媽媽的話,我上大學以後每年回家的機會越來越少,每次回家住的時間越來越短,每回跟媽媽在電話裏能聊得上的話題越來越少,每封寫回家的信越來越薄,後來甚至更薄,變成隻有短短幾行的Email了。。。媽媽真是先知先覺而又大智若愚,在我上大學前的最後一年提前退休,給了我一生最美好的回憶。孩子是媽媽的存錢罐,媽媽從來沒有罵過我,媽媽在我的身上存入了全部的愛。
母愛如山!謹以此文獻給天下最偉大的母愛!
希望你把父母的愛,加倍的還給你的孩子們。對父母最好的回報,就是多給他們幾個孫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