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的建議,我認真看了大家留言及自身體會綜合如下 。
遠離憂鬱症:
1。充足睡眠
2。放鬆: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曬太陽放鬆,被動放鬆則是頭部按摩。
我發現頭部按摩很管用,頭腦立刻放鬆。瑜伽和Zumba也是一樣的原理。通過肌肉的伸展,達到大腦的鬆弛。
3。強壯體魂:鍛煉+健康飲食
首先我認為心理同音樂一樣是跨越國界的。隻要有心與智慧,人與人是可越過文化相互理解。隻因人的本性及喜怒哀樂無多大差異。
在同心理醫生談治療方案時,她見議我吃藥。我平時極少生病,吃藥過後反應敏感。吃過兩天,混身乏力,注意力發散,不易集中注意力。我這人喜歡研究原理,就開始酌摸抗憂鬱藥為何用於臨床及其原理,並同醫生探討為何用藥及時間長短。
醫生告我有人會用一生。這句話嚇我一跳,心想藥用到這程度,小病都會變大病了。
我這人酷愛運動,運動過後帶給我的快樂與年輕的感受是任何東西無法取代的。如吃藥奪去了我鍛煉的精力與保持自我免疫最佳的方法,我是寧可不吃藥。
我同醫生講,這藥目的在於讓我暫時不去想一些事,實際上隻是自我麻痹。過了一階段時間,實際並未解決問題。隻是伴隨時間的流逝,也許問題有了轉機或 我心意改變。但有可能這兩種也沒發生,藥還得繼續。與其這樣,我不如進健身房快樂,也一樣不會想那些雜事。近來日子還算平靜,我打算不吃藥,找治療師去解 決病根。醫生推薦了三位治療師,讓我從中選一位。
心理谘詢不同於朋友幫助談心。在美,相對於心理醫生來講,心理治療師作用更關鍵。醫生管開藥,治療師工作是幫助人心理健康,從另外一角度看問題,跳出自我盲點。我對治療師的專業敬業度頂信任的。平時,朋友很難有些治療師耐心與時間還有責任感與經驗。
第一個治療師性格活潑開朗,話極多。我聽她講的時間多於我講話的時間,發現她並不了解我。
第二個治療師理性,智商極高,如同我母親。看問題一步到位,說到我的傷心點讓我好幾天都難過。最主要的是她不了解移民,在她麵前我很緊張,該說的話也說不出了。
最後一位年紀大經驗足,說話溫暖,有愛心,讓我很平靜。在她麵前講英文挖掘了我的潛力。平時的不用的詞匯全都湧入腦中脫口而出。所以交流輕鬆,能相互理解。
故治療師對我來講,經驗足,有愛心,有智慧能理解移民會較重要。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發現我用英文和中文思考模式是迥然不同。她建議我多用英文思維,用中文想問題時我是中庸的,謙和,憂柔寡斷。而用英文思考時我 則是信心十足, aggressive. 人真的好奇妙,知道自己出國多年,不知不覺己被北美文化同化,目前是坐在兩種文化中間,變換角色去看問題。
對於過去首先肯定了母親的很多看法是不對的。明確是非後,幫助我更加專注自己目前的日子,如何對待自己的下一代,和工作等。
最後她要求我用assertive 態度來對待日常工作與生活。respectful of others and self/I win, you win/does not make excuses/ emotionally honest with respect for others/appropriate boundaries/all opinions count/meet confrontation/not afraid/decisive/able to give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dback, etc. 按照這要求做了,生活變得簡單健康。
最主要的一點,在配合治療時我加緊看書。書中一句話:憂鬱會破壞人的免疫係統,讓我下決心改變自己。想想那麽多年明知憂思傷脾胃,也沒與免疫係統聯起來。我很看重人自身免疫力,這一句話讓我下決心活要活得精彩。
走出來後反回去看,自己真不是最糟的情況。如有人認為吃藥對自己很有幫助,請繼續吃藥,同時配合打開心結等積極治療。
感恩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