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911襲擊事件發生以後,一位上師在充滿悲傷和憤怒的眾弟子麵前說,“如果你生氣,那也沒關係,我也和你一樣很生氣。” 據說這句話是一位學生有史以來覺得上師最“人性”,最貼近內心的一句話。
在無數開示裏麵,這是這位學生覺得最真實的一句話。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實相(truth)。
而在一個禮拜以後的新開示中,上師為上次糾正道,“我不是氣恐怖襲擊者,我是為世間人們對幻相的執著感到憤怒(I wasn’t angry at the terrorists. I was angry at human delusion!)”
當這個學生回憶並且講述這段他的轉述時,聽眾爆笑。
如果上師太人性,我們不免失望。如果上師絕對“超級英雄”,又太出世。
當你告訴一個正在生氣的人“不要生氣”,憤怒並不會走開,你見過一個生氣的人如此就立即不再氣了嗎? 當你告訴一個人不要去感受某個情緒時,已經阻絕了作為人的權利,去感受的權利。整個情景根本無法流動。但是當你說,“你有你生氣的理由”。便立刻承認了對方這個情景的有效性(validity of the situation),立即給了整個情景空間,這句話有十足的力量去瞬間釋放緊張(dissolve the whole tension)。對方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憤怒的同時,突然有了更多的空間容納。
幻相之所以加劇,是因為抗拒。幻相之所以消弭,是因為對它的承接。
於是我想到在聽了很多開示以後,內心曾經有過的那些複雜的迷惑,在瞬間凝結成了很簡單的一種領會。
我曾經聽到周邊不少人在閉關以後,或者領受了一本書/一個人的教誨以後,幾個星期之內立即跌回到失落。暫時的平靜能帶來的喜悅,亦或某個開示能夠帶入很高頻的思想狀態,然而有高潮必有低潮。如同糖果從孩童的嘴上挪開,每個人都想能夠持續吮吸,以得到快慰。但是,不斷追逐這種心靈慰籍的同時,其實就在拉開與原先那個版本的自己之間的距離。當我們追求什麽是真實的,這追求本身就在逃離。
我們也能夠想見,或許我們時不時的需要仰望高座上的“超級英雄”們來提醒自己什麽是理想,什麽是靈修的目的,但是請不要忘記了真實情景才是最好的上師。真實情景中的洞見產生於敞開(openness)。
本文開頭的那個學生提到,當你覺得被譏諷時而憤怒,你覺得被威脅到了,絕大多數的老師會說,那是你的問題,幻相嘛。 憤怒都是你的問題, 修忍辱不夠。如此說,那麽就不用再探討下去了。要知道想用意念掰彎湯匙?“湯匙不存在”嘛。(引自《駭客帝國》)
但是我們應該十分知曉,有一個真相, 那就是每個人都不應該被譏諷,每個人都不應該譏諷別人。
當憤怒消散,情景還是需要去審視,衝突仍然需要解決。 忍辱,是不是表示什麽都不需要做?對情景的逃離,是不是忍辱?
如果譏諷一個人,是不是不需要負責,他們憤怒是他們的問題。果真如此嗎?
當他們不再憤怒了,是不是意味著還可以繼續譏諷?
任何物件的平衡點,並不是絕對的那個中間點。那個中間值需要兩頭的重量計算出來。那個中間點通常並不是那個中間值的位置。
追求絕對的不落兩邊的中間,我們都知道其實與任何一端一樣,也是在追求一種極端。
情緒、情景的超越,是不是在中間?
或許中道並非完美的、高端的對真理的複述,那其實是一種冷漠,一種隔絕(distance)。她應該是對情景的接納。她並不是政治正確、毫無瑕疵的言辭,而是能夠當即釋放緊張和壓力,包容兩端的洞見。
唯有敞開,來容納兩端,那麽那個平衡點就出現了。如此,美和洞見才能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