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72)
2014 (716)
2015 (744)
2016 (306)
2018 (411)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 宜其家人。
春天來到,鮮花盛開,微信群的同學會,如同驚蟄過後蘇醒的蟲子般活躍起來。有人回國到母校造訪,說起以前的老師、係主任、小班輔導員、團委書記等。忽然群裏有人附和,講大學新生入學時,小班輔導員到男生宿舍看望新同學。“隻見門一開,眼睛一亮,進來一位比我們大不了幾歲的短發清純美女。。。天哪!竟然是我們的輔導員。” 說這話的仁兄,大家都以為他是書呆子,原來剛進校門就如此花心。讀書讀呆了,“書中自有顏如玉”,大學第一天看到美女老師,腦殼忽然開竅。
母校到這個季節,景色宜人。隔著一條小河的兩岸,一邊是大講堂,另一邊是宿舍群。講堂前麵和另一邊女生宿舍樓下,有幾株西府海棠樹。男生想找女生需要由樓下看門的大媽傳呼。看門大媽很嚴厲,還是大舌頭,於是聽見她按著傳呼按鈕把美女的閨名糟蹋:“某某荷”被呼叫成“某某猴”。來約會的男生馬上熱情降溫一度。千呼萬喚,終於等到美女下樓,一縷書香撲麵而來,和海棠的花香混在一起。明眸善睞、淺笑盈盈,男生們乖乖地雙手獻上禮物。美女們多年後各有歸宿:有的嫁了洋人,有的單身守住父母,有的遇人不淑老公紅杏出牆,有的匆忙趕著生二胎,有的張口必談耶穌。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害處,用我們那嘎達的俗話講:誰家放個屁都知道。記憶中朦朦朧朧的神秘、美好,都被無情地驅散。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 昨天你寫的日記
明天你是否還惦記 曾經最愛哭的你
老師們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問題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誰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誰看了你的日記
誰把你的長發盤起 誰給你做的嫁衣
曼哈頓的唐人街位於下城,從紐約大學往南不遠。以前是不入流的壞區,叫Five Points,十九世紀那裏幫派橫行。電影“Gangs of New York”講美國內戰時期,從那裏貧苦居民裏征兵遭到抵製,連帶族裔幫會衝突,釀成一起大規模的騷亂。電影結尾,卡梅倫-迪亞斯攙扶著裏昂那多-迪卡普利歐離開墓地。鏡頭從布魯克林這邊定格曼哈頓,河那邊的景觀從濃煙滾滾的廢墟,變成布魯克林大橋,樓群如雨後春筍般節節拔高。裏昂那多的畫外音說:For those of us who lived or died in furious days,was like everything we knew was mightily swept away. No matter what they did to build the city up again,for the rest of time, were like no one even know they were ever here.
光陰彈指一揮,身在彼岸看西府海棠、往昔歲月,如同在布魯克林看曼哈頓:
我們這些活過來的,連同那時一切的事情
都被歲月淘洗得無影無蹤
無論那時的人們如何轟轟烈烈
在剩餘的時間裏
仿佛他們不曾來過
我們這些活過來的,連同那時一切的事情
都被歲月淘洗得無影無蹤
無論那時的人們如何轟轟烈烈
在剩餘的時間裏
仿佛他們不曾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