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什麽樣的故事評選活動了,有一個很小的故事獲得了最具同情心獎。眾人很好奇究竟故事的主角做了什麽:
一個小男孩回到家中告訴媽媽,我看到鄰居爺爺在哭。媽媽問,那麽你怎麽做的?小男孩說,我什麽也沒有說,就坐下來陪著爺爺哭。
在靈性的路上, 凡是困難時期,他人對自己的傾訴還有自己對他人的傾訴,小藩逐漸看明白談話中除了撫慰,有時候有一種能量的“拉扯”, 小藩暫且稱之為“勢利”。倘若從無明裏麵提煉出“明”,好比有一種概念既然需要言語描述出來被獲悉,亦或說集體無意識在做的事情為了給它曝光,就得給一個“標簽”, 即使它聽起來不讓人覺得那麽舒服。如果有踩著某些朋友的腳趾頭(step on your toes), 刺痛到某些部位了,小藩先提前道歉。
這種能量的拉扯是什麽樣子的呢?小學生小明對小紅說,“我們家的浴缸比你家大多了。” 小紅反駁,“那算什麽呀,我爸開的車比你家高級。”這種對話恐怕成年人都記得,讓人忍俊不禁,我們的反應都是——隻有小孩才那麽幼稚。 但是,反思一下這種類似的“拉扯”成年人在對話中都有做過、在做。
小的時候,小孩子們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家好,比自己優秀,形成的對現實的不接納這種情緒習慣被帶到了成人的對話中就變成了, 甲對乙傾訴(甲之所以傾訴是因為甲對自己的現實和情緒產生了不解、困惑、接納困難),然後乙會說:
“放下吧(let it go)!”
(小藩語:這是作為安慰人最禁忌的頭號,請在讀完此文後記得)
潛台詞實際上是:我也不能接納你的情況,我更不解,無法整合,我不知道該說什麽,或許“放下”是最好的“高級”用語, 因為別人都這麽說,我就聽別人也這麽用過。類似的感受能量語句還有:“別想太多了” “你太敏感了。”
實際上光用“放下(let it go)” 就已經將自己和需要撫慰的對象隔絕開了。更糟糕的是,甲十分需要在這個當下整合發生的事情,而乙卻來不及的,告訴對方你不需要整合,“忘了這回事吧!” 甲希望深刻感受(實際上是感受中隱含的洞見需要曝光),乙卻告訴對方bypass(跨過)這個感受。
當然如果甲反複傾訴同樣的問題除外, “放下”加上用其他的言語來支撐是能產生當頭棒喝的效應。
“我見過某某做的挺好的,比你強多了/我過去的經曆比你痛苦多了/某某比你慘多了”
乙想安慰甲ta情況不算很糟的。結果潛台詞變成了:你這都不算啥。
但是每個人的實相世界中,隻要是痛苦它就是對當事人是真實的,痛苦怎麽能夠拿來比較呢?痛苦又有什麽可比、好比的呢? 提到某某人應對得更好,對當事人有什麽幫助嗎?或者說自己比當事人更能應付,那又有什麽建設之處?
甲本來希望乙凝聽和感受,乙卻立即給了當下情況一個很快的批判(judgment),跳到對立麵去,或者告訴甲暫時做不到、無法做到的事情,加固了180度的對立,能量的拉扯。
“念xx經吧,咒語吧。”
這是靈修路上被用的最頻繁的。潛台詞也就是: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麽。讓我們寄希望給某句經文/咒語吧。。更深的潛台詞:如此我就可以不必應對你的這個情況了 。也就是對當下情景的不接納。還有就是提醒當事人“你怎麽可以這麽不靈性了呢?那麽做更靈性。” 乙把甲刻意地拔高,又或者說不小心地踩壓了。
(小藩對使用靈修的方法本身沒有任何異議,但是如果當事人沒有提出請教有什麽方法,自發地提出這樣的建議給當事人就又將當事人和凝聽者隔絕開來了。)
感受說,我要你和我一起感受。 大腦說:別感受了, 做這個/那個來壓抑吧。
如果無法提供洞見和建設性的幫助,無意識/有意識地刺痛到當事人,那還是不如什麽都不說、不做的好,隻是默默地和當事人一起在那個當下,如何? 成人的世界充滿更多的敵意、不安、困惑其實就是因為這些對話中無意識/有意識的話語逐漸加深了人和人之間的隔絕。
讓成人的世界少點痛,多點互相支持吧。倘若如下這麽說呢?
“我知道我沒有這種體驗/經曆,但是謝謝你告訴我, 對我的信任。”
“這是挺讓人難過/不舒服/費解的,但是我相信你會有這樣的機會找到你自己的位置/見解/洞見的。”
“盡管這麽難,你要充滿希望。”
“愛你自己。”
“相信你自己。”
小藩會將最後那句投票為頭號使用!你們呢?
Stop being a snob.
(停止“勢利”)。
p.s.: 題目原本想作“靈修的路上”,但是想到如此就會隔絕一部分讀眾,於是改為“靈性的路上”, 因為誰不是在此道中呢?誰不靈性呢?隻要有感受,都是靈性的。隻要有共鳴的,也都是靈性的。:-)
80後,現定居美國加州。畢業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傳播學(Communication)榮譽學士。
晉江長篇連載小說《破夢重生渡花影》的作者。“空屋療愈藝術工作坊(Kong House Healing Art)”的創立人。小藩的興趣主要集中於個人和集體意識的提升和轉化、兩性溝通重關係互動能量的平衡。
她尤其堅信隨著女性覺醒能量的到來(coming of feminine awakening power),女性朋友們會越來越覺察到自己內在潛伏的古老智慧和能量。在古老社會女性被賦予尊重、權利、地位時,不難發現正是族係和部落文化主導的時代。小藩深信當今女性力量的回歸,需要從重新找到自己的部落族群(finding your tribe)開始 ,這能夠幫助打開女性內在潛伏的覺知力量並互相強化每個人的自我身份感和重建自古以來的價值體係,深掘各個人內在的潛能。小藩深感到她古老身份在當今時代的重演和轉化,試圖通過各種不同形式來喚醒和幫助提升集體意識,與宇宙意識聯接對話。
小藩的風格偏重於倡導身心靈的覺察, 聯係個人情感與外在能量的起伏來達到內外的洗滌和升華。她提倡每個人是自身最好的導師和療愈師。她通過自身的體悟和療愈來幫助他人走向療愈和重新認識內心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