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和他的《第九交響曲》
文章來源: 東雲子2014-03-27 07:24:56

貝多芬和他的《第九交響曲》

瞄了一眼本叟的音樂日歷,今天是樂聖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逝世一百八十七周年。老貝是德國人,說起德意誌這個民族,甭管好壞,是個出名人的民族,出了世界狂人,妄人如希特勒,馬克思,俾斯麥,而大多數的名人都是在科學,音樂文化領域造福與人類的大家,像歌德,海涅,愛因斯坦,當然還有包括樂聖在內的一大批音樂泰鬥,瓦格納,莫紮特等。

老貝出生在德國波恩,父親是宮廷男高音歌手。從小就受到父親嚴格的音樂訓練,因而老貝很早就學會了演奏鋼琴、管風琴、小提琴、中提琴和長笛,teenage時就當上了宮廷劇場首席小提琴師和教師、助理管風琴師。

由於家境貧困,老貝小小年紀便承擔起家庭重擔,因而沒能受到很好的教育。他是靠在劇院裏接觸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的充滿社會生活題材的喜歌劇以及歐洲各國文豪的作品,靠自學成長起來的。十七歲,母親去世,年輕的老貝扛起作為一家之主的生活重擔。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對老貝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信仰共和製,熱愛“自由、平等、博愛”,推崇人民、鬥爭、勝利,他把這種信念當作自己的奮鬥目標,至死不變。

後來老貝到音樂之都維也納去深造和創作。他曾跟隨著名作曲家海頓學習作曲法,可是老師不能接受學生創作中大膽的革新精神和自由思想,兩人鬧掰了,學習因此中斷了。但是靠不懈的努力,老貝為自己贏得了聲譽。他先是被公認為靈感豐富的即興演奏家和維也納最好的鋼琴家,後來又被公認為優秀的作曲家。

說老貝是樂聖一點不為過,一生創作甚豐。最不可思意的是,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在半聾或是全聾的情況下創作的,因為二十七歲起,他的耳朵就漸漸地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多麽沈重的打擊!同時,他還遭受著失戀的折磨,心愛的姑娘一個個離他而去。然而,愈挫愈勇,也正是在這個時期,老貝表現出極其旺盛的創作力,寫出了許多傑出的作品,如《月光奏鳴曲》、《第二交響曲》、《克萊策奏鳴曲》、第三,《英雄交響曲》、《曙光奏鳴曲》、《熱情奏鳴曲》;其中《熱情奏鳴曲》被公認為老貝奏鳴曲創作的頂峰。另外還有《第四交響曲》和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五交響曲》是貝多芬作品中最完整的典範之一。

老貝後來又連續還創作了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七、第八和第九交響曲。其中《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成就的頂峰。曲目第一次演出時盛況空前,曾受到觀眾五次鼓掌歡迎,而當時歡迎皇族也不過用三次鼓掌禮,因此引得警察都出麵幹涉。老貝在自己的作品裏謳歌歡樂。他覺得所有的管弦樂器還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思想,因而打破常規,在最後樂章中引入了人聲的合唱,歌詞是德國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第九交響曲》成了交響樂作品中的不朽之作。

東雲子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鋼琴奏鳴曲《悲愴》
阿根廷指揮,鋼琴家丹尼爾·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tCooG7NrM0

 

有特殊意義的“貝九”演出,紀念柏林牆倒塌,改“歡樂頌”為“自由頌”,伯恩斯坦指揮,1989年聖誕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sVxEZNIJ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