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貝多芬和他的《第九交響曲》

(2014-03-27 07:24:56) 下一個

貝多芬和他的《第九交響曲》

瞄了一眼本叟的音樂日歷,今天是樂聖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逝世一百八十七周年。老貝是德國人,說起德意誌這個民族,甭管好壞,是個出名人的民族,出了世界狂人,妄人如希特勒,馬克思,俾斯麥,而大多數的名人都是在科學,音樂文化領域造福與人類的大家,像歌德,海涅,愛因斯坦,當然還有包括樂聖在內的一大批音樂泰鬥,瓦格納,莫紮特等。

老貝出生在德國波恩,父親是宮廷男高音歌手。從小就受到父親嚴格的音樂訓練,因而老貝很早就學會了演奏鋼琴、管風琴、小提琴、中提琴和長笛,teenage時就當上了宮廷劇場首席小提琴師和教師、助理管風琴師。

由於家境貧困,老貝小小年紀便承擔起家庭重擔,因而沒能受到很好的教育。他是靠在劇院裏接觸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的充滿社會生活題材的喜歌劇以及歐洲各國文豪的作品,靠自學成長起來的。十七歲,母親去世,年輕的老貝扛起作為一家之主的生活重擔。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對老貝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信仰共和製,熱愛“自由、平等、博愛”,推崇人民、鬥爭、勝利,他把這種信念當作自己的奮鬥目標,至死不變。

後來老貝到音樂之都維也納去深造和創作。他曾跟隨著名作曲家海頓學習作曲法,可是老師不能接受學生創作中大膽的革新精神和自由思想,兩人鬧掰了,學習因此中斷了。但是靠不懈的努力,老貝為自己贏得了聲譽。他先是被公認為靈感豐富的即興演奏家和維也納最好的鋼琴家,後來又被公認為優秀的作曲家。

說老貝是樂聖一點不為過,一生創作甚豐。最不可思意的是,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在半聾或是全聾的情況下創作的,因為二十七歲起,他的耳朵就漸漸地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多麽沈重的打擊!同時,他還遭受著失戀的折磨,心愛的姑娘一個個離他而去。然而,愈挫愈勇,也正是在這個時期,老貝表現出極其旺盛的創作力,寫出了許多傑出的作品,如《月光奏鳴曲》、《第二交響曲》、《克萊策奏鳴曲》、第三,《英雄交響曲》、《曙光奏鳴曲》、《熱情奏鳴曲》;其中《熱情奏鳴曲》被公認為老貝奏鳴曲創作的頂峰。另外還有《第四交響曲》和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五交響曲》是貝多芬作品中最完整的典範之一。

老貝後來又連續還創作了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七、第八和第九交響曲。其中《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成就的頂峰。曲目第一次演出時盛況空前,曾受到觀眾五次鼓掌歡迎,而當時歡迎皇族也不過用三次鼓掌禮,因此引得警察都出麵幹涉。老貝在自己的作品裏謳歌歡樂。他覺得所有的管弦樂器還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思想,因而打破常規,在最後樂章中引入了人聲的合唱,歌詞是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第九交響曲》成了交響樂作品中的不朽之作。

東雲子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鋼琴奏鳴曲《悲愴》
阿根廷指揮,鋼琴家丹尼爾·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tCooG7NrM0

 

有特殊意義的“貝九”演出,紀念柏林牆倒塌,改“歡樂頌”為“自由頌”,伯恩斯坦指揮,1989年聖誕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sVxEZNIJpI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1)
評論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weetiepie' 的評論 : 見仁見智,說俾斯麥為狂人,妄人,您可能覺得有些過,可他老人家靠武力,鐵血手腕發動“普奧”,“普丹”,“普法”戰爭吞併鄰國領土,總覺得有點是以大欺小的意思。當然,德國人看來,他從政治上,國家利益上還是對德意誌的擴張統一有份功勞。
不好意思,冒犯您了。謝謝閱讀,留言。
sweetiepie 回複 悄悄話 Why do you put Chancellor Otto von Bismarck in the same madman category as Adolf Hitler ?
Mozart was from Salzburg, Austria.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幾斤幾兩' 的評論 : 我還尚未寫莫紮特,瓦格納,要寫也得稱老莫,老瓦。隻要是文中主人公我都會這樣稱呼。至於隻提到一處的人當然寫全稱,不然抽冷子來個"老X"誰知你在說誰呀。
這些偉大的作品當然不是我的私人財產,我是對每個熱愛古典音樂的人從心裡感動,感激,從而由衷說出"謝謝您喜歡古典音樂"。對不起,讓您感覺彆扭了。
幾斤幾兩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雲子' 的評論 : 謝謝你的回複。

