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新式裏弄的發展,使得人們更加注重建築間的環境和綠化,許多建築由原先的聯排式演變成了獨立式,室內布局和外觀也更接近獨立式住宅。其中,位於陝西南路和複興路口的‘陝南邨’非常有代表性。建於1930年的‘陝南邨’,舊稱“亞爾培公寓”,解放後隨著亞爾培路改稱陝西南路而更名為陝南邨。邨內共有16幢獨立式的四層住宅,采用點狀自由式布置,提高了建築容積率;空地則種植綠化以美化環境,是著名的花園裏弄住宅。1994年,陝南邨被列為上海優秀曆史建築。
陝南邨,外立麵上的鑲拚圖案和顏色搭配很有美感
小時候去淮海路都乘42路公交車,車從從複興中路拐到陝西南路的那會兒,映入眼簾的就是陝南邨建築的外立麵,紅和淡黃顏色的鑲拚圖案給人留下了太深印象,一直都沒法忘記。長大後,每每騎車去靜安寺,在常熟路拐入華山路的轉角處,也可看見黃色外牆+清水紅磚鑲拚這般裝飾的漂亮建築,同樣叫人過目不忘,這裏就是上海著名的大型新式裏弄住宅群,建於1912--1936年的大勝胡同。因當初是由北京一神父所建,而北京稱裏弄為胡同,故取名為大勝胡同。
牆上貼著“優秀曆史建築”銘牌的、大勝胡同的正門
整潔、寬敞的弄堂
走進“林邨”純屬偶然,那天,去模範邨、四明邨等掛著“優秀曆史建築”名頭的新式裏弄,途中路過威海路910弄‘林邨’(就在模範邨對馬路),無意間瞥見了弄底有一高大柱狀建築體,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入弄堂前去探個究竟,原來那是隔壁中蘇友好大廈(上海展覽館)的一個煙囪,做得很有藝術性,的確少見。再來仔細瞧瞧‘林邨’,規整的縱橫布置、新式裏弄聯排建築,想當年,隔牆就是大名鼎鼎的“哈同花園”,‘林邨’應當不會平庸。
林邨的主弄。弄堂底矗立著那座大煙囪
煙囪細部,體現了前蘇聯的建築風格
延安中路877弄、模範邨,新式裏弄住宅,上海優秀曆史建築。磚木結構特、縱橫布置聯排住宅,1931年竣工。
模範邨的大門和主弄堂
在模範邨主弄堂北望——中蘇友好大廈尖頂和紅星、波特曼大酒店一目了然
模範邨西麵隔壁的弄堂就是前麵已經介紹過的文化名人邨——四明邨;而靠西緊挨著四明邨的延安中路955弄門前也掛著“優秀曆史建築”的牌牌。這裏的住宅建於1931年,磚木結構,按銘牌介紹是西班牙式花園住宅,四坡頂、文化石牆麵、入口和陽台外廊處的古典柱飾等還是透露出了西班牙建築元素,但和我先前看到的西班牙風格建築屋麵多用筒瓦不同,這裏用的是機製瓦。
弄堂寬闊,建築外立麵和門廊很具西班牙風格
延慶路123弄—淮海中路1270弄,原名大德裏,南北貫通的弄堂全長15米,弄內大部分建築是上世紀30年代建造的新式裏弄住宅。2008年底起這裏經過了半年的整修,老弄堂顯現了新景象
大德裏,淮海中路1270弄入口處的過街樓。文革前我二伯父就曾住在這過街樓的二樓,記得從淮海路的入口進門後直接上一段較陡的樓梯;過年時在過街樓臨窗可以看到下麵弄堂內的放鞭炮等熱鬧景象。當時這房子的衛生間就配有大的搪瓷浴缸,設施齊全,打蠟地板。
大德裏延慶路123弄入口處的主弄堂
建築外立麵、窗戶、內陽台等處的裝飾
(八)
以前學《政治經濟學》,記住了一個知識點——價格是價值的體現,正好可以用來比較不同新式裏弄住宅的價值。為了正確表述上海的新式裏弄,免不了要上網查找一些相關的背景資料,在這個過程中發現,網上有關這些弄堂老房最多的情況介紹,恰恰是房產信息,於是也就大概地接觸了解了一些這方麵的情況。再回過頭來套用上麵學過的理論,因而,這些弄堂老房目前的市場價格,不容置疑地反映了其各自的價值,單價一般都超過了同地段在售新建的高層商品房,說實話,僅看表層,這個價值體現一定出乎多數人的意料。舉個極端的例子,淮海中路上的‘上方花園’,目前單價在每平米約在14—19萬之間,雖為經典,但價格的確令人咂舌。
本文旨在尋找到最美弄堂裏的美麗建築,無意探究形成這個價值背後的諸多原因。下麵介紹坐落於市中心靜安寺街道區塊內相鄰的幾個新式裏弄,它們在價值體現方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物業的每平米單價平均都在六位數之上了。
長樂路764弄 ‘長樂新村’原為 ‘杜美新村’(舊時長樂路的名字是杜美路),1930年建造,磚混結構,新式裏弄住宅。上海優秀曆史建築。
長樂新村的主弄堂
南立麵,中部開間呈半圓形前凸,設三聯窗戶,三樓變作陽台。每個單元底層都有朝南小院
建築的北立麵,二樓可由外部樓梯單獨進入長樂路774弄,南華新邨
磚混結構,新式裏弄住宅,現代建築風格。
裕華新村,由富民路182、210弄和長樂路750—760(雙號)組成的建築群
1937~1948年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3層磚木結構,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優秀曆史建築。
