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中時刻反省還真少不了
(2013-12-04 02:48:30)
下一個
我自小是叛逆的性格,脾氣又急,真是不知遺傳誰的,我母親是個溫柔,善良的人,有時在我眼裏甚至有些怯懦,關於怯懦這點其實我也有些遺傳了我母親,所以成長的路上,融合我的叛逆,經常自省。在大學時期,我就有個理念,媽媽應該和孩子成好朋友,這是最佳狀態,孩子為什麽要聽話?不聽話就不是好孩子了?
多年後的我有了2個兒子,大兒子已到了學齡前叛逆的年齡,有自己的思想主見,這是我樂意見的。可不知不覺中,由於生活節奏的壓力,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便是“你要聽話!”。老大為了取悅我,常常撐著小臉問:“媽媽,我是不是很聽話?”
上上星期的一件事至今讓我愧疚不已,幼兒園放學後,我帶著他們去參加足球班,老大是個不愛競技和激烈運動的孩子,其實我也知道,隻是我想展示給他,什麽是足球,讓他嚐試一下,喜不喜歡的由他,結果也是我能預料的,第三次,沒有小夥伴同行,他就失去了興趣,可那一次他不去踢球,但也不願回家,一直堅持到最後,原因原來是班上有個小朋友是以前小班裏的,兩人有些認識,又有些疏遠,再次碰到還沒說過話,所以老大想等到結束找小朋友打招呼。他不明說,直到最後我才琢磨出來。整整一小時,我是越等越上火,老二畢竟還小,累了,無聊了,餓了,鬧得很。
我對老大說,我們出去散散步吧,老大睜著大眼思索著說“好”,出了門後,其他小朋友陸續開始散了,我就乘勢帶著他們往停車處走,一段路後,老大感覺不對,說:
“媽媽,我們上哪兒?不是散散步嗎?”
“回去了,媽媽累了,又要抱弟弟,又要提著包”
“不行,我還要和Till打招呼”
“不了,下次吧”
“不!!!”
“走啊!!!” 我開始拖拽他:"聽話!!!你怎麽不聽話呢!" 。。。。
之後就是一陣對抗,他索性趴在地上,我的嗓門越來越大,已經無法遏製我的怒氣。
最後的結果是,他哭著上了車,我們一路怒氣衝衝,回到家後,他躺在地上還在哭,我說我很生氣,他想都不想地說“我也很生氣!” 其實我看到的是他很悲傷。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傷害到了他。
和小朋友打招呼有什麽不好?說明他樂於和人交往,我們也沒什麽急事,無非是我累了,不願再走回頭路而已,本身就是把他騙出來的,站在他的角度想,他該多麽委屈。
由於生活的壓力,我已失去了原本的理念,不自覺地成了一名專製媽媽。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是凡人就會有體力透支,壓力過大的情況,而能時時把自己拽到合理軌道上的隻有靠自省了。
接下來表決心的話就不寫了,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教育著我們自己,是人生成長的過程中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