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見一些父母抱怨,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了,到頭來孩子不僅不感恩,反而還有很多的抱怨。也常常聽見很多夫妻互相抱怨,說自己對家裏的貢獻是如何的大,到頭來對方不僅不領情,反而還在數落自己的不是。
有抱怨的父母是傷心的,有抱怨的夫妻也是心寒的。那麽這問題到底出在哪裏了呢?我感覺就是我們沒有看到問題的本質,這個問題的本質隻有兩個字,那就是需要!
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家庭條件優越的環境裏,從小就習慣了什麽也不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隻要自己提出的要求,家裏都會無條件地滿足,孩子不知道自己缺什麽的感覺,因為從來沒有缺少過什麽,孩子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麽,因為從來不需要做什麽,他們甚至沒有過渴望的感覺。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了,你叫他們如何感恩呢?什麽是恩?他們懂嗎?也許他們認為這一切都是他們應當得到的,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要做到完美,不能有半點閃失,否則你就是不稱職的父母。人無完人,人不是神,誰能做得到完美呢?再說,人的欲望都是無窮的,你也許能滿足得了他們的一時,但不可能滿足他們的所有需要,不是嗎?
恩,不是我們認為的每個人心裏都懂得的。恩,是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恰好有人滿足了我們,比如在我們要渴死的時候,有人送來了水,在我們要餓死的時候,有人送來了食兒。由此你會記得那個給你送水的人,你會記得那個給你送食兒的人,一輩子都會。你會懂得,這就是恩。於是你會記得人家的恩情,知道應當報恩。
也許你會說,哪兒來那麽多要渴死和餓死的事兒,如果沒有,我們就不需要感恩了嗎?父母生養了我們,給了我們他們全部的愛,到頭來非要像有要渴死餓死那樣的事兒才能感恩嗎?當然不是。生活中有太多類似要渴死和餓死的事兒了,這就是那兩個字,需要。
任何一個事兒,小到低頭撿起一張紙,大到病倒了有人照顧,這些事兒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兒,都會也需要我們銘記那個幫我們撿起一張紙和病中曾經照顧過我們的人,哪怕他們是我們的親人。可是如果你早已習慣了這些,那麽無論別人怎麽做,你都會覺得那是應當的,因為一直以來你從不需要自己低頭撿張紙,生病了就更不用說了,難道還不能得到照顧嗎?有了這樣的習慣,還需要感恩嗎,為什麽要感恩呢,難道不是你們應當做的嗎?
從幾十年前走過來的人都經曆過很多,尤其是家裏條件不好的,生活困難的,很多孩子很小就要幫助父母操持家務,照看弟弟妹妹,做飯洗衣,劈柴擔水,生火添煤。同時很多人家都有吃不飽飯的經曆,有點好的要讓給小的吃,有點零食也是。
是不是過去的孩子都懂事兒,是不是他們內心真的不饞,當然不是,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大的要讓著小的,懂得父母養育了自己,自己要盡力幫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因為他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所以在他們能得到片刻玩的時間的時候,在他們也能得到一些零食吃的時候,在他們不需要做那麽多家務的時候,他們的需要就得到了滿足,內心就會充滿了感激,他們懂得是父母替自己做了事兒,是父母省下了吃喝給了自己,自己要懂得感恩。
其實就是這麽簡單,一個什麽事兒都不做,什麽事兒都不需要做,一個什麽都不缺,沒有任何需要得不到滿足,或沒有自己的需要不容易被滿足的人,他怎麽會懂得什麽是需要,需要被滿足了是一個怎樣的感覺呢?他為什麽要感恩,又感恩什麽呢?