“老貝”的稱呼不妥,不是指你對貝多芬的不敬,也無關於你的“一貫文筆”,因為這是你的博客,是麵對大眾的,所以隻是請你斟酌。比如你就沒有稱莫紮特為“老莫”,稱瓦格納為“老瓦”,也不會稱伯恩斯坦為“老伯”。所以有任何理由要稱貝多芬為“老貝”嗎?

另外,關於你的“謝謝您喜愛古典音樂”的說法,也是不妥的。如果別人喜愛你的私人收藏,你可以表示感謝。但西洋古典音樂卻不是你私人的。

上述其實都是題外話了,我還是比較讚賞你對古典音樂的喜愛與執著。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肌肉熊","茅斌"二位來訪及寶貴留言,肌兄最後一句話說到點上之了,"誰比誰好聽沒有多大意義"。藝術的東西包括音樂不像其他領域,不是競技項目,沒有甚麼可比性。每一個composer的作品都是unique,都是"他"的。同一個作品也許你認為"好聽",另一個人覺得"不好聽",取決於受眾的欣賞角度。歌劇更是一個包括故事,音樂,舞台,表演的綜合的需要各方麵包裝配合的一種藝術形式。受眾的欣賞角度,水平更會五花八門。每個人以自己的理解去觀賞,品味歌劇會有不同的感受。毋庸置疑,最後一定會給人美的享受。
茅斌騷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肌肉熊' 的評論 :
瓦格納的戲劇性強,但與威爾第,普契尼的歌劇比音樂性不強。你可以看看每年的歌劇季節是怎麽排的就知道,瓦格納歌劇吃力不討好,很費錢的。
肌肉熊 回複 悄悄話 貝多芬好像不是百分之百德意誌血統,他有一部分弗萊芒血統(屬於比利時)。不過是不是也什麽關係,主要是德意誌的文化溫床培養出這樣的大音樂家。

說起德國文化的發達,毫無疑問幾乎文化,科學和藝術的每一個領域她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尤其以音樂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像文學,自然科學,歐洲各大國(英,法,德,俄)可以說是旗鼓相當。但是說起世界上的大音樂家,首屈一指毫無疑問是巴赫,貝多芬,莫紮特,全是德奧人士。再往下數勃拉姆斯,舒伯特,海頓,。。。也有一大部分是德意誌人。甚至像歌劇這種意大利“特產”,德國最後也出來一個瓦格納,個人感覺即使威爾第這樣的意大利大師聽起來還是沒有瓦格納“給力”。貌似其他的國家的音樂成就沒有一個能接近的。比如俄國可能還能有類似這種陣勢,不過比起德(+奧)還是差挺多的。當然,這麽比比隻是好玩,這些音樂各有特色,都很好聽,說”誰比誰更好聽“也沒太大意義
肌肉熊 回複 悄悄話 貝多芬好像不是百分之百德意誌血統,他有一部分弗萊芒血統(屬於比利時)。不過是不是也什麽關係,主要是德意誌的文化溫床培養出這樣的大音樂家。

說起德國文化的發達,毫無疑問幾乎文化,科學和藝術的每一個領域她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尤其以音樂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像文學,自然科學,歐洲各大國(英,法,德,俄)可以說是旗鼓相當。但是說起世界上的大音樂家,首屈一指毫無疑問是巴赫,貝多芬,莫紮特,全是德奧人士。再往下數勃拉姆斯,舒伯特,海頓,。。。也有一大部分是德意誌人。甚至像歌劇這種意大利“特產”,德國最後也出來一個瓦格納,個人感覺即使威爾第這樣的意大利大師聽起來還是沒有瓦格納“給力”。貌似其他的國家的音樂成就沒有一個能接近的。比如俄國可能還能有類似這種陣勢,不過比起德(+奧)還是差挺多的。當然,這麽比比隻是好玩,這些音樂各有特色,都很好聽,說”誰比誰更好聽“也沒太大意義
茅斌騷客 回複 悄悄話 哇,永恒的經典,什麽時候都那麽震憾。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幾斤幾兩' 的評論 : 首先謝謝您的來訪,如果您讀過我的網上的其他文章,您就不會本這樣的提議了。這是我一貫的文筆,沒有任何不敬之意。再次謝謝您喜愛古典音樂。
晨曦東微 回複 悄悄話 歡樂頌是歐洲聯盟的盟歌與歐洲委員會的會歌,共同稱為歐洲之歌,以1823年由貝多芬作曲的第九號交響曲最後樂章為基礎並作為兩組織的正式場合演奏用。
詳情請上
http://zh.wikipedia.org/wiki/歐盟國歌
幾斤幾兩 回複 悄悄話 “老貝”的稱呼欠妥,請斟酌。
康樂園小夜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晨曦東微' 的評論 :

