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發了一篇關於老大的文章,收到很多關心和建議。其實我兩年前就覺得他是有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的,隻不過他成績好學校裏麵也聽話,所以雖然和老師聯係過,都沒有想過找心理醫生的。大概我內心也不希望他是,也害怕他爸爸怪我沒有帶好他,雖然和他爸爸提過,都是不了了之。現在老大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了,已經非常影響我的睡眠和心理健康,對老二也有非常負麵的影響,所以我不得不重新審視他的情況。看了很多書和文章,並且身體力行了關於ODD孩子的一些建議後,我很確定老大是ODD, 雖然他的心理醫生還不想太快下結論。不過診斷本身也不是那麽重要,關鍵是能給我新的視角來解釋和糾正他的行為。雖然我很想分享我的經曆,不過現在的效果還不是太明顯,每一天何老大還是有非常多的不愉快的衝突,隻能說沒有以前那麽糟,大致在我預料和能控製的範圍之內,作為愛他的媽媽,終於能夠看到一點希望了。但是我還是希望把這個信息跟大家分享,希望對有類似孩子的父母能夠有所幫助。
以下的內容來自:
http://zh.wikiteamwork.wikia.com
對立性反抗疾患(也稱作反抗叛逆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是一種精神醫學上的症狀,其特性有以下兩方麵的問題,即具有侵犯的特質與傾向蓄意去激怒或擾惱他人。這也是ODD患者會尋求治療的主要 原因。需注意的是,若ODD伴隨ADHD、妥瑞氏症、情緒低落、焦慮症等其他症狀一同出現時,孩子的狀況會更加惡化。舉例來說,ODD伴隨ADHD(注意 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的症狀會比單獨指出現ADHD的症狀來的嚴重。
對立性反抗疾患所伴隨的特質及病患是由患者的年齡及病患嚴重度所決定。
對立性反抗疾患的孩童常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學習疾患及溝通疾患也常與對立性反抗疾患共同出現。
已有的對立性反抗疾患盛行率報告為2%~16%,差異來自樣本人群的本質及確認個案的方法。
對立性反抗疾患通常在八歲之前即明朗化,一般不會比青春期早期更晚。對立症狀最先在家庭內出現,但隨著時間也會在其他場合出現。父母中至少一人出生 於有情感性疾患、對立性疾患、品性疾患、注意力缺失/過動及換、反社會性人格、或一種物質關聯疾患等病史的家庭,其子女罹患對立性反抗疾患的似乎比較多, 而一再中途更換照顧者而幹擾孩童照料的家庭以及用嚴厲、不一致或疏忽的管教方式來照料孩童的家庭也都具有較高的罹患率。
1. 魏氏成人以及魏氏兒童智力測驗(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Ⅲ;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for Children)
2. Matson兒童社交技巧量表(Matson Evaluation of Social Skills with Youngsters, MESSY)
3. 文蘭適應行為量表(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r Scale, VABS)
4. 家庭評量(Family Assessment Measure)
選擇藥物時,需注意的是要要此藥物比被證明是對孩童是安全無害的、具有較短期的副作用且已有研究證明對ODD孩童 經常出現的症狀狀有改善的功用。且每種藥物都有不同的副作用,在使用藥物之後需注意觀察一段時間。
基本原則:雙親的處理訓練著重在教導雙親如何更有效率的,以特殊的技來處理孩子的對抗行為。
至今尚未有研究指出,以個別精神治療法來治療學生有一定成功的比例。然而,個別精神治療法在一整年中應用在ODD上約有百分之30的比例。
過去處理不順從和違抗行為的唯一法寶是處罰壓製,但是單單靠處罰是達不到效果的,採用增強獎勵的方式往往會更富教育意義。處罰不順從與增強順從合作都是行為後果的控製。近年來處理兒童不順從和違抗的重點已經從後果的控製轉移到事前的控製與行為的訓練。 以下我們將介紹四種處理策略:
前事的控製指的是大人在下達命令時要控製和修改的事項。當我們盡可能掌控住所有因素時,便可增加孩子的順從度。 下達命令前:可先自問自己三個問題。
在輔導前,應注意以下事項:
輔導人員心裡需了解性格違常者需要協助,幫助學生時,把握對學生有幫助之原則(當事人表現之行為符合其發展就給予增強,若不符何其發展就故意忽略之)
真誠對待有時實在很難,(應允許輔導人員真誠表達對待自己無法與當事人同處討論問題)。
當事人有時會把問題賴到別人身上,以致輔導人員誤導輔導方向(訊息之核對:與導師核對最需要)。
輔導若一開始就設定目標,常讓自己困在助人情境中。邊走邊看邊調整,較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