夫妻間的問題也一樣,多數妻子操持家務,帶孩子,久而久之這就變成了一個個家庭的家庭習慣,沒有人會覺得妻子所做的這些需要丈夫來感恩的,當然丈夫在外打拚也如是,是男人自然而然地應當做到為家裏頂起經濟大梁,撐起成功家庭的門麵的責任。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都不是附屬於別人的。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思維方式,也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需要。生活在一起的人,不管因為什麽原因走到一起的,除了緣分就是緣分,沒有任何理由能讓我們去覺得別人對我們做的都是應當的,而我們為別人做的都是付出,是需要得到回報的。
我們活著的人,都是要做事情的,活得好的人做得多一些,活得有困難的人做得少一些。我們不能把自己做得多認為是吃虧了,做得少認為是占便宜了。每個人的能力,體力和適合做的事兒是不一樣的,不是說一件事兒你能做得很好,別人也能,也應當能,為什麽不能。不能這樣想問題。
更不能把自己身邊的人,跟外人相比較,看人家做得到的就覺得自己家人也應當做得到。這個世界正是因為不同而精彩而美麗,雖然人們在求大同,求真正的平等,實際上那個目標根本是達到不了的,也正因為這樣人們才在不斷地追求,在夢想。
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五彩繽紛的世界是由於不平等,不大同帶來的。假如有一天世界真的大同了,人人完全平等了,那麽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索然無味了,今天人們夢想的美好世界,夢想的極樂世界,到了那時候就變成了一個痛苦的世界。因為每個人都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得到了,人們不再有需要了,沒有了渴望,也沒有了可以攀比的對象,沒有了需求也沒有了需要,那不就成了今天那些不知道感恩,不懂得什麽是恩的人了嗎?
我們做父母的常常為兒女不知道感恩而傷心,可是誰又真正了解我們那些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們的內心呢?一個內心沒有任何需要,沒有任何渴望的孩子,內心是快樂的嗎?父母們的痛苦是明確的,就是孩子不懂得感恩,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認可。而可憐的孩子們呢,他們也許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麽痛苦,也因為這樣的原因,現在很多十幾歲的孩子就得抑鬱症,很多居然跳樓,臥軌,離開了這個我們以為給他們創造了美好生活的世界,離開了愛他們愛得都忘我了父母們。這是何等的悲慘!
很多夫妻也一樣,生活在都有工作,有房子有車有孩子的日子裏,卻因為經常不斷的小吵鬧,變得越來越陌生,甚至分房,分居,直到最後分手。究其原因同樣也是彼此覺得對方不知道感恩,不懂得自己的付出,不認可自己對這個家的貢獻。於是就感覺沒有了愛,生活裏如果沒有了愛,那是多麽痛苦的一件事兒啊,所以很多人覺得自己一輩子找不到自己的愛,找不到自己要的生活,太可憐了。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人也不清楚此時自己心裏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未來,生活也好,愛也罷。這是多麽渺小,多麽的小肚雞腸啊。
為什麽說人們能同甘苦卻不能同享福?也是那兩個字,就是需要。當日子好了,不缺吃穿了,不缺房子車子了,生活得無憂無慮了,原本為了基本生活而奔波的日子過去了,需求少了,再奮鬥也是錦上添花的事兒了。再說白點,就是沒有為了更高質量的生活奮鬥的遠大目標了,於是開始沒事兒找事兒,這樣的人群多是一些比較容易滿足現狀,但又不懂得知足和珍惜的人。
其實這樣的問題不僅僅存在於父母與子女,丈夫與妻子之間,它同樣存在於各種各樣關係的人和人之間。我們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那麽就會看開很多問題,在我們為人處事的過程中,在我們感覺受傷和傷心的時候,在我們感覺被別人拋棄的時候,我們就會很快從痛苦中走出來,因為我們懂得此時的我們不被需要了,我們的付出和給予並不是別人需要的,所以再不會被接受也不會被珍惜了。
其實我們自己又何嚐不是在這樣地生活著。有誰剛剛吃飽飯還想再吃呢,哪怕是山珍海味;有誰剛剛喝滿了一肚子的水,還會再去喝別人遞過來的水,哪怕是山泉。即便再吃也沒有山珍海味的感覺,再喝也喝不出山泉的味道。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不管彼此是什麽關係,隻要有來往,有交流,都是帶有感情色彩的,所以說,我們都是生活在情感世界中的人。
而在情感生活中,需要才是硬道理!