謝謝晨兄的介紹。

【《歡樂頌》是歐盟盟歌,已被寫入《歐盟憲法》】————妙極了,很有曆史意義。
康樂園小夜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kingfish2010' 的評論 :

謝謝您跟我們分享經曆,很有同感,確實是催人淚下,我每一趟看貝九都很激動,幾個月前又看了一場墨爾本交響樂團的貝九。Ode to Freedom 是最令人感慨的視頻版本,在晚年伯恩斯坦蒼老的臉上,好象看到了飽受苦難的東德民眾,伯老把他們曆盡滄桑終獲自由的歡樂盡情地演繹出來了。Ode to Freedom視頻我電腦上有,有時幾乎每周都聽看,汽車上也有它的CD開車時常聽。

文革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荒唐的一頁,kingfish朋友或者你家人能把貝多芬小協和老柴天鵝湖兩張唱片保住真是“膽大包天”的舉動,令人佩服。這兩個作品也是我最愛聽的音樂作品之二。



--------------------
Freiheit! Freiheit! 催人淚下,我想,這個第九的演奏與合唱是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
83年去過東柏林,兩個好心的德國少年告訴我不要走近柏林牆,士兵會開槍的!僅僅六年之後,他們自由了。
說到貝多芬,文革時家中的唱片都在抄家時被毀了,隻剩藏起來的一張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和一張老柴的天鵝湖,這僅有的兩張唱片聽了十年。
康樂園小夜曲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雲子' 的評論 :

【至於第一大提琴,不像馬友友,也不像王健(太年輕了),有點像韓國裔的Young-Chang Cho。不太確定。】

謝謝東兄回言,我查對了一下照片,確實有點象是Young-Chang Cho。

http://worldcelloorganisation.com/upload/Bilder/Cho_Young-Chang_2.jpg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kingfish2010' 的評論 : “皇魚”兄懂德語,又去過東柏林,想必現在德國?“康”兄在澳大利亞,“晨”兄好像在美國,網絡把我們這些古典樂發燒友串在一起了。謝謝來訪,望常交流。
kingfish2010 回複 悄悄話 Freiheit! Freiheit! 催人淚下,我想,這個第九的演奏與合唱是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
83年去過東柏林,兩個好心的德國少年告訴我不要走近柏林牆,士兵會開槍的!僅僅六年之後,他們自由了。
說到貝多芬,文革時家中的唱片都在抄家時被毀了,隻剩藏起來的一張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和一張老柴的天鵝湖,這僅有的兩張唱片聽了十年。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晨曦東微' 的評論 : 是的,交響樂加入人聲的確為老貝首創,其後也被其他composer採用,像Gustav Mahler馬勒的幾部交響樂都有人聲合唱。我還不知“歡樂頌”現為歐盟盟歌。
謝謝補遺,評論。
東雲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康樂園小夜曲' 的評論 : 是的,這場音樂會的樂手分別來自德國巴伐利亞和德累斯敦管弦樂團,紐約交響樂團,法國巴黎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及列寧格勒基洛夫劇院,真正是一場東西方聯合的音樂盛會,慶祝柏林牆倒塌,冷戰即將成為歷史。
至於第一大提琴,不像馬友友,也不像王健(太年輕了),有點像韓國裔的Young-Chang Cho。不太確定。
謝謝閱讀,評論。
晨曦東微 回複 悄悄話 寫的非常好.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是他的古典音樂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 末樂章的《歡樂頌, Ode to Joy》是在1785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貝多芬為之譜曲, 此曲幾乎人人皆知. 貝多芬也是首個在交響曲中使用人聲的主流作曲家. 現在《歡樂頌》是歐盟盟歌,已被寫入《歐盟憲法》。

重聽此曲讓人淚下, 太感人了. 謝謝.