住宅坐北朝南,屋前均有小花園,平緩坡頂,外牆棕色麵磚和水泥砂漿飾麵,表現塊麵、線條的組合與對比。弄堂極其寬敞,這在上海裏弄不多見。
(九)
寫那篇《上海弄堂》文章的陳丹燕是住在五原路上的。淮海路、烏魯木齊路、華山路、武康路、長樂路------ 五原路周邊的這些街道早都名聲在外了,唯獨五原路依然默默地守候著流逝的日子。五原路不寬,那些藏在梧桐樹後的弄堂雖然不深,但仍然給人溫馨和靜謐的印象,倘佯期間頗能體驗到一點曆史和文化的感受。
五原路289弄,建於1933年,英國傳統風格獨立式花園住宅,原為外僑公寓。弄內建築尺度宜人,氛圍親切。
住宅沿弄堂外立麵上下兩段以不同材質區分,顯示出豐富裝飾形式
較陡的雙坡屋麵,高聳的紅磚砌築煙囪,充滿著英國鄉村住宅的氣息
底層設計為輔助用房,而住宅的主要入口由紅磚牆內的樓梯直接引入二樓。磚砌階梯狀樓梯護欄折線,呈現了動感韻律;放上盆花,畫麵充實且均衡。
五原路上是住過不少名人的,但小馬路並不因此透露出丁點張揚的氣息,而是保持著一貫的淡定,靜守著歲月的流轉。建議你走過五原路時,去288弄看一看,弄內3號是畫家張樂平的舊居,當你跨入弄堂的頃刻間,記憶裏那個給你帶來童年歡樂的可愛“三毛”形象頃刻間將重現眼前。
五原路288弄幽靜的弄堂
弄堂內的“三毛”牆
弄內3號為張樂平舊居
長寧境內,愚園路和新華路上的眾多新式裏弄因時常被介紹而為人們所熟悉,至於其它路段的美麗弄堂大多至今不為人知。其實,在那條人來車往、看似喧鬧無比的南北交通要道江蘇路兩旁,也是藏著不少值得一看的新式裏弄住宅的,它們中的許多還被授予了“上海市優秀曆史建築”的名號,比如:憶定村、月村、中一村和安定坊,其中感覺更值得一看的是安定坊。
江蘇路284弄(安定坊),上海優秀曆史建築。1936年建成的聯排式住宅,磚木結構;南立麵多開半圓券窗戶、采用幹卵石粘貼牆麵,是其特色。
該弄5號,是傅雷先生舊居,先生一家1949年—1966年在此居住,這裏是他一生取得譯著成就最多的地方,文革期間也是在這含恨歸西。
傅雷先生舊居門前的介紹
主要路段落在長寧地界的泰安路,是我一直以來都比較推崇的看似低調、但內涵豐富的漂亮小馬路。泰安路上最有韻味的老房子藏在了如下三條幽靜的弄堂內:其一:76弄、亦村,1934年建造,由十四幢獨立的西式花園住宅構成,弄內4號是賀綠汀的舊居,這位受人尊敬的音樂家從1956年直至1999年逝世,在此度過了的大半生的時間。
亦村4號——賀綠汀舊居,每年6月的世界遺產文化日那天對外開放參觀
第二條弄堂是泰安路115弄,1948年建造的英式和西班牙式假三層住宅,共三排八幢,每幢住宅南麵均有大花園,院內綠樹成蔭,環境優雅,上海優秀曆史建築和市文物保護單位。周穀城先生長期居住於此弄6號。
泰安路115弄內漂亮無比的西班牙風格建築
相比前麵兩條弄堂,120弄、衛樂園的內容似乎要豐富得多。衛樂園建於1924年,共有磚木混合結構的花園洋房31幢,建築仿英、法、西班牙等式樣,整齊美觀,美味齊備,底層都有汽車間;弄堂寬敞,是上海近代建築中有名的小花園。著名劇作家黃佐臨先生長期寓居該弄1號;賀子珍49年從蘇聯回國後,曾住弄內10號。
衛樂園弄堂門口的介紹牌
1號——黃佐臨舊居
弄內西班牙風格的花園住宅
從整潔、安靜的泰安路上看衛樂園內的花園洋房
靜謐的泰安路是老外喜歡的地方,如果你以前對它不太了解,建議去走走,定會有收獲。
再加幾
幢在上海的英國鄉村別墅。
永嘉路387、389號,英國鄉村式花園住宅,上海優秀曆史建築
新華路315號,上海優秀曆史建築,建於1930年的英國鄉村式花園住宅
武康路99號(複興路口),市優秀曆史建築,1928年英國鄉村別墅式花園住宅,原英商正廣和大班住宅
尋訪上海最美的弄堂 (1-4)
尋訪上海最美的弄堂 (5 - 6 )
轉帖 鳴謝作者:生於雨水那天的遊記
謝謝留言! 新年好!
我在【徽州係列 (6) -- 屯溪老街, 《徽韻》】對徽菜和小吃有介紹,老鄉有興趣可參見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4491/201311/24170.html
新年好!
看到位於陝西南路和複興路口的‘陝南邨’,那又是最熟悉的地方,我的長輩住了多少年的地方,還想到他的一些老鄰居,都過去了,房子還是老樣子。
其實,也因老鄉的一句希望看徽菜的捧場話,讓我想起,徽菜也是咱徽文化的一部分啊, 於是翻老照片。 隻是我不太喜歡拍菜照, 沒找到幾張。 這幾天忙著做了幾個:)。 坦白說,我不確定做的是否正宗,才膽怯地說【我的徽菜】:)。
高興你看到了出生和住過的地方, 今天上帖時還怕讓老鄉失望呢:)。
謝謝留言! 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