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月第一周,大盤從十月底的2018升不到1%,至2032。ECB公報和美國十月就業報告沒有驚奇。前者不給寬鬆的準話,後者比預期略弱。美國股市在周二 誘空,觸2002後反彈,後麵三天出高點。美元在周四觸頂,國債、黃金、石油、歐元在周五反彈。日本寬鬆隻引起本國股市上漲,其勢頭在消息出來三四天後衰 減,日元貶值在周五告一段落。 我從如下多方麵建立十一月下跌假設: 1、元月預言效應。“元月的麵紗已徐徐升起,臉色紅若胭脂。”這話還記得?我年初發貼,從一月看全年,發現一月上漲的全年必漲,一月下跌的全年漲跌各半。當時的結論是2014年有一半的可能全年下跌,即使漲,漲幅也比較麵。寫文章講求首尾呼應,現在舊事重提(或者您可以揶揄:十二少沒辭,炒冷飯來了)。從當時看,今年頂多漲百分之幾。所以我在九月底的全魚帖預測今年收在1900左右。現在反彈出第二頂,可以把1900略微上浮,年底看1920到1950。 評:我主張短期、中期、長期綜合看。大千一漲就喜,一跌就抱,受那種非理智的輿論影響,恐怕沒好處。我們在關注眼前打劫(短期),也別忘了大龍(中期)的 死活,和全盤的輸贏(長期)。今年全盤,到現在已經漲10%。如果繼續漲到年底,就要問問今年是這樣大漲的年頭嗎。現在喊2100、2200的分析專家, 他們在一月底,八月初,和十月十五都在幹什末。
2、QE結束效應。隨著最近的強勁反彈,很多人說以往QE結束後的下滑不會再發生。我姑且不評論這種看法的缺乏連貫性,隨大盤的好壞而輕易改變。在QE1和2結束後,下滑回調是很顯著的。我不太明白QE正式結束後,為什末經過2到4周盤整,才掉頭向下。咱們姑且認同這個現象。按照這個時程節奏,現在的股市將在最早十一月中,最晚十一月底開跌。下跌前的盤整,向上的空間不超過2%。 評:這一塊管中期,盤整進行一周,在這個預測的軌跡上運行。在沒有更好的理由出現以前(日本寬鬆沒那末厲害,它寬鬆多少輪了),這次QE結束後的走法還會按俗套走。 3、選舉效應。我感覺2008年後,大家對股市影響選情的威力相當重視。2012年選舉前盤勢平穩,大選揭曉後,當天下跌300多點,跌勢延續到11月中。那次股市10月就該回調的,國債預算問題已經迫切。它愣是憋到大選。選舉揭曉,奧巴馬連任,和以前民意調查一致,當天竟然大跌300多點。說沒人操縱股市,給選舉營造氣氛,我不信。今年十月份,看來沒辦法把回調拖延,所以寧可早跌,先抑後揚。我太陰謀論了。 4、1987年8月出新高,後來盤勢大起大落,10月中下旬出股災。我們這次不像股災的架勢,但新高後的大漲大落類似,指向11月中下旬的風險。這個因素貢獻較小。 5、十一天漲8%的後續,和2007年冬雙頂的類似。在前帖說過,指示十一月前平後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