歡樂頌 直譯譯文 (網貼)
啊!朋友,何必老調重彈!
還是讓我們的歌聲
匯合成歡樂的合唱吧!
歡樂!歡樂! 啊!朋友,不要這些調子!
還是讓我們提高我們的歌聲
使之成爲愉快而歡樂的合唱!
歡樂!歡樂!
. 歡樂女神聖潔美麗
燦爛光芒照大地!
我們心中充滿熱情
來到你的聖殿裏!
你的力量能使人們
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輝照耀下麵
四海之內皆成兄弟。 歡樂,天國的火花,
極樂世界的仙姬;
我們如醉如狂,
走進你的聖地。
習俗使人各奔東西,
憑你的魔力手相攜,
在你溫存的羽翼下,
四海之內皆兄弟。
誰能作個忠實朋友,
獻出高貴友誼,
誰能得到幸福愛情,
就和大家來歡聚。
真心誠意相親相愛
才能找到知己!
假如沒有這種心意
隻好讓他去哭泣。 誰算得上非常幸運,
有個朋友心連心,
誰有一個溫柔的妻子,
請來同聚同歡慶!
真的,隻要世上還有
一個可以稱知己,
否則離開這個同盟,
讓他偷偷去哭泣。
在這美麗大地上
普世眾生共歡樂;
一切人們不論善惡
都蒙自然賜恩澤。
它給我們愛情美酒,
同生共死好朋友;
它讓眾生共享歡樂
天使也高聲同唱歌。 一切眾生吸吮歡樂,
在自然的懷抱裏,
她那玫瑰色的足跡,
善人惡人同追覓,
甜吻,美酒,生死之交,
都是歡樂所賜予,
蟲豸也和神前的天使,
一同享受著生命。
歡樂,好像太陽運行
在那壯麗的天空。
朋友,勇敢的前進,
歡樂,好像英雄上戰場。 歡喜,好像太陽飛行
在天上壯麗的原野裏,
兄弟們,趕你們的道路,
快樂地,像英雄走向勝利。
億萬人民團結起來!
大家相親又相愛!
朋友們,在那天空上,
仁愛的上帝看顧我們。
億萬人民虔誠禮拜,
拜慈愛的上帝。
啊,越過星空尋找他,
上帝就在那天空上。 擁抱吧,萬民!
這一吻送給全世界!
兄弟們,星空的高處,
定住著慈愛的天父。
萬民,可曾跪倒?
可曾認識造物主?
越過星空尋找吧,
他定在星際的盡頭!
反復:
億萬人民團結起來!
大家相親又相愛!
朋友們,在那天空上,
仁愛的上帝看顧我們。
億萬人民團結起來!
大家相親又相愛!
歡樂女神聖潔美麗
燦爛光芒照大地!
燦爛光芒照大地! 反復:
擁抱吧,萬民!
這一吻送給全世界!
兄弟們,星空的高處,
定住著慈愛的天父。
擁抱吧,萬民!
這一吻送給全世界!
歡樂,天國的火花,
極樂世界的仙姬。
歡樂,天國的火花!
康樂園小夜曲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東兄好文。

伯恩斯坦是我最喜歡的指揮家,集剛強、激情、詼諧幽默、抒情優雅於一身,從這幾個方麵綜合起來看我本人覺得在我看過視頻的指揮家中無人能超越伯恩斯坦,另一位指揮泰鬥卡拉揚在詼諧幽默和抒情優雅這些方麵的弱點很明顯。

Ode to Freedom柏林音樂會我經常反複地聽看視頻,它是伯恩斯坦晚年輝煌的一頁,此音樂會的曆史意義已經超越了純音樂的範疇,1989年是人類近代史裏不可略過的一年。

不知道東兄有沒有答案,這Ode to Freedom音樂會裏樂團的首席大提琴是位亞裔人士,他叫什麽名字?是那個民族的?樂團演奏員來自幾個國家的著名樂團,不知道他是屬於那個樂團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